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a教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061725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a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a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a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a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a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a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a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A 教案第七单元:小教练-统计单 元 备 单元名称统计时数 3 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情感教育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分析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

2、平均数。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具体时安排平均数 1 时走进生活 1 时我学会了吗 1 时单元检测安排本单元结束时安排单元检测,第 1 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780 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3、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你们都了解关于篮球比赛的什么知识?其实

3、在解决篮球比赛中的一些问题要用到很多数学知识。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学生最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本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二、探索新知1、 (展示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图。 )谈话:看,蓝队和红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蓝队的号队员腿抽筋了,跑不动了,他还是本队的主力得分队员,怎么办?篮队还有 7 号和 8 号两名替补队员,换谁上场呢?根据什么?学生会说出很多理由。谈话:同学们考虑的这些因素,都很有道理。但是号队员是主力得分队员,替换他的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得分,所以我们应该主要从得分能力方面考虑,对吗?以下是这两名替补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 (大屏幕展示得分统计表

4、)2、谈话:根据这些得分情况,请你动脑想办法比较出谁的得分能力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再在小组中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换号队员上场,因为号队员在小组赛中一共得了分,号队员在小组赛中才得了分,号队员得分多,所以应该换号队员上场。()因为两名队员上场次数不一样,用总分不公平应该比较平均得分。师生共同辩论各种方法的优劣。引导学生体会到算平均得分是最合理的一种方法。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体验“ 比总分不合理怎么办比平均得分”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3、谈话:怎样算他们的平均得分?谈话: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到台前展示一下?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把两人

5、得分制成条形统计图,在统计图上进行移多补少。()把两人在小组赛中的得分合起,再用参加的场次去除。引导学生理解在统计图上移多补少法和计算的方法。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把解决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师生共同总结提升。4、讨论:10 分是 8 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11 分是 7 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引导学生融解平均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白 10 分和 11 分不是 8 号队员和 7 号队员在哪一场比赛中的得分而是反映他们在所有比赛中的整体得分情况。谈话:现在你们认为应该换谁上场?三、拓展应用1、本 77 页自主练习第 1 题:移一移,使它们同样高。2、本 78 页自主练习第 3 题:哪个小组成绩

6、好一些?3、小明身高 12 厘米,如果他跌进一个平均水深 110 厘米的水塘里会有危险吗?请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分析一下。设计意图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数学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堂练习设计: 第 二 时 一、理解意义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如何求平均数,请大家先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数这个知识的?(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理解,也可以举例说明,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2、谈话: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有关平均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请大家轻声地把问题读一读,思考之后,可以和同座交流自己的看法。(1)一条小

7、河平均水深 1 米,小强身高 12 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 ) (2)城南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 3 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 3 元。 ( ) (3)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 160 厘米,李强是学校排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 1 厘米。 ( )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 厘米的队员。 ( )3、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 1 和 2 题。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入本节的学习,不但可以尽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尊重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达到复习理解平均数意义的目的。二、掌握方法1、创设情境,探讨策略。(1)准备盛着水的 4 个同样

8、带有刻度的杯子,每个杯子里分别装有 6 厘米、2 厘米、厘米、3 厘米刻度的水,还有一个大杯子。(2)如果把四个杯子中的水倒得同样多你有哪些方法?2、小组合作,研究方法。 (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尝试解决。(1)移多补少。从 6 厘米高的水杯中倒 2 厘米到 2 厘米高的水杯中,从厘米高的水杯中倒 1 厘米到 3 厘米高的水杯中,这样每个杯子就有 4 厘米高的水了。(2)把四个杯子中的水倒在大杯子中,再平均倒在四个杯子里。(3)列算式解答: (6+3+2+)44、归纳小结,优化方法。教师: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一般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平均数的问题。总数量 总份数 = 平均数问:根据这个公式,你还能

9、知道什么?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三、拓展变通1、选择题。 (选出答案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1)商店第一天卖出自行车 4 辆,第二天上午卖出自行车 2 辆,下午卖出 3 辆。平均每天卖出自行车多少辆?A、 (4+2+3)2 B、 (4+2+3)3(2)三年级同学做好事,第一天做了 22,第二天和第三天一共做了 38。平均每天做好事多少?A (22+38) 2 B、 (22+38)32、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 3、4、题。3、想一想,填一填三年级同学植树情况如下表,已

10、知平均每班植树 23,三(2)植树多少?班 级 三(1)三(2) 三(3)平 均棵 数 23 ? 21 23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四、实践运用1、合情推测 四(2)班第一小组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学号 1 2 3 4 6身高(厘米)131136138140141142师问:A、明明算了他们的平均身高是 143 厘米,不计算,你能不能知道他算得对不对?(让学生明白: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这里最大的数就是 142,平均数不可能超过 142,所以平均身高 143厘米是错误的。 )B

11、、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求他们的平均数呢? 、指名列式,老师告诉答案为 138 厘米。 由此,你能不能猜测一下,四(2)班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 D、你想了解我国四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吗? 出示:根据健康网的报道,全国四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约是139 厘米。看到全国四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结合自己的身高,你有什么想法? 2、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 6、7 题。设计意图通过这几道题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弄明白平均数是一个怎样的数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堂小结。谈话:通过本节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堂练习设计:第三时 我都学会了吗?教学内容:我都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能综

12、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能利用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能利用年、月、日和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合作和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逛商场吗?今天我们一块到商场去看看。二、解决问题1、解决本 92 页第一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下列各题。这是一个关于购物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提供的各种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理解“相

13、当于” 的含义,弄清数量关系,然后独立解答。组织学生交流时,要注重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除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个学生包比 1 个女士包贵多少钱”等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解答。此题结束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编一道类似的题目,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说清解题思路,使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编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2、解决本 92 页第二题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练习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

14、,根据自己所拼长方形的长与宽,计算出周长和面积,要注意拼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边指自己所拼图形边说计算的周长和面积,把表格填完整。最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通过图形的长和宽的变化,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变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从中发现各种不同的拼法,再发现规律,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3、解决本 92 页第三题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找到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4、解决本 93 页第四题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可放手由学生通过自己观察

15、情境图,了解信息,独立解决。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最后一幅图,通过:为什么只过了 3 个生日?启发学生自然的想到:每 4 年过一个生日,肯定是在闰年,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三、 拓展延伸1、一共有 476 名同学参观恐龙馆,平均分成 4 批参观。先估一估,再算一算,每批有多少人?2、学校计划买 18 个排球,每个 9 元。如果从买排球的钱中拿出4 元买跳绳,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个排球?此题要注重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3、一头奶牛的体重是 40 千克,它相当于 3 匹马的体重,一匹马的体重是一只小侯的 4 倍。(1)一只小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2)一匹马和 2 只

16、小侯一共多少千克?(3)6 只小猴比一匹马重多少千克? (4)你能自己提个问题并解答吗?4、用 24 米长的篱笆在一堵墙边围起一块长方形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最大可以是多少平方米?、用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框架。框架所围的面积分别是 24 平方厘米和 2 平方厘米。求这根铁丝的长和折成的长方形、正方形框架各边的长。6、在一次语考试中,王明考了 88 分,李丽考了 94 分,张林考了86 分,而王明、李丽、张林、刘红 4 人的平均成绩是 90 分。刘红的成绩在平均分之上还是在平均分之下?四、全总结这节你都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 实践活动饮水情况的调查教材简析:虽然饮水是每个孩子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但孩子们大都是渴了才喝水,对每天喝多少水比较合适、喝水与人体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并不关注。 “饮水情况调查 ”实践活动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在学生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