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0594510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耳是听觉器官,耳的结构也就主要表现出与接受声音刺激相适应的特征。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就会感到前方传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这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如果你用手指掩住外耳道,则立即会觉得外边传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这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阻挡作用。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 膜,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在鼓膜里面是一个腔,名为鼓室。

2、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锤骨的一个小突起连接在鼓膜中心,镫骨有一面连接到内耳,砧骨则连在锤骨和镫骨之间,三块听小骨组成一条“听骨链”,当声波振动鼓膜后,就会进一步振动听骨链,并经此将振动传导到内耳。另外,鼓室还在内下方有一条小管与咽部相通,此管叫咽鼓管。咽鼓管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呵欠时就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这样就会便鼓膜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这也是鼓膜能正常振动的条之一。内耳结构比较复杂,由一些骨质壁围成的腔管组成,可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这三部分管腔里都充满液体,相应的感受器就分布在一些位于管腔的膜质结构上。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当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到内耳时,耳蜗

3、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前庭和半规管里则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变动使这里的感受器受刺激时也产生冲动。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的不同感受器产生的冲动会沿同一脑神经位听神经里的神经纤维传入脑干,然后分别上传至大脑皮层的不同中枢部位。由耳蜗听觉感受器传导的冲动,最后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由前庭和半规管中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传入的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头部位置变动的感觉。所以,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嗅觉与味觉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 ”受到某

4、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 嗅觉。仔细辨别气味时,我们往往会做出短促而频繁的吸气动作,而深吸气时却难以察觉到某些气昧的存在。这是 为什么呢?原嗅黏膜所在的位置只能接触到经过鼻腔顶壁的回旋式气流,短促而频繁的吸气才容易在这里引起气流的回旋。当患感冒、鼻炎时,可能造成鼻腔通气异常而使嗅觉功能产生障碍。人的嗅觉辨别能力因人而异,差别有时较大。有人甚至缺乏一般人具有的嗅觉能力。测定人的嗅觉能力,可以用能够引起嗅觉 的气味物质的最低浓度表示。如用人造麝香测定人的嗅觉时,每升空气中10-6 g 的含量 就能使人觉察到。另外,人的嗅觉也很容易 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

5、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例如,人初到有某种气味的环境时,可能会明显感到这里的气味。但时间一长,这种感觉会越越弱,最后就感觉不到这种气味的存在了。当能够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质接触舌面时。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到某种味道,这就是味觉。味觉感受能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用干净的棉球把舌尖揩干后,随即把几粒食糖放上去,这时不会感到有甜味;若把糖粒溶在少量水里,将糖的溶液滴在舌尖上,则立即感到有甜味。味蕾分辨的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分辨不同味道的味 雷分布也不均匀。例如。舌尖上分辨甜味的味蕾较多,舌根部感受苦味的味蕾较

6、多,舌两侧感受酸味的味蓄较多,而感受咸味的味蕾则较多分布在舌侧面的前部。实际上,人的味觉感受要比上述四种丰富得多,原因是我们的口腔黏膜上还分布着大量其他性质的感受器,如触觉、痛觉、温度觉感 受器等;特别是在品尝味道时还往往有嗅觉参与进。这就使我们产生多种复合的 感觉,综合地影响着我们对“味道”的感觉判断。触觉与温度觉当我们身体的一定部位,特别是像手指、日唇舌尖、鼻尖等处与外界物体接触时,都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形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 做出一定判断,这就是触觉。触觉感受器的分布和分辨本领如何?人们又怎样研究这些问题呢?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实验证实。人体的唇、鼻尖、舌

7、尖等处触觉非常敏感,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如手心与手背)触觉要敏感。显然。这种敏感性的差别也反映了相应部位功能适应性方面的差别,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当我们接触的外界物体(也包括空气和水) 的温度发生变化,使皮肤和黏膜的温度也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觉得“冷了或“ 热了”,这就是温度觉。实验 证明,皮肤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冷”; 当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时,则感觉到“温 ”实验还证明,皮肤的某些点对“冷” 刺激敏感,而另一些点则对 ”温”刺激敏感。这也说明,冷与温的感受是分别由不同的感受器引起的。感受冷刺激(皮肤温度下降)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皮肤温度上升)的感受器,叫温感受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