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展望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630935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展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展望摘 要:尽管科技的发展让人类抵抗灾害的能力逐步增强,但我国乃至世界依然还存在各类社会突发事件,对社会,财富,人的生命破坏力要比以往更加的强大。本文主要在于探讨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以及通过对比其他典型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出几点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举措。 关键词: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现状;完善路径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 从狭义上讲,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的,对生命和财产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难。 从广义上来说,突发事件是指在组织或者个人原定计划之外或者在其认识范围之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害性或潜

2、在危害性的一切事件。 二、我国应急管理的现状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1.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已初步建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我国已建立了坚持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2.我国应急预案逐步完善 2001 年,我国进入综合性应急预案的编写使用阶段,我国已编辑了各项应急预案达 57 部,国家专项应急预案 21 部。全国各级应急预案 130 多万件,基本上涵盖了各类突发事件。 3.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了加强。近几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数百亿资金,重点进行了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装备的建设。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不断提高,灾后恢复重建的能力明

3、显提高。 (二)我国应急管理主要问题 1.预防意识薄弱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气候,地形地貌各不一样,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突发事件,不胜枚举。在 2008 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现场,大多数人不知所措,虽然各项工作都迅速的投入抢救当中,但很多人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期。 2.预警和监控系统不完善。我国的灾害预警和监控系统不够完善,很多方面存有缺陷,如危机潜伏期的科学预测及判断,危机发生的概率及负面影响等。 3.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突发事件的社会参与度比较低,应急处理教育工作还不够。 三、典型国家的应急管理 (一)美国应急管理体系 美国是目前世界应急体系建设比较完备的国家之一,不断完善的

4、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使其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逐步增强。 1.不断完善组织结构。美国的应急管理体制近年来不断完善,其他的专业应急组织,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在应急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美国已经拥有一支强有力的机动队伍和一套运行高效的规章程序。 2.健全的应急法制体系。目前美国形成了以国土安全部为中心,下分联邦,州,县,市,社区五个层级的应急响应机构,通过实行统一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标准运行的机制,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突发的灾害事件。 (二)日本防灾减灾体制 日本是世界易造自然灾害破坏的国家之一,在长期与灾害的对抗中,日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综合性防灾减灾对策体制。 1.完善的应急管理法

5、律体系。作为全球较早制定灾害管理基本法的国家,日本制定了应对灾害的基本法,还有各类减灾法 50 多部。包括基本发法,灾害预防和防灾减灾相关法、灾害应急法、灾后重建与恢复法、灾害管理组织法五个部分,使日本在应对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时有法可依。 2.良好的?急教育和防灾演练。日本政府和国民极为重视应急教育工作,从小学教育抓起,培养公民的防灾意识,通过各种活动进行防灾宣传活动;政府和相关灾害管理组织机构协同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灾害演练,检验决策人员和组织的应急能力,使公众能训练有素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3.巨灾风险管理体系。日本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政府为地震保险提供后备支持

6、和政府再保险。 4.严密的灾害救援体系。日本已建成了消防、警察、自卫队和医疗机构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灾害救援体系。 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路径 从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现状的分析,以及通过对比其他国家,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健全突发性公共事件管理的法制体系。我国应该继续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这些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为应对各类危机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如对主动参与救灾的志愿组织和志愿者进行立法,规范紧急危机时期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等。 2.加强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以切实做到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

7、件的科学识别,准确分级,及时响应和有效沟通。应抓紧建立健全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网络,为做好应对和处理工作提供可靠基础。 3.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体系。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体系。将巨灾保险制度纳入国家综合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从立法保障、制度设计、组织推动、风险分担等方面推动巨灾保险体系的建设。 4.完善社会参与救助机制,建构社会应对网络加强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有利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训练及管理,以便在应急管理中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文惠,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张强,薛澜.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免了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朱德武.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4李经中.政府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5宋俭,王红.300 年来世界重大自然灾害纪实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 陈慧慧(1992.02) ,女,江西萍乡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5 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资源与公共项目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