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633775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6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6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6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6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2016 三年级上册语第七单元教学设计题2、矛和盾的集合学习目标1认识“矛、盾” 等 6 个生字,会写“矛、盾”等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 等 16 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摘抄中你认为好的词语。3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4培养学生针对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继续学习默读。读懂本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学习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

2、引发的道理。前准备教师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学习过程第一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 注一、启发谈话,揭示题目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2、出示题、板书题3、围绕题思考 1、认出哪个是“矛” ,哪个是 “盾”?2、齐读题3、矛和盾是两种兵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样呢?二、初读,整体感知 1、提出读要求:轻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生字,正音3、提醒“矛、龟、退 ”的写法。4、读,学习新词。、再读,总结中心内容。1、打开书自由读,注意有拼音的字。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3、练习字的写法。4、画出新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的方法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讲了一什

3、么事?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再读要求:仔细默读,认真想提出不懂的问题。2、抓住重难点,点拨指导3、梳理问题,以备下节学习。1、边读边想,互相讨论2、集体交流3、总结讨论提出问题四、指导写字五、布置作业 1、出示生字。2、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1)引导学生观察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2)多媒体演示这些字的布局。3、要求学生写字,及时评议搜集能说明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下堂交流。1、观察字的结构。2、仔细观察左右结构的字。3、学生练习写字第二时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出示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 “是的,

4、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1、思考问题。二、讨论问题 1、自主阅读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出示发明家产生的第一个想法 4、出示第二种想法、出示第三句话1、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2、交流之后,推荐小组代表发言。3、读一读这个想法,说说自己的体会,想想这样做有什么用,有什么不足?4、读这两句话,说说你的体会。、齐读这句话,结合坦克的发明,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作业设计针对“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写一段字,讲清楚你自己的理解。板书设计2 矛和盾的集合矛 进攻 枪口或炮口 盾 防守 铁屋子 集合坦克后反思对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让学生

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句话的含义,若学生不知道如何结合实际,教师可以给出几个例子,拓展学生思维。学 案 设 计题26、科利亚的木匣学习目标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会认 3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学习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学习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

6、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前准备教师学生预习学习过程第一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 注一、导入新1、从的题目看, 科利亚的木匣 ,这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2、板书题1、回答这篇都是围绕什么写的,并交代写了什么事情,讲讲都写了哪些内容。2、读题二、初读,自学生字、词语1、初读,划出生字词。2、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理解词语的意思。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指名按自然段读(每人读一自然段) ,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指名读生字词。正音。读准多音字的字音。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

7、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1、划出生字词。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理解词语的意思。3、按要求汇报自学情况。读第一自然段读生字词。 正音。读准多音字的字音。区别“匣” 和“箱”的字义, ”匣”比较小, “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区分字形: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本有两个多音字。 “量 ”本读 ling(声) ,还有个读音是 ling(声) ;另一个多音字是“数” ,它可以读“sh”和“sh”,本两个读音同时出现, “科利亚刚学数数” ,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读“sh

8、”。三、再读,整体把握内容1、带着问题读。本写了一什么事?2、小组讨论,这写了一什么事?3、指名汇报:本写的是什么事?4、再读,了解的主要内容。、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1、学生自己小声读,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小组讨论,这写了一什么事?3、指名汇报:本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4、再读。、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二时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交待学习目标上节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的生字和新词初读了,知道了本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节继续学习这一,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回顾上节所

9、学的生字、新词。回顾主要写了哪事。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二、学习,领会科利亚思考问题的方法、科利亚什么时候埋的木匣?他埋木匣是模仿谁?板书:战争开始 妈妈(1) 妈妈是怎样埋的?板书:三十步(2) 科利亚是怎样模仿的?板书:十步(3)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2、战争结束了,妈妈挖出自己埋下的东西了吗?为什么能挖出?科利亚也想再次模仿妈妈挖出木匣,他是怎么挖的?板书:十步读第八自然段,你能用几个词概括科利亚是怎么挖出木匣的吗?为什么挖不到?科利亚经过认真思考,终于挖出了。读第十二自然段,说说科利亚是怎么挖的?板书:五步 3、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1) 解决问题。(2) 老师与一个同学进

10、行跨步比赛,你明白了什么?(3) 科利亚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4) “果然 ”是什么意思?()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科利亚为什么现在只走了五步就挖到了小木匣?(6)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此时,科利亚非常高兴,他高兴什么?他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科利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 默读第三自然段(2) 默读第一、二自然段。(3)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因为妈妈当初走了三十步埋下箱子,现在又走了三十步就找到了,所以妈妈高兴地说算术是有用的他也跟妈妈一样走了自己以前的步子数。认真、仔细、尽力读第十二自然段科利亚为什么走十步挖不到,走五步却挖到了?妈妈

11、为什么走三十步就挖到了?个子高的步子就大,个子矮的步子就小。读相关句子。因为木匣是科利亚四年前埋的,那时他个子小,步子小,走了十步埋下了木匣,现在科利亚九岁了,步子也大了一些,所以他只走了五步就挖到了木匣。不光还他是一个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遇到问题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的聪明的孩子。这句话在全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三、总结全1、科利亚是怎样得到这个启示的?、学了这篇,你有什么想法?出示投影,完成练习:面对周围变化着的事物,我们_周围的事物变化着,我们也在变化着。看问题的态度不能一成不变。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新词。2、用果

12、然、仍然造句子。板书设计26、科利亚的木匣埋木匣:四年前 岁 步小 十步挖木匣:四年后 岁 步大 五步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后反思读前,让学生思考:“科利亚在喀住了多久?会发生哪些变化?”以此让学生感受到随着时间的变化,科利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子长高了,步子变大了,数数增强了等,为后面寻找原因做好铺垫。学 案 设 计题27、陶罐和铁罐学习目标1、会认 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奚落”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3、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和语气,读懂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4、模仿本则童话故事的写法,学写简单类似的小故事

13、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通过生动的描写,感受的语言美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和语气,读懂内容,学习难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前准备教师多媒体、板贴、头饰、生字卡片等学生按预习要求预习学习过程第一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 注一、初读,学习生字、新词。1、小声或默读,注意带有生字的词语。2、读准下列字音:御寒、骄傲、懦弱、掘开、朴素、谦虚、立即、倒掉、兴奋3、理解词语。1、默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注意读准的字:御、骄傲、懦、掘、朴素、谦虚、即、倒、兴3、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了解词意与大家交流。奚落:讥笑;嘲笑。懦弱:怯懦;软弱无能。轻蔑:轻视;看不起。二、练习熟练朗读。1、教师范读

14、。2、同桌互相朗读,可以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一至九自然段,一人读十至十七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了,句子是否读通了。3、以小组练习的方式在全班比赛朗读。1、听教师范读。2、与同桌交流自己对生词的理解。3、全班比赛读。三、指导写字1、认读要写的生字。2、归类字形特点,观察字的结构。观察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两部分所占位置。观察其他结构的字,看清各部分所占位置。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范写。如:陶、谦。3、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4、即使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1、认读生字。2、交流汇报观察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两部分所占位置。观察其他结构的字,看清各部分所占位置

15、。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范写。如:陶、谦。3、自己练习写字。4、欣赏展示作业。第二时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形象揭题,点明学法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2、揭示学法:充分自读自悟,同桌、小组合作学习。1、观看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2、充分自读自悟,同桌、小组合作学习。2、重点学习第一至第九自然段。(1)出示: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画出铁罐说的话。读句子,你用什么语气读?再读铁罐说的话,读出你体会到的语气。(2)反馈。引导学生理解“傲慢 ”“轻蔑”的意思。 铁罐为什么要这么说?(3)分角色朗读,加

16、深理解。思考:你觉得铁罐像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它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你觉得陶罐像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它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大家评读。小组合作表演。2、重点学习第一至第九自然段。 (1)思考:画出铁罐说的话。读句子,学习用嘲笑的语气读。再读铁罐说的话,用合适的语气读。(2)反馈。学生理解“傲慢”“轻蔑”的意思。他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嘲笑他人的短处。它自以为很了不起,不把别人放在眼里。(3)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思考:说说铁罐像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它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说说陶罐像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它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大家评读。小组合作表演。3、交流感受,明白道理。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