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606448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孜州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甘孜州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甘孜州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甘孜州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甘孜州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孜州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孜州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孜州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拥有 15.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甘孜大地,是全国 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和全省脱贫攻坚“四大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 18个县(市)都是省级重点贫困县,占全省的 20%;有贫困村1360个,占全州的 50%;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9.74万人,占全州的 17% 直面极其繁重的脱贫任务,甘孜州举全州之力推进脱贫攻坚战略,紧紧抓住高寒牧区这一难点、精准扶贫这一关键、基础扶贫这一重点、产业扶贫这一支撑、就业增收这一核心,紧盯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精准落实、精准发力、精准施策,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据统计,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全州已有 8212户 33985人(

2、省定任务 28513人)脱贫、281 个贫困村(省定 213个村)退出。 交通先行,打通脱贫奔康的关口 要致富,先修路。 交通一直是制约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此,甘孜州委开出良方:大力实施“六大战略” ,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 “三大发展战略” 、助推全州脱贫奔康和长治久安、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载体和抓手。全州上下围绕“每年有新变化、三年上新台阶、五年有大变样”的目标,以“慢不得”的紧迫感、 “坐不住”的?任感、 “放不下”的使命感,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脱贫攻坚,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德格县,一个比较特殊的区域,317 国道必经之地,山高、路陡,高寒、

3、缺氧,通往县城还需翻越生命禁区雀儿山(海拔 5050米)。全县面积宽,辖 26个乡镇,最远的乡镇离县城 300多公里,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2016 年 4月,刚到任的县委书记嘎绒拥忠用一个月的时间跑完了 26个乡镇和 20个脱贫摘帽村,白天了解村情民意,晚上与干部座谈讨论,凝聚全县智慧达成共识: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通过整合资源、打捆使用资金 5亿元,德格人民用超常努力攻坚克难,终于在 2016年底, 完成了全县所有乡村通路工程。如今,当平整的硬化路展现在农牧民群众眼前时,大家感激地说:“还是共产党好啊!” 整村推进,各级党政不负众望 甘孜州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无论

4、走进高山峡谷的村寨,还是步入广袤的草原牧区,随处可见扶贫干部和第一书记走村入户的身影。 按照中央、省委的相关要求,甘孜州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对 1360个贫困村选派了 1360名扶贫第一书记,要求扶贫干部进村入户,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把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色达县为做好精准识别工作,全县统一制订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流程图,明确致贫原因参考选项,从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推荐、走访调查到民主评议、公开公示、镇党委会评议审核等全过程都详细制订操作规程和规范性文件,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与此同时,各县(市)党委充分运

5、用第一书记蹲点工作成果,按照州委“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的要求,精心谋划、布局,创新思路,为全面脱贫打下了工作基础。嘎绒拥忠说:“我们不但要高质量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还要创新,大胆探索,争取不让一个村掉队,争取用 4-5年时间,把全县 120个行政村全部打造成和谐美丽的幸福新农(牧)村!” 泸定县强化“金融+精准扶贫” ,努力谋划脱贫奔康。全县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开展贫困户建档、评级授信工作,优化扶贫小额信贷流程、完善风险防控机制。2016 年底,已完成 600余户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累计发放小额贷款 1480万元。与雅安市商业银行签订了金融扶贫开发合作协议 ,为县内两家龙头企业发放

6、金融扶贫贷款 1400万元;创新探索“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实力企业+贫困户”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实行“贫困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 ,拓宽了贫困户增收门路。 截至 2016年底,甘孜州已经完成 280个脱贫村整村推进工作,超额完成了省定 213个贫困村的脱贫任务,受益群众达 33985人。 产业富民,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只有明确产业、培育产业、提升产业、聚焦产业,才能使贫困户早日脱贫。 ”丹巴县委书记何文才如是说。 素有“千碉之国”美誉的丹巴县梭坡乡宋达村山高、路陡、土地贫瘠,贫困程度深,脱贫致富能力弱,村民们靠种植传统农作物为生,贫困户占半数以上,脱贫攻坚

7、压力大。为此,丹巴县狠抓落实,除结对认亲干部主动结对帮扶外,县乡帮扶工作队还着眼全局,与结对认亲干部共同寻找立村之业,拓宽致富之路,最终提出“旅游兴村”思路。如今,宋达村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通村路硬化到家门口,村里组建了旅游管理机构,古碉楼观景台修葺一新,村民纷纷建起了民居客栈。旅游设施软硬件的改变吸引了八方宾客,村民的钱袋子一天天鼓了起来,农牧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精准扶贫就是要摒弃过去政府是救世主的认识,让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贫困户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 ”甘孜州政府副秘书长、州扶贫移民局局长杨庆华介绍说,全州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

8、脱贫攻坚” “整村推进”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开展产业扶贫,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据了解,甘孜州依托地缘、资源和产业等优势,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大棚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林业基地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以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各村的产业发展,切实带动了农户增收。 如今,甘孜州按照东、南、北路经济发展类型特点,分区域扶持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康定、泸定等东路市县组织精准贫困户大力发展羊肚菌、核桃、苹果、旅游等产业;在雅江、理塘、稻城等南路各县重点发展藏香猪、藏鸡、松茸、旅游等产业;在色达、石渠等北路诸县重点发展牦牛、绵羊、野生菌、畜牧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2017 年,甘孜州在巩固 2016年首胜成果的同时,正按照州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脱贫目标自加压力、攻坚克难,全力完成 1个贫困县摘帽,366 个贫困村退出和 11718户 48525人脱贫的目标。(作者单位:甘孜州委组织部) (责编:陈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