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镜对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分析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654075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胆道镜对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胆道镜对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胆道镜对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胆道镜对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道镜对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胆道镜对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 分析胆道镜对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3年 2月2014 年 12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 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胆道镜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关键词:胆道镜;胆管结石;治疗;效果 肝内胆管结石1是我国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胆道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胆道结石的发病率逐渐在上升。其中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胆道疾病,该病不仅治疗时间长,而且结石散在、多发。本文分析了胆道镜对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现报

2、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3年 2月2014 年 12月我院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 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2例。观察组患者男 20例,女 22例,平均年龄(50.65.8)岁;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 24例,平均年龄(54.17.3)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探查指征;84 例患者中 23例为单纯胆管结石,61 例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常规 CT检查2,对不同患者的胆道结石分布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方法将

3、患者的胆总管切开,然后采用器械对其胆管进行检查,并将检查到的结石全部取出。在此过程中结合探查情况将患者的肝总管以及肝叶切开,进行取石。术后要留置 T管引流,并于术后 23 w 采用 T管造影以及 B超对患者的取石情况进行详细检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胆道镜进行治疗。其中42例患者中 26例为术后胆道镜,16 例患者为术中胆道镜,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中胆道镜检查取石 将患者的胆囊常规切除,胆总管切开,先采用器械对患者的胆道结石情况进行探查,并尽可能将胆道结石取出,操作尽量轻柔避免损伤胆管壁或致结石嵌顿;然后再采用胆道镜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胆总管以及肝总管肝内胆管、左右肝管及

4、其末端系统的胆管进行检查,并将检查出的结石全部取出。 1.2.2 术后胆道镜检查取石 患者进行胆道术之后,采用 T管造影对患者的残余结石情况进行详细检查,T 管要在患者术后 46 w拔除(老年及身体状况较差者可适当延长时间,待窦道完整牢固后) ,再经过 T管窦道插入胆道镜,对患者的左右肝管、肝总管以及胆总管和肝内胆管及末端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检查到的结石全部取出。嵌顿结石可经胆道镜下碎石后取出,部分患者需多次碎石取石。为保证患者的术野清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滴注庆大霉素以及生理盐水的混合物,从而有利于冲洗患者的胆道。为了确保患者的结石能够全部被检查并取出,操作时间较长或者需再次取石的患者需要

5、经窦道重新放置 T管便于引流。于 5 d之后,在 T管窦道中重新插入胆道镜,并沿胆管进行详细检查。在结合 T管造影检查确保无残余结石,则可将 T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患者在术后两-四周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残石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 显效:患者经过治疗,术后 B超以及 T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无残留结石,相关疾病症状均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为显效;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经 B超或 T管造影检查仅有少量结石,偶有上腹部不适,无需进一步治疗,为有效;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经 B超和 T管造影检查有残留结石,并且有明显的腹痛和发热等并发症,需要进一步住院治疗,实验室检查结果不乐观,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 SPSS 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 2 检验,计量资料用 t检验。P0.05 则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