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0653788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第 五 册主题单元备设计2012 年 10 月 20 日第 三 单元单元主题以秋天为专题教研组长教研组成员教材简析: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9 古诗两首 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10 风筝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体会小伙伴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知识结构图: 11 秋天的雨 抓住重点词句 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的语言美 12 听听,秋的声音 从秋天

2、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口语交际:话题是“秋天的快乐”习作: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语园地三 我的发现;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日积月累:对对子、训练词语的搭配本组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 ,还是语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

3、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 ,是为语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或思维导图) 。因为本单元及前面两个单元的教学设计都是以“主题学习” 的模式进行的,所以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小学语“主题学习” :开展小学语“主题学习”的做法:他们主张“ 本色语、简单语、返璞归真 ”。小学阶段的整体规划:低年级大量识字,尽早阅读;中年级内外结合,拓展阅读;高年级整体推进,主题阅读。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时间。每 2 周学完一个单元的教材,一本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主要方法:学案引领,整体推进

4、。学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导读提示、反馈检测。学习方式主要有单元整体推进式和一篇带多篇的辐射阅读式。讨论意见导学特色更要明显:(1)导语的使用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名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和语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读导语浏览整组布置任务:收集或画“秋天的画”,为学习园地中 “习作”做准备。(2) “资料袋” 的使用“资料袋及宽带网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资料袋及宽带网使用的时机。(3)学习小伙伴和“泡泡” 的作用 标一、会认

5、20 个生字,会写 3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二、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中的关键词句。三、引导学生读懂,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四、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想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想本单元,可围绕“美好的秋天” 这一主题,把整个单元综合起,设计“欣赏感受描绘” 的教学活动:先结合学习古诗两首 秋天的雨 听听,秋天的声音 ,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在朗读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展开想

6、像与创编活动:“秋天的雨,是(有) ”“秋天的雨把 给了 , ”“听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在 ”等等;再结合学习风筝 ,开展秋游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快乐;最后,结合后练习及语园地,指导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句,画秋天的景物,进行以秋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语实践活动。相信这样的活动会让那秋天的、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因为本单元及前面两个单元的教学设计都是以“主题学习” 的模式进行的,所以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小学语“主题学习” :开展小学语“主题学习”的做法:他们主张“ 本色语、简单语、返璞归真 ”。小学阶段的整体规划

7、:低年级大量识字,尽早阅读;中年级内外结合,拓展阅读;高年级整体推进,主题阅读。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时间。每 2 周学完一个单元的教材,一本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主要方法:学案引领,整体推进。学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导读提示反馈检测。学习方式主要有单元整体推进式和一篇带多篇的辐射阅读式。单元整体推进式:将本中一个单元控制在 34 个时,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一个单元一时,以学案为引领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第一学时,学习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其中包括完成生字词语的书写和过关检查。第二学时,以学案为引领,带领学生对一个单元的进行阅读理解和感悟体验。老师提前将学案下发到学生手中,

8、让学生自己对照学案进行预习,上时老师依照学案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进行班级汇报,汇报中适时针对学生疑惑之处进行指导,最后进行当堂检测。第三学时,进行后练习的复习巩固和单元练习的学习指导。较多的单元可以再增加一个时的时间。一篇带多篇的辐射阅读式:以本中的一篇为例,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规律,然后推荐学习主题学习中的三到四篇。每篇的训练重点要有所侧重,不宜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老师精心研读本,整体规划学习目标,用心设计学案,一篇围绕训练重点设计一到两个问题。主题学习堂基本模式:前预习自主学习阶段 、小组交流互助共享阶段、班级汇报 拓展提高阶段 、反馈检测 反思收获阶段。三、第三单元学

9、案9、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 等 10 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三、教学准备:教学、生字卡片等。四、教学时:2 时五、教学过程:第一时夜书所见(一)导入新:1、简介作者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二)初知诗意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3、指名读古诗,正音。(三)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

10、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2)交流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3 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4、练习背诵(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二时九月九日忆东兄弟一、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东兄弟 ,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二、初读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 字,你能提问

11、,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 :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东” :指华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如:第一句诗。“忆 ”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 。 “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 “逢” :遇到。 )可见诗人平时怎样?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呢?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

12、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 (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如:第二句诗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 (板书:登高)新 标第 一网 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3、朗读指导,并背诵。自由练读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 (师生接龙背指名背)四、拓展总结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

13、,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学生畅所欲言。2、写字指导重点写“异、遥、插 ”字板书设计: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东兄弟(唐)王维 景物 思乡之情 忆人物 追忆童年 思念亲人教后反思: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朗读有助于整体感知诗歌意思,更有助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两首诗的感情都真挚深沉,所以在读的时候,语速总体上可舒缓些。不过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感情明显有所舒解,读的时候,语气较前两句可以明快一些,最后一句的语调甚至可以作上扬处理。在朗读的基础上,也可以安排一些其他的学习方式,如可以开展合作学习,交流对诗句的体会,再比一比谁诵读得好。也可引导学生对照中注释理

14、解诗句意思,合作完成后的第二题。10、风筝一、教学目标:1、会认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练习查阅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4、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练习查阅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三、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四、教学时:2 时五、教学过程:第一时一、谈话揭题二、初读,学习生字词1轻声读,把不认识的字画下,连词多读几遍。(1)自读,互读。(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1)我考考你。一学生拿着

15、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说你猜。出示词语: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 ,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三、再读,说说主要内容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2、读后回答,主要写了什么?第二时一、谈话导入二、感悟,体会“我们 ”的心情变化(一)学生感情朗读。(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1)做风筝 重点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

16、“幸福鸟” ,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感情朗读,读出“快活” 的心情,强调“依然”。板书:依然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练习把“虽然 但是” 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 ,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 我们”快活的心情。(2)放风筝。重点句子: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 当时快活的心情?板书:拼命感情朗读,读出“快活” 的心情。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3)找风筝。重点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