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592375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新标)【备考策略】根据分析近三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型、 “S”型增长曲线是常考点,但考查形式已不再只是坐标图形式,而是表格、多曲线结合、柱状图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复习时注重各种表达方式的转化。2、单独考查群落的题较少,多与种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多个知识点相结合综合考查,注意综合题型的训练。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每年的必考点,复习时注重结合生态农业等生态模式,熟练掌握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途径。4、环境问题考查多以当前最热环境焦点为背景,复习时及时了

2、解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纲点击】1、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2、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演替。 、3、生态系统的结构。4、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9、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0、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核心要点突破】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增长曲线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内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 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2)外部因素自然因素:气候、食

3、物、天敌、传染病等。人类活动: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活动、环境污染等。2、种群密度的 调查方法(1)样方法:植物以及活动能力较弱的小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调查时要注意做到随机取样。(2)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较强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种群的增长曲线(1) “”型曲线是在环境资无限且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的理想条下的增长模式,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增长率无限增加。 “S”型曲线是在自然条下的增长模式,有环境阻力,部分个体被淘汰。(2) “S”型曲线在 时间是最大, 时间到达环境最大容纳量,但并非种群数量恒定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3)两曲线增长率比较“”型曲线增长率恒定不变,

4、“S”型曲线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渔业捕捞应在 后进行,保证剩余量在/2 左右,以保持其较快增长;而害虫防治则尽可能在 之前进行,避免过快增加。【典例 1】 (2010T8 )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 在/2 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 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 在/2 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选 。从图示的横坐标看出,表 示种群密度,不是环境容纳量。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应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从图中看出,/2 时净补充量最大,显然,此时不是控制有害动物的最有效时期。控制有害动物的最有效时期应在

5、有害动物种群密度较小的时候。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部分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微生物;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分解者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蜣螂、蚯蚓等。2、生态系统的三方面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碳循环)信息传递:Z+xx+光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利用生物或无机环境形式光能(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物理过程、信息素、植物和动物的异常表现和行为途径食物链和食物

6、网多种途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具有全球性单向或双向范围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生物圈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联系(1)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典例 2】(2010T14)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 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高栖息地【解析】选 B。小草

7、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作为生产者的小草可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同时可能与其他植物构成竞争关系,因此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而言,小草存在潜在价值;某种害虫的天敌可能栖息在小草中,从而得到保护。三、生态环境的保护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原因全球气候变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学科网 ZXX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层破坏,导致地球上紫外线辐射增强酸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 ”形成硫酸雨和硝酸雨土地荒漠化草原过度放牧

8、、过度采伐树木等原因使植被遭到破坏水体富营养化工业污水、生活污染和农田排水使水体中 N、P 等元素含量过多时而使水质恶化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从分子水平看:DNA 分子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生物性状和种类的多样性(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即生物多样性)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生态价值)和潜在价值。(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协调好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防治环境污染;立法宣传。具体保护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保护

9、,建立“精子库”、 “种子库”等。坚持“可持续发展” 和“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典例 3】 (2010T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解析】选。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生物种类越 多,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高考真题探究】1、 (2010T2)谚语“ 苗多 欺草

10、,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 竞争 B 共生寄生 D 捕食【命题立意】本题以谚语为材料,主要考查种间关系。【思路点拨】从种间关系角度思考这句谚语中草和苗的关系。【规范解答】 选 A 。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和空间等的现象。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的现象。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草长的旺,苗就长的不旺;反之,苗长的旺,草就长

11、的不旺。苗和草都需要阳光、二氧化碳、水、矿质元素。所以二者应是竞争关系。2、 (2010T6)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 0,网身长 14,网目孔径 0169)各随机取样 3 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 2 的种群密度小B 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 4 的种群密度大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 7 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 10 的种群密度大【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考查对物种丰富度概念的理解。【思路点拨】关键点

12、:物种丰富度的概念。【规范解答】选。从表格中的 数据可以看出,甲类群中没有物种3、6、8,物种丰富度较小,乙类群中没有物种,物种丰富度较大;甲、乙两个类群比较,乙类群中物种 7 的种群密度较小。3、 (2010T3)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若 a 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 a 点以后个体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 b 点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 b-段相似D 年龄结构变动会导

13、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d段相似【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展示了随着季节的变化某种群数量的变化,考查考生根据图示结合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该种群数量的变化的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明确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以及环境、食物、天敌等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规范解答】选 A。从图中个体数量在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 a 点环境因素变化,虽然食物量不变,但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波动,但仍按 S 型增长(即逻辑斯谛增长) , ,只是斜率有所增加或减少而已;虽然种群出生率提高,但是还有其他诸如年龄结构、性别

14、比例以及环境、食物、天敌等因素影响种群的数量,所以种群数量会在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走过 b 点;天敌捕食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如 b-段下降;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和衰退型时分别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增加和减少,所以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类似-d段波动。4、 (2010T)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认的是A 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 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 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命题立意】本题以不同生态系统中物种调查为材料,结合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种的丰富

15、度等知识,综合考查考生的图表分析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分析表中数据,得出三种生态系统中物种数、旱 生植物比例等数据,并能分析计算出所需数据。(2)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规范解答】选 D。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根据表中的数据典型草原中旱生植物的种类为 100491%491 小于荒漠草原的80780%624。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表格中只列举了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仅根据表格中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

16、的平均产量,不清楚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情况,无法比较 2 个草原上的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占植物总种数的比例为 78%,大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2010T30)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受到广泛关注。下面是有关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请回答问题:(1) 利用配制的 X 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 8 d ,每天定时测定其细胞数量,发现铜绿微囊藻数量呈指数增长,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这是因为铜绿微囊藻具有 等特性。(2) 某同学用 X 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加入粉绿狐尾藻( 一种高等水生植物),结果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重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 等资时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3) 也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用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材料用具:铜绿微囊藻,粉绿狐尾藻,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