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以软技能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证研究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602243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专业以软技能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物流专业以软技能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物流专业以软技能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物流专业以软技能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物流专业以软技能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专业以软技能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专业以软技能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证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流专业以软技能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证研究摘 要:“第三利润源” 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传入我国以后,掀起了一股“物流专业热” 。迄今为止,全国开设物流本专科教育的院校达 160 所,每年培养的高职物流毕业生高达 40 万人。另外, “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行业每年需要新增一线操作技能人员约 110 万人,巨大的人才缺口对物流专业的发展来说是好消息。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却总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鉴于物流专业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现有企业物流人才匮缺的矛盾情况下,文章围绕如何培养企业真正所需的人才这一核心目标,以“订单式”培养为出发

2、点,以企业实际工作和技能大赛为平台,以“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为突破点,将学生在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前提下,以突出学生的软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的创新,对“供应链管理”课程进行改革,将注重培养硬技能提升的高技能劳动者转变为注重培养“软硬并重”的高素质劳动者,从而更加适应企业与社会的需要。 一、物流专业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的演变过程 2007 年开始,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参加了一系列物流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赛后课题组在进行经验总结后发现,能取得这次的好成绩与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密不可分,但在后续的就业跟踪中我们发现,许多在校成绩优

3、秀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后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2008 年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了第一个“订单班” ,在师资与经验不足的条件下,课题组运用拿来主义,将企业培训教材与理论知识简单结合,更多侧重于企业实际技能的培养,形成了“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但从后期的就业及适应情况看,这些学生能更快适应企业,但在工作中无法体现“订单”式培养的效果。 不断思考与实践,课题组发现,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团队化工作方式的发展,员工越来越需要团队的协作。只有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和差别,让彼此取长补短,才能使企业获得新的组织优势,而要在团队化工作方式下创造业绩,就要求员工具备沟通、表达、团队协作等软技能。造成现有学生在

4、工作中无法“拔”得更高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的软技能不足,常表现为团队意识不够、沟通交流能力缺失等方面。 软技能又称非技术技能,是针对技术技能这个硬技能而提出的,包括内外兼修,对内全局意识、风险意识、求真务实态度、服务社会意识、双赢合作意识等;对外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倾听能力、说服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影响力、团队能力等,软技能是当今就业和其他活动中越来越注重的一项技能。它与高职教育中经常提出的职业能力有着一定的区别:职业能力体现的是“职业技能+软技能” ,职业技能可以通过成绩、证书等形式体现,而软技能往往无法体现出来。因而,在现有培养体系中,虽然提出了职业能力,但并未对软技能这方

5、面进行量化的指导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软技能是摆在课题组面前的难题。是从整体培养方案进行调整,还是由一门课程牵头,由点及面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题组在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探索基础上,认为软技能的培养要以课程为依托,在不进行大规模变动的基础上,选取“供应链管理”这门课程作为突破口,原因在于首先该门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内容范围广,包括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成本管理等多门学科,并将这些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形成物流综合型知识体系。所以,该门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全局观,突出体现的是学生的职业素质而

6、非职业技能;而且该门课程是放在大二下学期进行,学生在接受了一年半左右的高等教育后,基本具备了大学生的职业技能,软技能的培养迫在眉睫;此外,相应的综合性配套实践资源(如 ERP 软件模拟、沙盘模拟对抗)都可以帮助该门课程的改革有效实施。 二、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实质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 SCM) ,是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

7、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它的目标是使整体价值最大化。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供应链思想的目的在于理解其思想,并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学习、实训学习懂得价值最大化的来源,理解企业做大做强的途径,认识到协作、共赢才是未来企业竞争的必要条件,对学生未来的职业人生有着很好的影响作用。 三、当前学生学习“供应链管理”课程的问题 1.学习目的不明确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供应链管理”课程本身涵盖了采购计划、生产计划与控制、销售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控制、运输与配送管理等多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往仅学习单门课程的重点导致学生片面

8、学习供应链中的某一方面而忽视整体的作用,学完后学生会认为该门课程仅仅是各个环节的综合,并未实际感受到供应链整体的作用,并且在传统案例教学中,所举的案例都是典型案例,与实际学生接触的企业会有一定的脱节,故造成学生不知道学习该门课有什么作用。 2.不知道该如何学习 虽然采取了案例教学、模拟沙盘,但学生依旧不知道如何下手,遇到实际问题往往是直接放弃或者等待老师来解决,对知识如何应用到工作中感觉很迷茫。 3.视野不够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特点是知识面宽、实践性强并且学科交叉,是许多观念、理论和技术的综合。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未在企业工作过,所以观察视角、逻辑思维、分析能力都相对薄弱,对于一些未雨绸缪的计划、

9、控制工作不甚关心,导致在进行案例分析和模拟沙盘时总无法取得很好的结果。 4.学生职业道德观念不强 纵观现有教学体系,培养目标反映出来的更多的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评判学生总以学习成绩或者证书等硬性指标作为参考标准,忽视了职业素质这个软技能的培养。而从企业的调研上来看,其实企业更多地注重的是职业道德素质,往往很多学生具有很好的知识架构和实践能力,但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导致学生在实际就业中出现了就业困难、职业人生提升困难。 四、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改革思路 如何让学生体会软技能带来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感悟,从主观认知上升到能力的提升,再固化这种能力,是课题组所

10、研究的重点。课题组通过“供应链管理”这门综合课程的创新,将注重培养硬技能提升的高技能劳动者转变为注重培养“软硬并重”的高素质劳动者,让该门课程更注重体验和反思。譬如在教学内容上,将原有的理论课程进行压缩,形成理论模块占 20%,实践项目占 80%的课程结构,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实践模块,使得学生从对职业素质无认识发展成为具有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高素质劳动者。通过考核方式的创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学习,教师仅仅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课题组发现效果很好,学生们开始注重团队的配合,开始从全局观认识企业的运作,具有了一定的供应链思想,在无形中提升自身的软技能水平。改革后的“供应

11、链管理”课程的螺旋形上升结构,具体创新如下图: 1.以软技能提升作为教学目标的创新 传统教学重视职业能力的提高,但职业能力既包含职业技能,又包含职业软能力,它们在培养的方式、方法上是不一样的,并且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职业技能可以用证书等硬指标衡量,而软技能往往是作为职业技能的补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题组在深入领会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精神后,认为要以行业企业实际需要、学生职业人生规划为出发点,将人才素质即软技能的培养作为与职业技能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行业企业更看中的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所以我们在培养人才的时候提出了“软技能” 这一创新概念,提出“责任大于能力”的教学目标。 2.以提高

12、行业粘度并适度超前作为教学要求的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教育就是为产业服务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说到底都是与企业的紧密程度,学校应通过该门课程的改革,将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作为教学目的的切入点,更准确地把握住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迫切要求。 在教学要求上,适度的超前意识将引导和推动产业的发展,将更好、更广阔的职业远景规划展现在学生面前。另外,贴合产业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教育对产业有着能动作用,要引导和推动产业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要求上,适度的超前意识,譬如沙盘的运用、情景化教学,可将更好、更广阔的职业远景规划展现在学生面前。 3.“敬习思”教学理念的创新 “敬”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爱岗敬业,从

13、内心认同物流行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习”是指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掌握专业的实用技能和解决方法,使得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是指通过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会思考、肯思考的专业人才, “敬习思”的教学理念由浅入深,从行为到思想,逐步改造学生,将以往仅注重学生基础性学科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转变为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能力。 现代化教育理念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全方位协调发展。“敬习思”教学理念,正是秉承该思想,课题组依据“职业资格标准”和“实际岗位能力要求”共同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和专业能力结构分

14、析,运用“宽基础、活模块”的设计思路,开发了基于非技能能力发展的导向式供应链课程指导方案,培养了既具有运输、配送、仓储、报关报检等专业技术核心能力,又熟悉现代物流相关的管理与实践工作 , 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4.以工作室作为实践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采取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学活动多样化,从而实现教学的个性化。理论的学习,可以采用课堂制授课形式,而对于实践课程,工作室的?M 织形式,更有助于发挥小组的团队作用,做到因人设岗,取长补短,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能力,又让学生们认识到集体作用,对学生们将

15、来进入企业、认同企业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思想具象化的教学手段的创新 如何将软技能的提高反映到教学实际中,让学生从形象生动的直观出发达到丰富的感性认识,最终形成规律、定律等心理定势,“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运用实验设计、ERP 沙盘对抗这种可视化、实战化的教学手段,在模拟仿真环境下,充分理解信息沟通、团队合作对于结果的影响。通过教学手段的丰富化,学生达成一致的理性及感性认识,形成共通的思维模式以及促进沟通的共同语言,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企业间供应链的复杂体系,改变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拓展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素质基础。 6.课程考核方式的创新 考

16、核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判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优劣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以提高学生软技能为目的,就要求运用多元化评价方法,课题组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1)以企业作为考核主体,学校作为辅助。为评判学生软技能水平,课题组引入相关合作企业对学生进行评测,将传统的由任课教师打分改为由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打分,更符合职业发展的要求。 (2)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的方案的优劣作为考核成绩的评判标准。学校对于学生的考评,更多的采用的是硬性指标,即考试成绩作为参考依据,而软技能水平的体现方式不同要求我们对评判标准进行调整,在该课程的改革中,课题组将合作企业的实际问题交由学生去分析和解决,既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又将问题的解决程度作为评判学生软技能水平高低的依据,更加的科学,也更符合企业的对于人才的要求。 五、应用情况 1.学生层面 从后续的教学实践和相关毕业生的就业来看,学生在经过了该门课程的实训后,对企业的认识不会停留在表层,而是对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制度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