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47811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34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1-前 言“世界有东非大裂谷,中国有攀西大裂谷”。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之间,有一条长 400 多公里、宽数十至100 余公里的大裂谷,这就是著名的“攀西大裂谷” 。攀西大裂谷是与闻名世界的“东非大裂谷 ”齐 名的“中国聚宝盆”, 蕴藏着中国百分之二十的铁、百分之六十七的钒、百分之九十三的钛,其中钒在世界占第三位,钛在世界上占第一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就明确提出,要加快攀枝花的建设,并风趣地说,攀枝花搞不起来睡不着觉。如今,一座伴随着 钢铁巨人而诞生的攀枝花“ 钢城”已矗立在攀西大裂谷中。攀西大裂谷是中国能源的基地,

2、有被称为世界水能大宝库的丰富的水能资源,中国目前已建成的规模巨大的水电站二滩水电站就建在这里。攀西大裂谷还有得天独厚的阳光、生态及农业资源,是中国西部自然资源最密集、丰度最高、开发前景最大的地区之一。新中国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 1965 年 11 月在审定攀枝花发展规划时曾说,“这里得天独厚” 。攀西大裂谷是中国西部世界级的旅游胜地。这里有以红格温泉为代表的“ 攀西大裂谷阳光温泉度假之旅” ,有以攀 钢基地和二滩水电站为代表的“ 攀西大裂谷大三 线 工业探秘之旅” ,有以 “万里长江第一漂” 为代表的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2-“攀西大裂谷漂流探险 之旅” ,有新近 发现的

3、以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为代表的“攀西大裂谷奇异风光之旅 ”。攀枝花,以享有“富甲天下聚宝盆” 美誉的“攀西大裂谷”而名甲天下。过去,她有着“大三线建设”的神秘;现在,美丽、神奇的世界级“攀西大裂谷 ”旅游品牌将傲然屹立。新中国的第三代 领导人江泽民同志 1991 年在视察攀枝花时称赞:攀枝花建设得很美,很壮观。朱镕基总理视察攀枝花时也指示,要“把攀枝花建成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 。作为中国攀西大裂谷旅游区重要组成部分的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位于川、滇交界处, 拥有 类型多样、特色 鲜明、品位极高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同时该 区域也是彝族聚居区,有浓郁的彝族风情。彝语“ 格萨拉”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天

4、堂”,其意境与生态 旅游倡导的“ 回归自然、天人合一” 主旨一致。近年来,随着川滇藏三省区 联合开发“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进程加快,四川省委、省政府对“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四川片区)的旅游发展高度重视,提出要加快四川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重点旅游景区及旅游城镇等建设,为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鉴于此,攀枝花市旅游局委托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旨在为该旅游区制定一个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旅游发展纲领。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3-第一章 旅游发展环境与条件第一节 旅

5、游区概况一、地理位置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西北部的岩口乡、哇落乡及温泉乡境内,地处四川、云南两省交界处,东邻盐边县箐河乡,南、西与云南丽江华坪县接壤,北与凉山州盐源县相接(图 1-1)。地理座标为东经 1010757-1012554,北纬 265330-271240,幅员面积为501.3km2。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省道 216 线由南向北经岩口乡纵贯全区,岩口乡向西还有一条通往云南丽江华坪县的无等级道路,岩口乡政府驻地向东南至攀枝花市 118 公里,距二滩水库湖面 36 公里、距泸沽湖 116 公里。独特的区位为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旅游开发和融入攀西乃至全省旅游

6、热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二、自然地理条件(一)地质、地貌格萨拉生态旅游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攀西大裂谷的西缘。攀西大裂谷的地质构造演化基本过程是:晚古生代(志留-泥盆纪)成穹隆起,伴随基性、超基性层状岩体和小型环状碱性杂岩体侵入;晚二叠世陆壳破裂伴随大规模的峨眉山玄武岩喷溢,随后为碱(酸)性 A 型环状杂岩侵入或喷发;晚三叠世裂谷带两侧断陷,堆积巨厚的类磨拉石红色砂砾岩建造;侏罗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4-白垩纪全面坳陷,广泛沉积河湖相红色砂泥岩;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裂谷萎缩,局限湖盆中沉积含膏盐的砂泥岩和泥灰岩;早第三纪末,强大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自西向东挤压,裂谷封闭消亡。由于第四纪

7、新构造运动的差异升降活动,本区在岩口哇落一线形成了一长数十公里突升的峭壁,将本区分为两大地貌单元。以西岩上部分为高山及丘状高原区,海拔 26003300m, 发育天坑、地漏及溶洞,有奇异的高原山地风光;以东岩下部分则为中山峡谷区,海拔 15002600m,以峡谷、瀑布风光为主。(二)气候、水文格萨拉生态旅游区具有亚热带立体气候特点,由于岩上和岩下地区相对高差较大,垂直地带性气候变化明显。岩上地区为中温带和北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9.0-11.2,最热月(6-7 月)平均气温为 15.0-17.1;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为 0.6-2.8。岩上地区是盐边县的多雨地带,年降雨量 1600mm

8、左右,年蒸发量为 600-700mm,是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的好去处。岩下地区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11.8-17.3,最热月(6-7 月)平均气温为 17.7-23.0;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为3.3-8.6。年降雨量 1480-1500mm 左右,年蒸发量为 800-1100mm。旅游区内河流属金沙江支流雅砻江水系。由于地处碳酸盐岩地区,暗河发育,其中岩口暗河长约 15km,形成了一个集水量达 4000 万立方米的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5-巨大地下水库。(三)植物、动物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是攀枝花市的重要林区之一,有林地面积为34430.7hm2,森

9、林覆盖率为 68.68。在 500km2 的范围内,有成片的森林、灌丛、山地矮林和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有云南松、华山松、云南红豆杉、铁杉、云杉、冷杉、地盘 松、杜鹃、山茶及栎 、柯、栲等, 组成了结构多样的针叶林、针阔 混交林、阔叶林、灌 丛及疏林草地。区内有万亩杜鹃、地盘松林以及高山冷箭竹林、亚高山草甸等植物景观,还有林麝、小熊猫、四川山鹧鸪、猕 猴、白腹 锦鸡 、大紫胸 鹦鹉、灰头鹦鹉、雀鹰等珍稀动物。格 萨拉是绿色世界,动物乐园。2003 年在格萨拉乡举办了“ 首届攀西(盐边)生态旅游节”。三、社会经济环境(一)人口及民族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所在的岩口、哇落及温泉三个乡共有 18 个村,4

10、374 户 17366 人。其中彝族人口 14750 人,汉族 1732 人,僳僳族、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884 人,为盐边县的少数民族乡,具有悠久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二)人民生活及经济发展水平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三个乡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三个乡种植业人均收入为 800.5 元,养殖业人均收入为 828.5 元。近三年,三个乡的国民生产总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6-值分别为 2000 年 1963 万元,2001 年为 2134 万元,2002 年为 2326 万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比较落后,人均纯收入也较低。格萨拉乡人均纯收入仅为 1504 元,为盐边县最大的少数民族贫困

11、乡。当地政府已把旅游扶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三)水电、交通、通讯现状岩口、哇落及温泉三个乡有 13 个村 53 个社通车,还有 5 个村 53 个社不通车,公路总长 163.5km。省道 216 线由岩口通往稻城。省道和乡、村公路的路况较差。三个乡通电的村有 10 个,未通电的村有 8 个。区内有上河坝水电站1 座。三个乡拥 有固定电话 125 部,移动电话 120 部。目前,攀枝花市已开始进行两盐路(省道 216 线盐边- 盐源段)的改造,并拟建设盐边至泸沽湖“ 生态旅游长廊” 。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7-第二节 旅游资源条件一、旅游资源分类格萨拉生态旅游区面积 500km

12、2,海拔 1600-3400m,旅游开发规划区面积约 20km2。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图 1-2)。根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可将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划分为 2 大类 7 亚类 26 个基本类型(表 1-1)。二、旅游资源特色格萨拉生态旅游区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植被丰茂,生物景观绚丽多姿,万亩杜 鹃、矮 盘松林、高山草甸巧妙 组合,原始森林幽静苍莽;地质景观千姿百态、惊心动魄、雄伟险峻,峡谷幽深,溶洞奇异,再加上彝族村寨、古老传说等人文资源,构成了一幅奇异的大裂谷风光画卷,充分显现出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独具魅力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旅游价值。(一)生态景观奇异,观赏价值高格萨拉生态

13、旅游区具有完整、原始的山地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非常明显。旅游区内已知原生高等植物 800 余种。从低山区到高山区植物类型丰富,植被分布具明显的垂直谱带特征,且多构成以树、灌、藤、草、苔立体结构。 针阔叶林混交,常绿落叶错落,花木相间,夏绿秋黄更迭,加上云雾雨雪的装点,日光月色的浸染,风涛鸟鸣的烘托,使格萨拉生态景观多姿多彩,尤其是万亩杜鹃与万亩盘松夹杂簇生,似一个个天然盆景,极具观赏性, 为攀西大裂谷中罕见的天然生态公园。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8-表 1-1 攀西大裂谷格萨拉旅游区旅游资源分类表大类 亚类 基本类型 典型类例地 质 景 观 攀 西 大 裂 谷 、峨 眉 山

14、 玄 武 岩 、篝 河 断 裂 、地 质 剖 面 及 化 石山岳 岩上山地、立史火普 岩溶地貌 灵泽洞、凝冰洞、白羊洞、天洞等溶洞,天坑地漏860 余处地文景观奇 特 象 形 山 石 夫妻石、神龟北望、小石林风景林 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 丛、草甸。古树名木 云南红豆杉、香樟、西康玉兰、红椿、油麦吊云杉、大杜鹃、铁杉、云杉、冷杉等植物群落 万亩杜鹃、万亩盘松、九道竹林生物景观珍稀动物 珍稀动物 32 种风景河段 透底河、响水河、饮马湖及众多的溪流暗河、盲谷 岩口、格朗河、干海子、天生桥瀑布 岩口大水源、篝 河沼泽 索玛格泽滩水域风光温泉 温泉乡自然旅游资源气象 气象景观 云雾景观、霞光

15、日出、冰雪霜露、风雨阴晴民族节庆 彝族年、火把节民族饮食 坨坨肉、酸菜汤、处女猪、未婚羊、童子鸡民族服饰 黑头帕、锣锅帽、黑底绣花马甲、百褶 长裙、披毡“查尔瓦”等民族婚、丧俗 彝族婚礼有说亲、开庚、迎亲等,彝族 实行火葬,出殡放排枪等习俗,还有傈僳、纳西等民族风情民 族 宗 教 礼 仪 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民 族 音 乐 、舞 蹈 彝族民歌、打歌调、达体舞、锅庄民族体育 摔跤、赛马、斗牛、斗羊、斗鸡民俗风情民间传说 跑马坪特色村落 彝家村寨(三村、四村)建筑乡土建筑 彝族民居、纳西族民居地方特产 中药材、野菜、冬菜、土豆粉丝、核桃等人文旅游资源购物 手工艺品 石工艺品、根雕、彝族手工

16、编制品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9-(二)民族风情浓郁,体验性强格萨拉生态区是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有彝、傈僳、苗、纳西、傣、回、藏、蒙古、满等十余个少数民族,川滇民族风情丰富多彩。其中彝族文化源远流长,这里的彝族同胞勤劳、朴实,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传统生活习俗。他们住的是黄板房(上盖木片)和立花房(上盖山草),吃的是土豆和坨坨肉,喝的是转转酒和酸菜汤。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他们最热闹的火把节,除拜祭祖先、神灵外,要杀猪宰羊、吃坨坨肉、喝转转酒、跳“ 达提舞”、 办篝火晚会等,极具参与性及文化体验性,格萨拉是攀西大裂谷中天然的民族风情园。(三)地质景观奇特,吸引力大格萨拉生态旅游区地处攀西大裂谷内,强烈的地质作用,造就了格萨拉奇特的地质景观。在数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 600 多个天坑地漏,为世所罕见。区内有全国罕见、高 90m、直径 8m 的“ 天洞”;有长达 19000m、流量巨大的地下暗河;有库容 4000 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