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0589538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高中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一、对于高中物理的正确认知 1 高中物理学科的意义以及特点 物理作为一门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不论是其蕴含的物理知识或者是其体现出的科学探究方法,都是对学生的成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要正确的开展高中物理的科学教育,首先应该对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首先,高中物理学科具有明确的分类特点。高中物理学科的每一版块的知识点都具有明确的类属。其中大体分为了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几个方面,对于物理学科的科学教育方法,应该加以不同的类别进行选择;第二个特点是知识的联系性,高中物理知识虽然具有一定的分类,但是其每一版块的知识都是通过

2、一定的媒介知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电学和磁学都是通过力学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一些高中物理的科学教学方法在对于不同知识点的教学当中同样适用;第三个特点是物理学科的抽象性,物理学科和数学学科一样具有抽象性,其知识点是一些难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印证的实验中推演出的,例如电磁学方面的知识点,对于学生说,无疑是增加了其学习难度。教师的科学教学方法也要针对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做出适当调整。 2 高中物理科学教学方法的意义 随着程改革的推进,高中物理教学已经由传统的一维教学目标的“知识和技能 ”增加到 “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就赋予了高中物理科学教学方法新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使

3、得学生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完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和认知。同时也承担了学生的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体现出科学教育方法的重大意义。 二、高中物理科学教育方法的探究 1 观察法 观察法是最基本的高中物理科学教学方法,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感官或者是借助于科学仪器,有计划地获取物理现象中的自然知识。这一种教学方法在于培养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分析和认知能力。观察法的基本分类又主要是三步,第一步是“看” ,主要是对于物理学习当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知。第二步骤是“找” ,这个步骤主要是在一些反复大量的物理现象中发掘其规律。第三步则是“定”,

4、这个步骤是确定物理现象的条,以便做出科学严谨的判断。高中物理的科学教学方法中,观察法有长期观察法、细节观察法、归纳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等。 2 实验法 高中物理教学的科学方法离不开实验,物理学科是一门依托大量实验为基础而建立的,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对于物理教学也是极为重要的。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由教师制定相关的实验安排。旨在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动手能力。常见的实验方法有以下几类。第一是放大法,例如在进行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物理实验教学时,就需要对实验仪器进行放大,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知识。第二是转换法,这也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常

5、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很多物理对象的处理是不能直接进行的,例如对于光学物理量的测定,往往可以通过使用压力传感器进行间接测定。在进行平抛运动知识点教学时,转换法的思想体现得尤为明确。这个实验要证明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相同的规律,在堂教学中,直接测量其速度、加速度,是不适宜的。通过一个简单的简洁转换:让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和自由落体小球在相同高度开始运动,分别观察它们的落地时间,根据比较时间发现,两种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具有相同规律的。这里的实验转换,将定量的测量转换成为了定性观察,极大地对物理教学进行了简化。 3 高中物理常用的辅助性教学方法 辅助性教学方法是有严格的科学根据的,作为常用的科学教学方法,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第一点是构建理想模型,高中物理构建理想模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起到画龙点睛、把控重点的作用。 三、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繁多复杂,教师的使用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是受益无穷的。将高中物理科学的教育方法贯穿到高中物理教学当中,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需要广发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实际加以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