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史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064798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 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2、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色是秉持儒家道德价值观的文官系统。它是惟一能够与今天的现代政治接轨的。不能接轨的是传统的君主制度,不合理处是任命来自上面,不由“人民决定。该观点有褒有贬,贬的主要是针

2、对( )A宗法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3、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说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4、 “史实”“史论”“史识” 是构成史学的“ 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3、 )A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5、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 相一致的是( )A “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 “立嫡以长不以贤”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6、据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记述,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科目及内容如下:科目 初试 二试 三试

4、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 尔雅 ,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 ,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以上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 )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A B C D 7、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2)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8、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

5、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9、 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汉代 D隋唐10、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最有可能是(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6、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11、2010 年 11 月 11 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以 5160 万英镑(约55 亿人民币) 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12、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 ,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13

7、、创建于明永乐十九年的“京都芜湖会馆”是当今历史学者们公认的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会馆,会馆作为“乡土之链” ,不仅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亦与明清科举制度、人口流动相伴随。下列关于会馆说法正确的是( )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 B C D14、日本人斯波义信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斯波义信所述的这一现象可能出现于( )A汉代长安 B北魏洛阳 C唐代长安 D宋代临安15、王夫之在

8、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 虚静以统天下” 。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D孔子仁者爱人思想16、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3A B C D17、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9、的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 B C D18、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 “天人合一”思想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 君权神授”思想C与程朱理学的“ 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19、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

10、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20、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 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此话( )A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主张人有独立思考的权利C批判孟子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D提倡学以致用和亲身实践21、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 “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 ”其“ 道德观” 是指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B忠君爱民,保国有责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

11、存天理,灭人欲22、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 主要是指( )A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23、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朝的五彩瓷,图案内容丰富, “画必有意,意必吉祥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

12、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面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24、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 汉武帝时代, 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 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C 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 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25、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4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商品经济发达, “市” 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

13、力市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 ,共计 50 分)26、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时期 代表人物 命运秦国 吕不韦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东汉末年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期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材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 分)材料四: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