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599004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潜移默化培养小学生的数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潜移默化培养小学生的数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潜移默化培养小学生的数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潜移默化培养小学生的数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潜移默化培养小学生的数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潜移默化培养小学生的数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潜移默化培养小学生的数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潜移默化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廷牌镇新仰小学 贵州 558111 “数感” ,简单来说就是人对数学的感觉,感知它的“大小”“多少”等。一个人有了“数感” ,才能将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从日常生活出发,体会数感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主动地观察分析生活现象,用数来表示身边的事物。比如,在低年级中可以让学生数一数:铅笔盒里有几样文具?每样文具各有几个?请学生想一想:家中的门牌号,妈妈和爸爸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生日、车牌号等;说一说学生身边看

2、得见的数。二、从自主探索出发,体验数感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会跟什么有关,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数学猜想能锻炼数学思维,也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准备好的 12个面积是 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并且共同讨论所摆长方形的长跟每排所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跟摆的排数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宽跟它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经过了猜想、探索、

3、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发生过程,经历了数学思维逐渐形成的过程。学生在生动活泼、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数感正在逐渐生成。 三、从实践活动出发,增强数感 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 动手操作,巧解难题。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了一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后,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正三角形)表示出二分之一。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从而认识到虽然形状不同、折法不同,但只要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取其中的

4、一份,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真正理解了二分之一的意义。接着,让学生在一个图形上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然后进行比较,学生在折、涂、比、说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正确把握了分数的大小,建立了数感。 动手实验,破解新知。例如: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 50米、100 米、400 米的距?x,在春游、秋游过程中感受 1千米、20 千米的路程;到食堂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感受 100克、1 千克、10 千克的实际重量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四、从估算体验出发,发展数感

5、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新课标也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改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如:“小皮球每个 9元,幼儿园一个班有 32人,每人买一个大约需要多少钱?”在估算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1030=300,估计在 300元左右。 ”有的学生认为:“1032=320,不到 320元。”有的学生可能说:“930=270,肯定比 270元多

6、。 ”对于这些方法,教师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估算方法,教师要经常训练学生正确地运用估计、大约、略小于、远大于、接近于等术语,来促进学生对数的感觉,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并能将这种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自主的意识,使学生在不断的估算中发展自己的数感。 五、从实际运用出发,升华数感 数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以及懂得运用数学知识。而数感就是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基础上最好的产物。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必要给学生搭造一个运用知识的平台,让数感的培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在小学生的数

7、学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教学,例如“猜数”游戏就深受学生喜爱,而且对数感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教学比较 100以内数的大小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老师心里想好了一个数,它在 0100 之间,请你来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这时一个学生起来回答:“10” 。老师提示:“比 10大得多。 ”又一个学生起来回答:“98”老师再一次提示学生再猜。就在这样的反复提示猜想中,学生准确猜中了老师心目中想好的那个数。如此猜数游戏,既锻炼了学生在结合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的比较的本领,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江苏特级教师魏洁说过:设计一些具有综合性、

8、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不仅可以体现数学的本质,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那么在学生数感培养方面,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可操作性的活动,例如:估计高度。让学生估计学校教学楼的高度是多少?自己住的楼房有多高?它们的高度分别相当于几个自己的身高?或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可以用哪些你熟悉的事例来描述这些高度? 请你调查。同学们,你们天天在上学,但你是否知道: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有多远?你步行(或骑车、乘车)上学通常要多少时间?请估算你步行(或骑车)的速度。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通过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作为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探索不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每一个内容中都可以形成良好的数感,达到提升数学素养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