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做最坚强的人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624801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志做最坚强的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立志做最坚强的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立志做最坚强的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立志做最坚强的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立志做最坚强的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志做最坚强的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志做最坚强的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志做最坚强的人李化武,1951 年 4 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第一。五团三营七连四排六。炮班战士。1952 年 12 月,在朝鲜金化乔沿山阻击战中,被美军炮弹炸断炸坏了上肢和双眼,被鉴定为一级残疾。1956 年进入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他以顽强的精神挑战自我,学会了生活技能,并随四川省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课余演出队赴各地巡回演出。1970 年代,李化武曾以立志做最坚强的人为题,在四川各地做报告,影响很大。 去年 1 月,在四川广元上西南路旭东家园 2 楼 1 号,笔者见到了李化武。他精神矍铄,记忆清晰,一脸坚毅,不时挥舞着断臂残端,讲述他走过的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193

2、3 年 10 月 13 日,李化武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紫云乡一个贫农家庭。在他儿时的记忆里,家里人多地少,缺衣少吃,生活极其艰难,只得租地耕种,除了交租所剩无几,即使逢年过节,全家七口也很难吃到一顿饱饭。李化武年仅 10 岁就为地主放牛,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 1948 年 10 月,李化武的哥哥李化文被国民党驻广元部队新九师抓了壮丁,走到陕西宁强,他假借解手逃了出来,赤脚走了两天多计 100 多公里,生生把一双脚走烂了,后来化了脓,因为无钱医治拖成大病,年仅 20 岁便抛下妻儿走了。 “狗日的刮民党,太可恶了。 ”谈到哥哥的死,李化武至今愤恨不已。 1951 年 4 月 13 日,17 岁

3、的李化武在父亲李大秀的陪同下,在紫云乡报名参军。 “我是第二批,全乡去了 5 个,只有我幸运地活了下来。 ” 李化武和一批热血青年徒步走到?轮院(今广元市宝轮镇) ,穿上了崭新的军装,接受了忆苦思甜,启发阶级觉悟的教育。接兵的连长对他们讲,美帝国主义已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我们这批兵,要到朝鲜去打美帝,保卫我们的国家,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 一星期后,李化武和战友们坐了 4 天的闷罐火车到了东北安东(今丹东市) 。新兵们接受了为期 1 个月的忆苦思甜、军事技能、时事政治培训,特别是揭露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的侵略行径,激发大家对美国侵略者的仇恨。当时,有文化的纷纷咬破手指写血书,李化武不识字,但也上台

4、口头表达了决心。 1951 年 6 月,李化武随部队过鸭绿江,到达朝鲜杨德火车站后,再连续行军 28 天,向金化地区集结。每个战士负重 25 公斤,计有大米、炒米、炒面、高粱米、饼干各一袋及背包。那时,我军没有制空权,为防敌机轰炸扫射,部队晚上行军,白天睡觉,每天要走近 40 公里。6 月的朝鲜,阴雨连绵,陡峭的山路泥泞湿滑,一个人滑倒就会有许多双手去扶助。一不小心扭伤了脚,也会一声不吭继续前进。由于连续行军,部队疲惫不堪,李化武一双脚走烂了,换双新胶鞋只能走一晚,有时走着走着就睡着了。 “我从来都没有走过这么长,这么远的路,多亏当时人年轻,还好我扛过来了。 ”回忆当时的情景,李化武说他一辈子

5、都不会忘记。 部队到达金化地区后,李化武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第一 0 五团三营七连四排六。炮班一名战士。六 0 炮班有4 门炮,每门炮配置 4 名战士,李化武负责架炮,连长彭德昌是位大个子四川人,对李化武很关照。凭着坚强的毅力,李化武很快就熟悉了炮的拆卸,炮弹装填,发射等基本技能。 金化战役打响后,李化武所在部队接替了第五十军某部,在乔沿山阻击敌人。第一次参加战斗是傍晚,李化武既兴奋也紧张,敌人一阵狂轰滥炸后,我军阵地顿时弹片横飞,大火熊熊。头戴钢盔的美军向我军阵地冲杀了过来,战士们在离敌人 20 米的时候猛烈开火,并把一束束手榴弹扔向敌人,李化武和战友们操纵六。炮一起发出怒吼

6、。战斗进行了 4 个多小时,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阵地依然在志愿军手中。 1952 年 12 月,第一。五团第三营再次开赴乔沿山阻击敌人,在激烈的战斗中,我军发起了反冲锋,战士们跳出坑道,像猛虎下山般直扑敌人,李化武扛起炮架,紧紧跟在班长后面,奋勇向前。就在他冲到距敌人不到 10 米远时,敌人的一颗炮弹发出尖厉的呼啸,“咣当”一声落在他跟前爆炸,顿时,李化武两眼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在乔沿山沟的一个防空洞内,昏迷了两天两夜的李化武终于苏醒。这时他才发现,麻木的双手上了夹板,不知还在不在,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仅能看见一丝光亮,由于失血过多,整个人及其虚弱,一动也不能动。卫生员告诉他,和他一

7、起冲锋的班长和战士都牺牲了,他是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抬到这里的。那一刻,他的眼睛湿润了。 李化武被迅速送至朝鲜杨德军转站。在那里,他看到了很多从战场上抬下来的伤病员,有缺胳膊少腿的,也有失去了双眼的,还有拄着拐杖裹着纱布的。他第一次目睹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7 天后,李化武和数百名伤员回到祖国,进入黑龙江北安医院,后又转至水花医院治疗。 李化武躺在医院里,吃饭要人喂,解手需人帮,心情非常失落。一想到没了上肢和一只眼睛,他就不寒而栗,自己才 19 岁,还有漫长的人生之路要走,将来如何生活?为此,他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医生和护士多次开导他,又给他讲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勉励他振作起来,和厄运做斗争。

8、李化武被保尔?柯察金不畏艰难、挑战病魔、永不言败、顽强生活的精神感动了,决心像他那样去生活。一年多时间里,他做了两次手术,安上了假眼,情绪也慢慢稳定下来,并开始学习吃饭。 起初,李化武把手帕绑在右胳膊上,再插上汤勺,哆嗦着往口里喂,可无论他怎么努力直至满头大汗,也送不到嘴里去,反而把饭弄得到处都是,但他毫不气馁。他对医护人员说:“保尔?柯察金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仍以坚强的毅力坚持写作,自己还有一双腿一只眼,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反复练了 1 个月后,他终于可以熟练地用汤勺吃饭了。 李化武信心大增,接着又学会了穿衣服,解手,洗脸,漱口等日常生活技能,可以和正常人那样生活了。由于李化武思想转变迅

9、速,积极配合治疗,热心帮助别人,模范遵守院规,医院党委给他记了二等功。 李化武说,当生活需要你承受痛苦的时候,除了坚强,别无选择。 至今,李化武仍然保存着两枚“纪念章” ,一个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送的慰问袋, “那里面是一袋水果糖,一张手帕。 ”李化武记得很清楚。 1953 年 6 月,李化武来到四川大足荣校,后又进了合川荣校。1956 年,他又进入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即新繁荣校。这里环境优雅,鸟语花香,集中了上千名在朝鲜战争中致残的军人,荣校除了照顾好这些有功之臣外,还组织大家学政治,学文化,学器乐。李化武决心摘掉文盲帽子。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达到了高小文化水平,可以读书,看报,写信了

10、,凭着良好的表现,李化武光荣地入了党。 1958 年 1 月,荣校战友张光龙为 25 岁的李化武介绍了一门亲事,女方杨正清 19 岁,南部县谢合乡人,五官端正,温婉贤淑,俩人一见都很满意,10 多天后便在当地领了结婚证,照了一张结婚照,又买了几斤水果糖散发,就算是完成了终身大事。婚后,杨正清先后为李化武生育了五女一儿。 1957 年 5 月,为了活跃业余文化生活,荣校把 40 多名伤残军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四川省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课余演出队。李化武和 12 名上肢残疾的战友苦练了 1 个多月,学会了吹口琴,并可以演奏志愿军战歌 我的祖国 我是一个兵等歌曲。演出队先后编排了舞蹈、话剧、快板、独唱、

11、钢琴演奏、小合唱、诗朗诵、器乐合奏等,创作了一批展现伤残军人生活和风采的文艺节目。 这年,时任内务部部长的谢觉哉赴新繁荣校视察,在观看了他们的表演后,谢老大加赞扬,并当即表示,欢迎他们到北京演出,向祖国和人民汇报。 1958 年 5 月 26 日,李化武随四川省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课余演出队应邀赴北京,向全国第四次民政工作会议全体代表演出,引起了轰动。6 月 1 日晚上,朱德、周恩来、陈毅、彭德怀、贺龙、谢觉哉、郭沫若、徐特立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政协礼堂观看了演出。“没有眼睛照样读书看报,没有双手一样写字弹琴,两腿瘫痪能用双手劳动,没有双腿也能疾走飞奔。困难只能在软弱者面前存在,挡不住久经锻炼的士

12、兵”一等伤残军人张家琛朗诵了特等伤残军人刘渝生创作的诗歌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 ;张家琛残臂绑着绸扇和一等伤残军人涂伯毅、易如元、徐厚贤等人在花儿与少年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一等伤残军人涂伯毅在鄂尔多斯舞中展示优美舞姿;双下肢瘫痪的特等伤残军人何长俊拄着拐杖表演女声独唱不见英雄花不开 ;一目失明、一目微光、左手截除的易如元用右手五指和左手残臂控制竹笛的 7 个音孔演奏我是一个兵 ;双手截除的一等伤残军人李化武、黄天然、苟中玉等人表演口琴齐奏;失去双手的一等伤残军人杨达信进行了车技表演;一等伤残军人陈富君演奏了他躺在病床上学会的二胡独奏曲良宵 这是一场轰动首都、轰动全国的文艺演出。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13、 中国青年报先后给予了报道。八一电影制片厂还专门摄制了电影纪录片最坚强的人 。 鉴于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内务部、文化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迅速做出决定,让这支特殊的演出队赴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0 个多月,他们走遍了半个中国,在北京、保定、邢台、天津、旅大、长春、哈尔滨、沈阳、南京、上海、无锡、南昌、瑞金、武汉、济南、广州、佛山等城市巡回演出 321 场,观众上百万人次;向群众做报告80 多次,听众达 25 万余人次;收到各地赠送的礼品 5000 多件,慰问信 7000 多封。一时轰动了全国。 精彩的演出激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个以学习“最坚强的人”为主题的热潮迅速在全国掀起,广大观众称他们是“中国的保尔

14、” “铁铮铮的英雄好汉” 。文学巨匠巴金第一时间撰文盛赞演出队是世界上“第一个特殊的演出队” 。中山大学一位教授看了演出后,连夜给演出队写了一封长信,说演出队员身上有的,正是他身上没有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看了之后感受很深,当晚写出了一首献给最坚强的人的朗诵诗。诗人韩北屏说:他们的演出不是一般的艺术表演,是伟大的思想小结。他们是艺术的表演者,同时是共产主义思想的体现者。我们不是看演出,是在静听英雄们的教诲。 在巡回演出期?g,李化武等先后参观了天安门、故宫、动物园、人民英雄纪念碑、十三陵水库、长春电影制片厂、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南京雨花台等,亲身感受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崭新面貌。

15、 1959 年 3 月,演出队回到四川,又巡回演出了 30 多场。 1963 年 3 月,李化武不愿在荣校吃闲饭,于是和战友张光龙向荣校提出申请,自愿回乡参加劳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经省民政厅批准,李化武携妻回到了家乡。 “贫下中农同志们,刀不磨耍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今天我们来学习”每当早上和下午,中曹 5 队的社员们出工后,李化武就会挎上一个自制的铁皮话筒,站在生产队最高的山梁上,向大家宣传时事政治、好人好事、报刊社论,成了不拿工分的义务宣传员。 随着 6 个儿女陆续出生,加上两个老人,家庭负担日益加重,李化武决定参加农业生产。凭着坚强的毅力,他先后学会了耕田耙地,挑粪背粮等,生产队给他记

16、 10 分工分。在那个凭劳动获取报酬的年代,这无疑是对他的最大肯定。 “文革”期间,李化武先后任紫云乡、王家区革委副主任,广元县革委常委,绵阳地革委委员等职。他虽然参加了群众组织,但却对肆意批斗“走资派”很不理解。一次,当另一派群众组织要批斗县委领导王寿茂、范俊德、刘文明等人时,他挺身而出,以贫下中农要批斗为由,将这些领导干部保护了起来。 在那个崇尚政治的年代,李化武再次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在省、地、县各级党委的安排下,他以立志做最坚强的人为题,先后做了 40 多场报告,成为风糜那个独特年代的人生坐标和精神旗帜。接着,李化武又赴成都、达县、绵阳等地机关、部队、企业、学校做了 50 多场报告,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人。 1970 年代初期,作为残疾军人代表,李化武先后参加了广元县党代会、绵阳地区首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四川省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四川省双拥先代会,四川省党代会,多次上主席台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