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复习要点(学法分析)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0647242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复习要点(学法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复习要点(学法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复习要点(学法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复习要点(学法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复习要点(学法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复习要点(学法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复习要点(学法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复习要点(学法分析)2017 高中语必修言复习要点(学法分析)一、断句解读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叫 “读”(d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二、考点解析2004 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考试说明 。作为一项能力考查,200 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言加标点的题目,200、2006 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言断句。断句是考查言的传统方式,是学习言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化等方面的常识,

2、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言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原意。古书中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例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一足,一只脚。笔者注) ,信乎?” 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 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三、高考试题回放(1)用 “/”给第一部分言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3 分)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

3、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参考答案:(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2006 年高考广东语卷第题)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言的断句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言的语感。缺乏语感的原因无疑是平时只做题不读书,诵读得太少,而没有必要的积累。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积累,靠感悟,靠熏陶,对言的学习更应如此。四、方法指津不少考生畏惧言断句题。那么,给言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言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

4、关键可抓的。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古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熟读精思会大意,抓住特征把句断。先易后难细分辨。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领起议论与感叹。特殊句式相呼应,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位置有规律,语法结构相关联。并列对比与排比,对应整齐可研判。1熟读精思会大意,抓住特征把句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考生给言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看到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段,首先要速读全,把握大意,理清内容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层次,然后根据平日掌握的言

5、知识,按照一定规律断句。2先易后难讲效率,对话最易被发现。在大致掌握的主要意思之后,凭语感把自认为最有把握的先断开,缩小范围。难于判断的句子,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的意思,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虚词、对话、结构、句式等) ,对话的语段因为有“曰 ”“云”“言”“对曰”等标志,是最容易把句子断开的。3常用虚词是标志,领起议论与感叹。言中的虚词如“之乎者也 ”之类特别多,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是断句的重要标志。掌握大纲必考的 18 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是断句的考点,也是答题的关键: 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 句首的独立叹

6、词:“嗟夫、嗟乎、呜呼” 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 等后面可断句;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 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 至若”“ 是以”“继而”“ 纵使”“ 然则” 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 未几”“ 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

7、用,岂有常哉?”这段字相当典型。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 矣”“也”“焉”“哉”) ,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 然则”) ,代词两个 (“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 “乎”用在句中同“于” ,是介词,词性变了。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4特殊句式相呼应,固定结构莫拆散。(1)常见言的习惯句式:“何之有 ” (宋何罪之有?);“如何 ”(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 ”(唯余马首

8、是瞻) ;“非唯 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 ;“不亦 乎” (不亦说乎?) ;“何之为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 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 欤” (可得闻欤?) ;“得无 乎” (得无异乎?)“有 者”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者)“见于 ”(吾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国)“为所 ”(吾属皆且为其所掳)等,可以帮助断句。(2)言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拆散,可减少断句失误。如“所以”“有所”“无所”“有以”“无以”“ 以为”“何所”“孰若”“ 至于”“足以”“得无”“无乃”“ 何以”“于是”“ 然则” 等。词性位置有规律,语法结构相关联。利用语法知识,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分析断句。主、谓

9、、宾与修饰成分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同现代汉语一样,言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推断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的关系,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另外,言语序和现代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言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6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7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古人写,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

10、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愚公移:“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8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言断句的基本要求,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例如:“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

11、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资治通鉴 卷十六)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 ”一句有悖情理: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 呢?他们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因此,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 后加上一个逗号。9 打牢基础看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从何而?以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言,培养语感。此外,就像古人说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要适当做一些

12、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怎样给言断句(2)(一)通意例、给下列言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解析首先要读懂全,了解大致内容。叙述性,要弄懂基本情节;人物对话,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说理性,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例字是个记叙性的语段,通读全,可知大致情节是说有个宋人向子罕献玉,子罕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据此,通过分析名词和动词,我们可在“宋人得玉”“献子罕”“子罕受”“

13、 献玉者曰”“子罕曰”之后分别断开,双方对话内容的部分亦如法分析。具体答案如下:“得玉, 子罕。 受曰:“ 玉人,宝也,献之。 ”曰:“为宝,为宝。 与我,宝也。其宝。 ”(二)抓标志给下列各句言加上恰当的标点:例、今君则欲逮臣先恐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例、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解析在通意初断句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提高自己的断句的能力。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标志断句法。言的这些标志常常包括:、表对话的字眼,如“曰” , “云”, “言” 一般情况下碰到它

14、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象刚才例中的“献者曰” , “子罕曰”以及这里例“曰”字的后面都要停顿,后面 “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发语词和句首助词,如夫、盖、初、唯、斯岂,以及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其前自可断句,如例“夫诱道争远” 的 “夫”为发语词,它的前面就应点断。、语气词也、矣、乎、哉、与(欤)耳(尔) ,邪(耶) ,焉等常用在句末,其后往往能断句。如例“伤人乎” 中的“乎”为疑问语气词,后应点断,而不能误读成“伤人乎不” 。、感叹词呜呼、嗟夫、噫、噫嘻、悲夫等常放在句首,一般可在它们前后点断。、复句中的关联词:苟、虽、虽然、纵、纵使

15、、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等大至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在这些关联词前可点断。如例应在“故以相赏”前断句,而不能误断成“ 见之故,以相赏 ”。以上三例具体答案为:、臣,臣。远,也。、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直,之,赏。(三)懂常识例:给下列句加上恰当的标点:、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落落大满、凡他官入院未除学士谓之直院学士俱阙他官暂行书谓之权直解析许多词语的意义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

16、,断句时,须注意这些特殊的词汇现象。例,这段字写臧洪守东郡,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叫部下将士和百姓弃城逃命,断句时应注意这段话中的复音词“无事” ,它是“没有必要”, “犯不上”的意思,如果误解成现代汉语的“无事生非” 就很可能把句子断错。此外,还要懂得古代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正确断句,如例中的“少小”指“少年时代 ”,这是古人常用词语,贺知在回乡偶书中就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之句,懂得这点就不能将标点在“少小”之后,否则就不象话了。再如例,这句话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说彗星在西方出现,一共 16 天,不是说夏太后死在 16 日那天。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