脑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654557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的效果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脑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的效果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脑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的效果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脑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的效果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的效果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患者使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40 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0 例。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使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开颅夹闭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实际上是由脑动脉壁受到较大压力后,膨胀所产生,容易合并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使得患者头颈部疼痛感明显,同时还会使得神经症状?a 生,严重时会造成患者昏迷,临床上有不少脑动脉瘤患者成为植

2、物人或者脑死亡1。通常脑动脉瘤患者会出现相对严重的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患者会重视这种疼痛,如果没有达到对应的状态,患者很少会就医等。这就使得很多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时间被耽误2。治疗耽误,使得其后期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可能性增加。目前来说,脑动脉瘤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都相对较高,且治疗难度较大3。开颅夹闭术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案,而血管内介入栓塞是随着现代医学发展所产生的一种高质量治疗方案。我院在临床治疗中,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对血管内价入栓塞术进行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4 年 1 月2016 年 1 月

3、收治的 40 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 例。对照组男 11 例,女 9 例,年龄 3767 岁,平均年龄(475)岁;观察组男 12 例,女 8 例,年龄 3971 岁,平均年龄(485)岁。其中,两组患者单发动脉瘤共 18 例,多发动脉瘤共22 例,瘤体直径 615mm,平均(10.210.71)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使用传统的开颅夹闭术治疗。 1.2.2 观察组 使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其具体步骤为:手术前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尤其是血压状况。给予患者鲁米那镇静以及

4、尼莫地平静脉注入,以降低其血管痉挛发生的几率。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并且由右侧股动脉穿刺,放置 6F 鞘,插入0.035 导丝,后插入微导管。按照 CT 以及 DSA 检查结果来确定导管接头放置的具体位置,并且由 DSA 指引送入。后续进行对应的栓塞操作,直到显示动脉瘤消除,然后拔除导管进行对应的包扎。手术后 12 h,需要给予患者 5000 U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状况,对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以统计,同时,对治疗状况进行判断,判断标准如下:治疗后患者恢复正常,能够进行日常的生活,或者具有轻微的缺陷,视为恢复良好;治疗后患者的部分功能存在障碍,但可以实现独立自理,视为基本恢复;治疗后,患者的精神状况清晰,但是日常生活难以自理,或者治疗后生命迹象存在而长期昏迷,视为恢复较差。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 SPSS 18.0 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 t 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2 检验,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