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647239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摘 要:汉语文化负载词有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信息和内涵,其英译有助于传播我国的文化。本文旨在从翻译特性的角度来探析汉语文化词语英译,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翻译特性 汉语文化词语 汉英翻译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文化载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就对我们的英汉翻译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翻译特性视域下的五个方面入手,探讨汉语文化词语的英译。掌握社会性、文化学、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这五大特性,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意思。 二、翻译之文化特性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翻译不只是单纯的语言上的活动,文化实

2、践活动是其更好的诠释。许渊冲先生对翻译有着明确的认识,他认为“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竞赛,文学翻译更是两种文化的竞赛。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翻译出来的语言也不一样。翻译不是字面层次的语言转换,而应是思想的过渡,是文化的移植。 (一)社会性 传统的翻译观认为翻译往往是一种简单的符码转换,甚至是机械性的操作。实际上,翻译活动时刻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语境、民族因素、地域因素等。翻译时应从其社会性角度充分考虑文化词语,这样才能将原著更精确地表现出来。 如俗语“坏事传千里” ,张培基先生将其译成 “Ill news runs apace”,译得非常之妙。这里的“传千里”并不

3、是真正的“千里” ,而是表达传的速度非常快,张先生如此翻译很明确地表达了该俗语的意义。 (二)文化性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社会生活影响着语言的形成和?l 展,如此形成的语言必然有其文化特性。因此,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会受文化的影响。弗美尔曾说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转换。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文化的重要性。 如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因此翻译是应做到词类的对应,下面这一对联:绍兴美酒名扬四海,古越烹调香飘九州,赵彦春教授是这样翻译的:Herise spirit spreads neath the sun, old leap cuisine lures all the land. (三)符号转

4、换性 语言其实是由一系列符号构成。基本上每个词语都有其相应的符号,但是这些符号如果不在一个系统内则没有其意义或价值。翻译其实就是对符号进行转换的一项活动。 比如歌曲菊花台中有这几句歌词:“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出过往” ,赵彦春教授是这样英译的“your tears shine on, sorrow there among. Pale pale, the moon hooks the goings and the gone”. (四)创造性 翻译不仅是对原文的再现,更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翻译的创造性与译者的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联系。译者的主要任务是依据译文化词语所在的语境和文化背景

5、,准确传达文化词语的含义。 如之前流行的的网络恶搞词汇“砖家”和“叫兽” 。这两个词是从“专家” “教授”变来的,其实是符合我们的构词规律,体现了语言的创造性。当然这类词通常在开玩笑或调侃的时候用的较多。有人将“砖家”译成“bricklayer” ,赵彦春教授将其译为 “eggspurt”,这就可以让我们与 “expert”产生联想,也达到了戏谑的效果。 (五)历史性 由于翻译活动的形式与内涵是在不断的丰富发展的,在不同的阶段,翻译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同一词语在不同的时期也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解读,每个文化词语会有其所处时代的历史制约性。所以对某个翻译文本的研究,必须将其放入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尽

6、量使译文不与时代脱轨。 如聊斋志异中“姑父没,狐犹时来;后求天师符贴壁上”其中有人将其译成“The gost for kept coming after uncle died. Then we procured a heavenly preceptor charm, which we pasted to the wall.”。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外国读者不知道“heavenly preceptor”的历史背景,于是译者在后面做了注解“Title given to a Taoist dignitary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这样,读者一看便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

7、文化负载词英译 汉语文化词语是中国文化不可取少的一部分。翻译文化词语时,应该从翻译的五大特性着手,不可局限于其表层含义。为了使意义在译文中再生,许钧教授基于对意义的理解及前人总结的经验提出了三大原则:去字梏,重组句和建空间。 (一)去字梏 文本的意义不是每个词的意义简单相加。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必须要正确把握每个词的意义,全面把握上下文的关系,在动态的语境中正确理解领悟字词的含义。破除字的桎梏,译者首先要破除逐字对译的习惯。 如中国的三字经,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如何能将其意思表达出来又不失去其诗歌的韵律呢。下面我将给出赵彦春教授翻译的版本。 译例:

8、 Whats a father?A good teacher. Whats a teacher? A strict preacher. An unschooled child,will grow wild. A young loafer,A nold loser! 赵彦春教授的翻译已经去掉了字的桎梏,不仅将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清楚明白的呈现给大家,且还保留了诗的韵律,如“teacher” “preacher” “child” “wild” “loafer” “loser”这些词。译文基本上也是三个单词为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读原文一样。且这样的翻译较之第一种翻译给了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基本上做到了“音” “形” “意”三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