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读书笔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648103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读书笔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读书笔记堂的风景与语的边界读书笔记假期里读了师傅推荐的堂的风景与语的边界 ,可以用震撼与颠覆形容我自己的感受,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在工作室以,周老以及各位师傅们对于堂的要求与评价标准。书中主要谈的是“生成”堂,我们在工作室两年时间里,也时常提到“生成” 堂,例如我自己上的第一次公开作腹有诗词“”自华 ,得到多位老师的批评指正,就因为那节,完完全全谈不上“生成” 。而后经过几位老师的指点,重新备之后,后经赵玲老师点评那样的堂初具“生成” 的模样。但是,即便如此,对于所谓“生成” ,也只是停留在字面的理解 -即在堂中有一些没有预备却自然而然出现的精彩。直到读了这本堂的风景与

2、语的边界 ,对于“生成 ”堂才有了理论性的理解,而且这样的理论也并非我们字面理解的那么肤浅。下面就谈一谈我对于“生成” 堂的理解。与“生成”堂相对的是 “再现”堂,书中以大量实例说明何谓 “再现”堂,当然在两者之间,还存在“再现化堂” 。我理解的 “再现”堂,可以以我们以前学习和看到的公开为例,精美的教学设计,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问题设置;预设好每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答案;设想好在哪一个环节可能出现什么亮点;甚至设计好每个环节的过度语句,并背下。一切严谨而精致。还记得在我教书的第二年,第一次参加区里的教学竞赛,在赛之前,我的师傅-一位自北方拥有多年教学经验与先进教学理念的

3、老师,与我一同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与问题,就连问题直接过度的语句都写得精美,并且要求我背下。但是那一次赛我也记忆犹新,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本是一篇触动人心的,但是每一个环节按部就班地呈现,学生不仅没有被打动,反而越发眼睛里的让人动容的神色都没有了。这次赛自然没有取得好成绩,后我把这失败归咎于自己没有激情,这样的想法一直跟随我多年。直到到工作室上第一次公开,送下乡到蒙自,当时只有赵玲老师听了我的,赵老师认为那样的堂多少有“生成”的雏形,但仍有非常多的问题,我与赵老师说最大的问题还是自己没有激情,但赵老师一语道破,她说没有激情除了与性格有关,更大的问题是在于没有全情投入,教师自己对于本都没有自己深

4、刻的见解与感悟,自己不能带着自己深刻的理解与情感,怎么可能满怀激情地带领学生走入情境。我这才想起那一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我虽然精心去设计,但是那些设计不是我的,更不是学生的,再如何去呈现,始终只有形,没有神。我想这就是“生成”堂与“再现”堂的差别所在。又回想自己上得较为愉快的本,比如鲁迅的,虽然网络上说老师与学生都怕上,但很多次总觉得自己上得较为愉悦,现在想想,因为自己喜欢,而且深入去解读研究,所以上起比较投入,在堂上会有亮点出现,这些亮点由老师引导,学生自然而然产生。自己不感兴趣的本,有时候可能看看教参与别人的教学设计,就照搬上堂,往往效果不好,即使别人的设计精巧绝伦也无济于事。现在看

5、了堂的风景与语的边界有了理论的支撑解释这个现象:“生成”是一种关系,当我们通过对话、讨论、活动等手段让师生发生各种“关系 ”时,堂就上演了一幕幕真实的情景剧,在情景剧中,身体有了体验,情感有了交流,思维了有碰撞,知识有了内化,这个情景剧是没有编排的,是互动过程中可以随时变化的自然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希望得到如此自然完美的结果,是需要“预备”的,以往,我们经常提到的一词是“预设” ,书中提到的 “预备”指的是富有弹性地准备“教学目标 ”、 “教学流程”、 “教学细节”等,在做准备时比以往的“预设” 准备的内容要多得多,我理解的“预备”即等同于我上提到的,在教授鲁迅的时,因为上过鲁迅研究的,自

6、己对于鲁迅也感兴趣,所以了解较多,在这些研究实际是就是一种“预备” ,并且“预备”得比较深入与广泛。书中也提到“预备”是为了尊重学生,从学生在实际阅读时产生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而“预设” 是教师自己寻找一个切入点,便于梳理,但实际上这个切入点也许并非是“点中”了学生的“要害”。所以“预设” 要教师准备的东西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办法,只要找到一点即可。但是“预备”就是教师做足了准备之后,当堂就学生的问题切入去教学,要求要高得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我自己有充足准备与深入解读时,能够灵活教学,给予学生很多,同时又从学生那里收获很多从而愉悦的原因。从而也理解了,师傅说的周老是如何

7、进行备的,周老备时是为一整个本写一个本解读,这实际上即是书中说的“预备” 。为一个本写一篇本解读式的论,透彻地准备好对这篇的各种研究,在堂上,游刃有余,从任何角度与问题切入都能带领学生走入的美。就如周老上的琵琶行与我与地坛(节选) ,都是典型的“生成” 堂,在读了本书之后再反思自己上过或者经历过的这些堂,对所谓“生成”有了理论的认识。但是,所谓的“生成 ”之道却是要付诸极大的努力,如果肤浅地理解“生成”堂是连原本的教案都不用写,到讲台上自由发挥却是大错特错。虽然不写死板的教案,但是“预备” 的过程比 “预设”要艰难很多,需要我们自身努力学习拥有扎实的学功底,对一篇做充足的研究与资料搜集,当然,学生也需要有充分的预习,那么无论哪一个学生从哪一个角度出发产生问题,教师才能与学生一同在堂上演绎真实且精彩情景剧,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酝酿出情感的交融、体验到学的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