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礼仪“说鸽子”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62005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盖房礼仪“说鸽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盖房礼仪“说鸽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盖房礼仪“说鸽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盖房礼仪“说鸽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盖房礼仪“说鸽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盖房礼仪“说鸽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盖房礼仪“说鸽子”谈到“说鸽子” ,年长的木瓦匠都有印象,意谓“说富贵”“说喜话” ,是一种趋吉避凶的古俗,一般人家尤其是乡村人家盖房,主家都要求匠人“说鸽子”以求吉利,而匠人亦巴望“说鸽子”讨几个欢喜钱。 为什么把说喜话称为“说鸽子”呢?这是因为吉祥的话多得像鸽子一阵阵飞起,故老百姓就俗称“说鸽子” 。 经考证, “说鸽子”源于古代建房的“仪式歌” ,最早出现在汉代,距今已 2000 余年。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此民俗,只是不同地区“说鸽子”的内容及程序略有不同。在有些地方,从打地基到上梁,都要说一些喜话。 20 世纪 70 年代初,父亲带全家下放在离县城不远的城东公社,不久,我也从偏僻的插队乡村

2、调到他身边。一年后,我从田头到农具厂跟在一位姓杨的师傅后面学木匠。杨师傅是当地有名的木匠,当地人家有谁要盖房打家具的,首先想到的便是杨师傅。因为杨师傅不仅手艺好,还会“说鸽子” 。 杨师傅走到哪里,都是“掌作”师傅,盖房都由他来“说鸽子” 。因而跟在杨师傅后面,我也记住了不少“鸽子”及盖房礼仪。 “说鸽子”礼仪是颇隆重的,祭祀膜拜绝不可少,即摆神位,点香烛,放祭品,做祈祷,我们这里敬奉的神有佛教的如来、观世音,道教的太上老君、张天师、八仙及上三代的家祖。祭祀完了才由“掌作”师傅“说鸽子” 。 “鸽子”内容为福禄寿财喜之类,一般为七字句,句中偶有衬词,大体押韵,可分为若干节,每节句数可短可长。

3、上梁的程序很复杂,每一个程序都要“说鸽子” 。首先是“暖梁”。上梁的前一天晚上,主家备酒菜,请匠人师傅做客,在已经做好的正梁下面铺上席子棉被,睡在正梁旁边,为正梁“暖梁” 。 “说鸽子”台词为“恭喜主家砌华堂,今晚请我来暖梁;天官赐福到人间,主家福气万年长” 次日,便开始“请梁” ,把正梁从“暖梁”的工场上抬进已经立好的一对中柱前面,平放在两张茶凳上,然后开始“说鸽子”:“请梁请到正当中,摇摇摆摆像金龙;我问金龙哪里去,一心要奔主人宫” 继而便开始在梁上“贴福字” ,主家将写好的大红福字送到“掌作”师傅手上,请他贴“福”字“说鸽子”:“福字四角四方方,贴在主家紫金梁,老板生得有福相,福子福孙福

4、满堂” 接着开始“缠梁” , “掌作”师傅一边将红绿绸布缠在正梁上已经贴好“福”字的两边,一边“说鸽子”:“红绿绸布喜洋洋,主家请我来缠梁;左边缠的金龙尾,右边又缠金凤凰” 缠梁完毕便轮到“浇梁”了, “掌作”师傅接过主家装满烧酒的酒壶一边以酒浇正梁,一边“说鸽子”:“天开黄道竖玉柱,地转良辰驾金梁;华堂砌好人争光,子子孙孙福无疆” 接着, “掌作”师傅和助手(由资深瓦匠师傅担任)开始“登高”,沿着梯子登上安放正梁的位置,众木瓦匠(人要成双)将正梁抬到“掌作”师傅和助手面前,由他们安装到立柱的榫头上,并“说鸽子”:“脚踏木梯步步高,寿神佬儿把手招;问他招的是什么,招的主家福寿高” 以上都是上梁

5、的序幕,接着才是正戏“上梁” 。 “掌作”师傅和助手将正梁斗缝合榫地安装在立柱上后“说鸽子”:“今日来上紫金梁,代代富?F 宰相堂;上梁喜逢黄道日,荣华富贵万年长”然后是“安梁顶” , “掌作”师傅和助手各在一边为正梁下边的立柱头上安放红绿布各一块,然后“说鸽子”:“红绿布啊千根纱,一对凤凰来我家;凤凰不登无宝地,府上多出贵人儿”接下来主家把供桌上敬奉的馒头、糕点抛向正梁,祝贺上梁大吉。 参与上梁礼仪活动的亲朋争着前去拾取馒头、糕点,放入衣袋,带给家中老人吃,说是吃了以后添福添寿,给小孩子吃,说是吃了长命百岁。而“掌作”师傅也说起“抛梁” “鸽子”:“馒头糕来抛金梁,贵府早出状元郎;金梁高座生

6、富贵,一品当朝伴君王” “登科”是整个上梁礼俗活动的高潮,由木匠“掌作”师傅先说一个“鸽子” ,助手瓦匠师傅再和一个“鸽子” ,一个连着一个,一个接着一个,直到主家出面打招呼,才告一段落。 木匠“掌作”师傅“说鸽子”:“银斧高声喜洋洋,九宫八卦听阴阳;四周站的玉璧柱,当中上的紫金梁。紫微星来紫金道,荣华富贵福满堂。 ”瓦匠师傅“和鸽子”:“银刀高声喜洋洋,八宝地上砌华堂。新砌华堂天门开,金童玉女结伴来。和合二仙来送宝,诸仙送子下遥台” 经过以上 10 道工序,上梁宣告结束。这时主家盛情邀请“掌作”师傅和助手下梯,接受红包。 “掌作”师傅和助手接过红包后,便齐声说起“鸽子”:“上梁金,下梁银,秤称金子斗量银。左踏金,右踏银,脚脚踏的聚宝瓶。聚宝瓶上插金花,寒穿绫罗夏穿纱,米麦常堆千万担,年年四季享荣华。恭喜,恭喜!” 作为老百姓的口头文学, “说鸽子”多年来一直散落民间,面临失传的危险,近年来一些地方已开始将它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真是善莫大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