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亭当“书房”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61929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话亭当“书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电话亭当“书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话亭当“书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话亭当“书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话亭当“书房”浙江嘉兴市中医院附近,12 岁女孩陈晓华每天放学后都会出现在父母清扫的路段,在路边的电话亭内做作业,父亲空闲时还会给她辅导作业。她的父母?碜宰恃羰邪苍老兀?在嘉兴打工已有 20 年左右,目前都是环卫工人。 陈晓华自小学一年级起便将路边电话亭当“书房” ,至今已有 4年多。 “在我老家,只有读书才有出路。但我们下班很晚,不放心让女儿一个人在家,所以只能让她每天在电话亭内做作业。 ”陈富康夫妻俩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因为大儿子靠读书有了出息。大儿子在老家读书,后来上了重点高中、医科大学,如今在康定当医生。 每天 15 时 50 分放学后,母亲李代兰都会将陈晓华接到中山东路,陈富康则从

2、不远处搬来一张破旧皮椅和一个沙发坐垫,放进电话亭。 “这两样家具都是我捡来的,椅子当书桌,沙发坐垫当凳子。 ”陈富康说, “女儿每天做作业少则一个多小时,多则两三个小时。冬天黑得早,经常要借着灯光写作业,还好路灯下午五点半就亮了。 ”在陈富康的记忆里,女儿在电话亭看书、做作业也受了不少苦。 有的好心人路过这里,会悄悄塞给晓华 5 元、10 元。这让陈富康很难堪,觉得没有面子。几天前,有位好心人托一位与陈富康熟悉的人带来 500 元钱,他让女儿不要收好心人的钱。陈富康说:“做人要有骨气和志气,人穷志不短。再说,我们也不怎么穷啊,这样很不好。人家给钱肯定是好心,我也很感谢。但是,不是自己劳动的收入我不要。只有通过自己劳动得来的,那才是正儿八经值得高兴的。 ” 【素材解读】 我们从小就听过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古典故事,而今又有像陈晓华一样以电话亭为“书房”的励志女孩。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同陈晓华家一样,靠着自己的双手,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自己的天地中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直到有一天迎来自己人生的高峰。他们需要的不是不劳而获,而是脚踏实地的满足。 【适用话题】 知识就是力量;人穷志不短;脚踏实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