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富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648853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产业富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聚焦产业富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聚焦产业富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聚焦产业富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聚焦产业富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聚焦产业富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产业富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聚焦产业富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中共江苏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今后五年要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但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农民增收仍存在较大压力。按照 2020 年全省 50%以上的农民年收入需达到 3.2 万元和 6000 元/人的脱贫标准,从目前增长情况看仍存在较大缺口。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当前关键是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的转型升?。 一、充分认识江苏农业结构调整 取得的成效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先后经历四次大的农业结构调整,农林牧渔业结

2、构由 1978 年的 80.4:1.5:15.8:2.3 调整为 2015 年的56.1:2.0:19.0:22.9。符合江苏农业资源与环境条件的农业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一是粮食产能得到持续提升。单产连续创历史新高,以占全国 3.8%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 6%的粮食,养活了占全国 5.8%的人口,创造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粮食总量平衡、口粮自给的不凡业绩。二是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人均肉类、蛋类、奶类和蔬菜占有量分别为 47.7 公斤、24.4 公斤、7.6 公斤和 1028 公斤,占全国平均水平的 74.9%、115.5%、27.1%和 115.2%,位于全国前列。三是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有序推进,

3、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初步形成。建成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607 家,其中国家级 61 家,居全国第二;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 68 家, “一村一品一店”和淘宝村等农产品营销模式逐渐形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13 家,与山东并列全国第一。四是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格局初步显现。依据资源禀赋条件的不同,与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格局初步显现,其中苏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但同时,江苏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不相匹配。江苏现有农产品供给在数量与品种等方面能够满足消费需求,但在品质安全、健康与生态环保等方面仍有

4、较大差距, “多而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二是农业结构调整支撑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受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压顶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制约,农业生产利润空间持续受到挤压。与此同时,经营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产业间融合程度低、农民分享产后环节增值少,生产效益下降,农民增收乏力等问题日益突出。三是农业结构调整受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江苏农业资源紧张,人均耕地面积比全国低 0.45 亩,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水土资源稀缺程度将进一步加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单位面积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5 倍和 3 倍,农膜、秸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

5、林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峻。四是农业结构调整忽略省内三大区域资源禀赋差异。江苏农业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但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业资源生态特点不同、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与重点不一样,需要分区施策、分类解决。 二、准确把握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原则 1.基本思路 按照“稳粮、增收、开放、可持续”总要求,坚持市场导向、创新驱动、政策支持、主体引领,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要目标,重点发展优质粮食、绿色果蔬、生态畜禽、高效水产、精品花木、休闲观光等六大现代农业产业,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规模化、集

6、约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支撑。 2.主要原则 坚持保供给保安全与促增收增效益相结合原则。在守住耕地红线、提高粮食产能前提下,科学合理确定产业发展优先序,着力优化主要农产品品种、产业、区域布局,做优粮袋子,丰富菜篮子,满足居民食品多样性消费需求。在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前提下,优化结构、做强产业、强化特色、提质增效。 坚持经济高效与生态环境可持续相结合原则。综合考虑江苏自然资源条件,逐步构建农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新格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因地制宜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

7、约型农业技术,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实现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解决资源性农产品供给缺口;提升质量,打造品牌,大力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与调出,实现国内外、省内外资源有效配置、国内外市场统筹利用,既保障供给,又保护产业、致富农民。 坚持农业功能拓展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原则。探索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的思路,既要综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农村田园风光,发展生物质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产业,又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 ,推动农业

8、产业组织、营销模式与流通业态创新。在强化农业传统的经济功能基础上,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农业就业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等多重功能。 三、切实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1.优化品种与产业结构 突出优质与安全,全面提升 3300 万亩粮食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一是合理确定主要谷物的播种面积。 “十三五”期间,全省水稻在播种面积保持在 3300 万亩左右,小麦播种面积 3240 万亩左右,玉米面积 650 万亩左右。二是加强优质稻米和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区建设。推进实施“粳提优”工程,扩大优质食味粳稻种植面积,提升粳稻产品品质,稳定适合加工的籼稻面积和产量。继续实施专用小麦建设工程,提升专用小麦产品品质。三是构建更为合理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积极发展草牧业,稳定油菜种植面积,扩大高粱和花生、山药、芋头等根茎类特色杂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