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意见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590652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意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意见摘 要 数学课堂中有效的实践活动能够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自由天地。以下是我从三方面谈对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认识:1、走进生活,做可视性的实践活动。2、整合资源,做可操性的实践活动。3、 “舍得花时间” ,做重过程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 实践活动 联

2、系生活 舍得花时间 数学课堂中有效的实践活动能够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自由天地。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老师受到各方面的条件限制,疲于为活动准备材料,对实践活动望而生畏,不原意开展,有些教师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不愿意浪费课堂的宝贵的时间去开展活动,有些老师担心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

3、,缺乏足够的信心放手让学生开展活动。其实,万事开头难,老师为何不放开一点,让学生更早、更多地投入到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对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认识。 1 走进生活,做可视性的实践活动 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让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努力创造能吸引学生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情境。另一方面要做创造条件,学生能使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生活背景,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运用

4、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如调查自己学校各班学生的近视情况,并制成条形统计图。另外还可以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又如我在讲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时,这 3 个量我们的生活中天天接触,必不可少,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它叫什么。所以我在课前布置的预习单中,强调寻找我们身边的单价、数量、总价。在了解了单价、数量、总价的的含意后,联系自己生活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并编写一道应用题。结果发现同学们的真的不能小看,编的应该题真是太生活了,真是生活中处处有惊喜。生 A:今天早上,我和妈妈各吃了一碟肠粉,每碟 5 块,一共用了多少钱?已知:2 人是数量,5 块是单价,求总价,用乘法,关系式是单价?资?总价。生 B:

5、放学后,我在路边的小卖部吃了 3 串小串,每串 5 毛,一共用了多少钱?已知 5 毛是单价,数量 3 串,一共用了 5??=15 毛。生 C:我帮妈妈去小卖部买了两包盐,共用了 3 元,每包多少元?已知 3 元是总价,2 包是数量,求单价用除法,列式:3??=1.5 元同学们都举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更能深刻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再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分享他们的成果,评价题目编得合不合理,有没有分析对数量关系。然后每小组选出一题出来分享讲解。在分享中同时感受身边处处都是数学。当然,也有个别同学举的例子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如有个学生编的:我买了 30 个书包,每个 68 元,一共用了多

6、少元?30 个是数量,68 元是单价,求总价。我评价时也肯定了他编对了,分析数量关系也清晰,给予他信心。然后开玩笑说,你买这么多书包是打算开书包店吗?通过这些联系实际生活的例子,更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2 整合资源,做可操性的实践活动 各?学校的环境不同,学生的水平和条件不同,教科书安排的实践活动不一定适合每个学校的学生,有些活动受条件的限制也无法开展的。其实我们也不必每一项都按照教材的安排去做,要有取舍,设计适合自己班学生容易操作的实践活动。如在讲“千米的认识”时,应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在校园里,学生最接触得多是操场,结合自己学

7、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学校是 200 米一圈的,照这样计算 5 圈就是 1 千米了。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的直线跑道上,现场为学生提供了米尺皮尺等测量工具,引起了学生的探究与合作的兴趣。可这样设计:(1)要求学生小组用不同的方法测量 1 米, (可先参照我们教室里两块地砖的边长) 。 (2)带领学生到操场的直线跑道上,再组织学生用皮尺测量 100 米(跑 10 次就是 1000 米,合 1 千米) 。通过以上,为学生建立“千米”打下基础。 (3)教师提出 1 千米究竟有多长呢,让学生在小组交流,由于学生的主动探究,并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例子纷纷发言,如我们上体育课时,所跑的长度(结合学校际) ,跑 5

8、圈才是 1 千米。 (4)从直观上认识了 1 千米后,可以接着组织学生围着跑道进行散步,真正感受 1 千米的路程有多长。 又如,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相对来说容易组织,课堂上可操作,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就可以了。学生通过动手量一量,每人都剪一剪,然后拼一拼,这一系列动手实操的探究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从而加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再如:学完长放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算算自己家的面积,这种具有亲情环境中,学生的技能和情感都得到了发展。 3“舍得花时间” ,做重过程的实践活动 在日常的教学中,回归到常态每一次新

9、授后,更多的是平常的练习课。我认为每一次练习课都是一次很好的实践课,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动手操作的,都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一种锻炼。记得外出学习期间听过一节五年级小数乘法的练习课,相当精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在复习小数乘法的方法时,相当舍得花时间。 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运用了所学的多种知识积极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生与生之间有思维的碰撞,你追我赶,都希望能用自己的方法把问题解决。数学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是有关联的,环环相扣,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能把已学的知识整合运用,达到了高效复习的效果。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可以做出正确的答案就完成任务了,其实我们应该转变一下教学模式,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的转

10、变。这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因为过程是需要花时间的,很多老师就不愿花这个时间。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这班学生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强,是离不开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表达。这是一个慢长的过程,因为一节课就只有 40 分钟,教学内容那么多,如何把握时间,这就要老师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一节课都舍得花时间去实践了,一旦养成这种“学生说得比老师多” ,你的课堂就成功了。当然老师也要调控好,强调“说”与“听”的任务,不然,就变得乱哄哄了。课堂上学生表达得越多,收获的成功感就越大,自信心就越强,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善于说,就越能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 其实,我们老师绞尽脑汁如何创造力性地使用教材,选择适合学

11、生的实践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吸引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数学教学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感受数学就是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设法优化课堂结构,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愉悦的气氛来感染学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的钥匙。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将是未来社会的三大主题,掌握知识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我们需要学会学习,这正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我也在不断地“实践”着,希望“实践”中出“真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