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邢台眼科”的红色印记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619977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年“邢台眼科”的红色印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百年“邢台眼科”的红色印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百年“邢台眼科”的红色印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百年“邢台眼科”的红色印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百年“邢台眼科”的红色印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年“邢台眼科”的红色印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年“邢台眼科”的红色印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年“邢台眼科”的红色印记摘要河北省眼科医院(原邢台眼科医院)作为一家百年历史的眼科医院,曾收归部队,现仍健在,参加过长征的三位红军先后在医院担任领导职务,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多次来院视察指导,在“邢台眼科”110 多年建院史上留下了浓厚的红色印记。1948 年,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部长钱信忠,为医院题写了“治病救人、防盲剔苦”匾额,成为医院办院宗旨。并一直激励着邢台眼科人技术创新、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努力实现着广大眼病患者的“光明梦” 。 关键词邢台眼科;红色印记;宗旨 河北省邢台市是中国北方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区,已有 3500 年建城史,历史上曾四次建国、五次定都。邢台位于太行山脉的东侧平原,

2、是革命老区,抗日军政大学曾设在这里,抗战胜利后,成为全国第一个武装解放的中等城市。 在这里,有一家百年历史的眼科医院,与这座城市一样,这家医院有着中国革命浓厚的红色印记。现仍健在且参加过长征的三位红军先后在医院担任领导职务,它就是河北省眼科医院。医院萌芽于清光绪 12 年(即 1886 年) ,清光绪 30 年(即 1904 年)建道济眼科诊所,是中国建院最早、规模最大的眼专科医疗机构之一。1945年邢台解放后,医院收归部队,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前来视察指导,在“邢台眼科”110 多年建院史上留下浓厚的红色印记。 今年是伟大的长征胜利 81 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筑就中国梦。

3、此时此刻,河北省眼科医院具有的这种红色印记越发焕发出强大的活力,激励着邢台眼科人发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梦”的眼科篇章“光明梦”奋勇拼搏。 钱信忠亲自请示刘邓接管眼科医院 据邢台卫生志记载,清光绪 12 年(即 1886 年) ,法国籍传教士包儒略在直隶顺德府(今河北省邢台市)北长街建起了五间经堂,为当地老百姓治疗一些常见眼病,这是邢台眼科医院最早的萌芽。清光绪 30 年(即 1904 年) ,天主教在北长街路西建立了道济眼科诊所,这便是医院的前身。1910 年,眼科诊所扩建改称“顺德府仁慈医院” ,仍主要治疗眼病。1929 年 9 月 23 日波兰籍神甫宣蔚仁来医院任眼科医生,并率先在国内

4、开展了睑内翻矫治、霰粒肿清除、胬肉切除、白内障囊外摘除、青光眼环钻术及虹膜嵌顿术等手术,医院得以迅速发展。1933 年医院更名为顺德公教医院。1938 年秋医院聘请徐校卿任医务主任。徐校卿与宣蔚仁密切合作,进一步开创了医院发展新局面。 钱信忠在解放前曾担任八路军 129 师卫生部部长,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部长、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西南军区卫生部部长等职务。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两次出任卫生部部长,还担任过国家计生委主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会长等重要职务,是原中顾委委员。 1945 年邢台解放时,钱信忠任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部长。1946年 3 月 5 日,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进

5、驻邢台北关。钱信忠对顺德公教医院早有耳闻,当时亲眼看到在医院看病的人果然很多,而且宣蔚仁、徐校卿医术高超,在群众中的名望很高。于是在他到邢台后不久,就邀请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在邓小平政委的陪同下,到顺德公教医院请宣蔚仁诊治眼病。医院高超的眼科技术给刘伯承、邓小平和钱信忠留下了深刻印象。 钱信忠回忆说:那年春的一天,他专程到邯郸去接刘伯承,当时刘伯承在邓小平的陪同下乘一辆小车,同时还有一辆烧木炭的卡车随行,于晚上 8、9 点钟到达邢台,当即由宣蔚仁为其进行了一般检查,第二天又详细查了眼底。 当年 6 月,钱信忠部长再次到医院视察。据徐校卿回忆,钱部长在医院与宣蔚仁相谈甚欢,两人都用德语交谈,并商定派

6、军区卫生部的尹丁凡、唐熙凤(钱信忠的爱人)两位医生到医院学习眼科技术。 1946 年 9 月,邢台出现了针对天主教堂的群众性“清算运动” ,为把这所医院保存下来,钱信忠请示了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后,由主持华北局财政工作的薄一波批拔二亿七千万冀南币,并派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医政科长任时久、副科长李景园二位同志,经太行行署一专署工会主席兼农运部部长任谈久,从邢台清算委员会将医院购买收归国有,医院改为部队编制并实行了供给制。 当年 12 月医院更名为邢台眼科医院。钱信忠遂派军区卫生部医政科副科长李景园到医院任政委,后又派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副院长洪明贵(1931 年参加红军,后任上海市卫生局党组书记

7、)兼任邢台眼科医院院长,徐校卿继续任医务主任。1947 年 1 月 18 日医院举行了开诊仪式,当时医院 50 余名工作人员参加了合影留念。同年 8 月,洪明贵院长跟随刘邓大军南下,医院交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卫生局管理。1948 年 3 月,曾任?X 信忠通信员的崔德元(1936年参加红军) ,从华北大学医学院学习结束后调到邢台眼科医院任医生,后任医院副院长,直至 1983 年离休。 自 1946 年春至 1947 年底一年多的时间里,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薄一波、徐向前、习仲勋、滕代远等领导都到邢台眼科医院看过病或视察过。由于战争年代的辛劳,李先念当时常患感冒、失眠,在邢台眼科医院住了三个多

8、月进行康复治疗。徐向前在此治疗了喉疾。 钱信忠部长不仅经常来邢台眼科医院视察,而且还在这所医院住过半年有余。1948 年夏,他还专门为医院题写了“治病救人、防盲剔苦”的匾额,至今仍悬挂在医院门诊大楼门口,成为河北省眼科医院遵循的办院宗旨。 钱信忠派尹丁凡到眼科医院学眼科 尹丁凡是邢台眼科医院培养出的著名“红色”眼科专家。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时期在八路军 129 师医院任药剂士。1940 年 6 月至 1946 年 6 月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模范医院(后改为白求恩医院)医生、主治军医、所长。1946 年 7 月,受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派遣到顺德(邢台)公教医院学习眼科。尹丁凡自

9、 1946 年 7 月至 1963 年 5 月在邢台眼科医院工作了 17 年,并任院长长达 11 年之久。 尹丁凡回忆说,1946 年春的一天,钱信忠部长对他说:“邢台有个眼科医院,很不错,我们部队没有一个眼科医生,现在决定派你与唐熙凤两位同志到那里学习眼科。你知道,部队多么需要一位眼科大夫呀” 。于是,尹丁凡放弃了自己已经熟悉了的外科专业,就到邢台眼科医院跟着徐校卿大夫、魏晓东大夫学习眼科。 那时候,战争还在继续进行,条件不太好,没有人讲授,也没有什么教材。尹丁凡一面当他们的助手,细心观察他们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操作,一面反复认真地学习当时仅有的近代眼科学 、 梅氏眼科学两本书。经过一年多时间的

10、勤奋学习和刻苦实践练习,他终于掌握了眼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能够独立工作了。他这种对技术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给当时徐校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1 年他曾到上海学习眼科,他做的泪囊摘除术及为兔眼所做的角膜缝合术,受到了著名眼科专家郭秉宽教授的高度赞扬。 1952 年上海?W 习结束回邢台后,尹丁凡掌握了更为丰富的眼科知识。他为攻克角膜移植术,经常夜以继日地翻查许多中外资料和书籍,并做了无数次动物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 1954 年 2月为邢台羊范镇农民宋兆武成功地进行了角膜移植术,使宋兆武已失明七年的左眼视力达到了 0.8。 另一位叫李如昌的荣誉军人,右眼患深层角膜炎并遗留角膜白斑。他三番

11、五次来找尹丁凡,迫切希望重见光明。但是,由于角膜材料不易找到,好几年李如昌都没得到治疗的机会。1957 年秋天,有一个建筑队的工人因工伤事故,左眼打坏了,来医院进行摘取眼球手术。尹丁凡一看他的角膜还透明,只是有点伤痕和炎症反应。于是翻查了许多中外资料,得知发炎的角膜是不能使用的,眼科学界也从来没有用发炎角膜进行移植手术的报道。高度的责任心使尹丁凡感觉,既要考虑文献中合理部分,但也不能迷信文献,应该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如果进行部分的穿透,配合适当的治疗是不是可以呢?他敢想敢做,经过认真考虑和反复论证,认为可行,就很快通知李如昌到医院来,并向李如昌说明了情况,李如昌下定决心坚决要做。经过反复权衡,

12、决定手术。从建筑工人的坏眼球上取下了角膜,在李如昌的右眼进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经过一年半的观察,李如昌的右眼基本恢复了正常的视力。 尹丁凡用外伤性炎症(非感染及化脓性)的生体角膜,进行角膜移植,推翻了角膜移植术上的禁例,用事实否定了国际权威的定论,引起国内外眼科界的高度关注。到 1958 年共为 14 例病人成功地进行了角膜移植手术(其中有四例是用外伤性眼内炎症性角膜做材料的) 。为全面介绍这一角膜移植手术新技术,他在中华眼科杂志上发表了角膜移植术病例初步报告进行公开推广。 同时,河北日报、健康报、人民日报分别于 1956 年 11 月 2 日、1958 年 9 月 1 日、1959 年

13、 5 月 29 日以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让盲人重见光明 、 谁说权威定论不能推翻!记尹丁凡革新角膜移植术经过 、 一个眼科专家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1958 年 9 月 19 日国家卫生部授于尹丁凡“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卫生医药技术革命先锋”称号。1958 年和 1959 年还连续两次在邢台眼科医院召开全国技术革新现场会。1956 年 11 月 16 日,尹丁凡出席了全国烈军属、复员转业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1959 年 9 月,出席了全国医药卫生经验交流大会,并做典型发言。 1963 年 5 月尹丁凡调任河北省医院,先后任副院长、革委会主任、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14、。他于 1964 年 11 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81 年 5 月任河北省卫生局副局长、党组成员。1985 年 5 月离职休养。 “红色印记”激励筑就“光明梦” 如今,走进河北省眼科医院门诊大厅,抬头就会看到钱信忠老部长在 1948 年题写的“治病救人,防盲剔苦”的匾额。 “治病救人,防盲剔苦”已成为医院的办院宗旨,并已深深融入到邢台眼科人的血脉中。 1995 年初秋,医院领导前去看望钱信忠老部长。老部长语重心长地说:“邢台眼科医院是一所很好的医院,你们很辛苦,工作很优秀,你们为中国的眼科卫生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非常感谢你们” 。老部长当场挥毫泼墨,再次为医院写下了“防盲卫士,再

15、铸辉煌”的题词。 2004 年是邢台眼科医院建院 100 周年。在百年庆典时,钱信忠老部长又亲笔为医院题写了“百年历程送光明,迎来辉煌世纪情”的贺词。曾为医院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医院老院长洪明贵、徐校卿、尹丁凡、侯培之等,亲临大会现场。年近九旬的尹丁凡老院长还特别上台致辞祝贺。 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钱信忠老部长对邢台眼科医院的关怀指导,尹丁凡等老院长在邢台眼科医院工作时的刻苦钻研、技术攻关精神,都成为河北省眼科医院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医院一代又一代的防盲卫士为了我国的眼科防盲事业去努力,去奋斗,去奉献,去拼搏!院长张铭连教授说,老一辈革命家和钱信忠老部长、尹丁凡老院长对医院的关怀,已化作眼科医院强

16、大的精神力量和发展动力。 近年来,在张铭连院长带领下,眼科医院进入发展快车道。2013 年 10 月,经河北省卫生厅批准,邢台眼科医院正式更名为河北省眼科医院。2014 年医院占地 180 余亩,建筑面积 12 余万平方米,设计床位 800 张,能够满足年门诊量 85 万人次就诊的新院区落成启用,成为当今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眼专科医院。目前,医院依托“邢台眼科”百年品牌和专业技术优势,吸引了全国 30 个省(市、区) ,以及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患者前来就诊,年门诊量 60 万余人次,住院患者近 3 万人次,手术 3 万余例,已成为晋、冀、鲁、豫中原地带区域性一流的眼科医疗中心。 张铭连院长说,邢台眼科人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和钱信忠老部长、尹丁凡老院长的殷切期望,发扬长征精神,自觉肩负起百年眼科赋予的历史使命,积极履行好“治病救人,防盲剔苦”的神圣职责,勇攀眼科医学科学高峰,为开辟“邢台眼科”新的百年辉煌,为实现“中国梦”的眼科篇章“光明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