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纲知识复习-相互作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583764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纲知识复习-相互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2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纲知识复习-相互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2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纲知识复习-相互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2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纲知识复习-相互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2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纲知识复习-相互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纲知识复习-相互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纲知识复习-相互作用(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纲知识复习:相互作用第二 相互作用【高考目标导航】考纲点击备考指导1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2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3 矢量和标量 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共点力的平横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 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三种重要性质力的产生条,会用假设法判断弹力或者静摩擦力的有无掌握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不同的计算方法2 受力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力的合成和分解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方法3 本的重点是力与平衡,要掌握多种解决平衡问题的方法,如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图解法4 本常与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

2、理、能量守恒定律等重要考点相结合,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高第 1 节重力 弹力 摩擦力【考纲知识梳理】一、力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2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要把一个力完全表达出,还要说明它的方向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不同位置,即力的作用点不同,产生的效果一般也不同3、力的性质:(1)物质性:由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概念是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任意一个力必然与两个物体密切相关,一个是其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其受力物体。把握住力的物质性特征,就可以

3、通过对形象的物体的研究而达到了解抽象的力的概念之目的。(2)矢量性:作为量化力的概念的物理量,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相关的运算中所遵从的是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就是说,力是矢量。把握住力的矢量性特征,就应该在定量研究力时特别注意到力的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就能够自觉地运用相应的处理矢量的“几何方法”。(3)瞬时性:力作用于物体必将产生一定的效果,物理学之所以十分注重对力的概念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于物理学十分关注力的作用效果。而所谓的力的瞬时性特征,指的是力与其作用效果是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把握住力的瞬时性特性,应可以在对力概念的研究中,把力与其作用效果建立起联系,在通常情况下,了解表现强烈

4、的“力的作用效果 ”往往要比直接了解抽象的力更为容易。(4)独立性:力的作用效果是表现在受力物体上的, “形状变化”或“速度变化 ”。而对于某一个确定的受力物体而言,它除了受到某个力的作用外,可能还会受到其它力的作用,力的独立性特征指的是某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力是否存在毫无关系,只由该力的三要素决定。把握住力的独立性特征,就可以采用分解的手段,把产生不同效果的不同分力分解开分别进行研究。()相互性: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 A 施力于物体 B 的同时,物体 B 也必将施力于物体 A。而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总是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互,作用线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种性质等

5、关系。把握住力的相互性特征,就可以灵活地从施力物出发去了解受力物的受力情况。4、力的图示(1)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这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的一种方法。(2)画力的图示的步骤选定标度:画出某一长度的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并把该线段所表示的力的大小写在该线段的上方。所选标度要适当(力的图示上刻度不能过少,也不能多而密,要便于作图计算),一般标度的大小应是所图示的力的 1/n,n 为除“1”以外的正整数。画一个方块或一个点表示受力物体

6、,并确定力的作用点。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作用方向画一线段(根据所选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 垂直于力线段的小短线)。在表示力的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的旁边标出表示这个力的字母或数值。(3)注意:箭尾通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若在同一个图上作出不同的力的图示,一定要用同一个标度。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不同。力的示意图是为了分析受力而作,侧重于画准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上没有标度,线段的长度只定性表示力的大小。二、重力1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 大小: 3 方向:竖直向下。地面上处在两极和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地面上其他位置

7、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不指向地心。4 作用点:因为物体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作用于一点即为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几何形状有关。重心是一个等效的概念。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可以在物体之外。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悬线法求出重心位置三、弹力1 定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这是由于要恢复到原的形状,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2 产生条:直接接触、弹性形变3 弹力方向的确定: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杆子上的弹力的方向:可以沿着杆子

8、的方向,也可以不沿着杆子的方向。4 弹力大小的确定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从胡克定律即 同一根张紧的轻绳上拉力处处相等。弹力一般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知识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四、摩擦力1 静摩擦力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作用。产生条:a:相互接触且发射弹性形变 b:有相对运动趋势:接触面粗糙大小:根据平衡条求解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2 滑动摩擦力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作用。产生条:a:相互接触且发射弹性形变 b:有

9、相对运动:接触面粗糙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即 ,N 指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滑动摩擦力还可以根据平衡条求解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要点名师透析】一、弹力的判断及大小的计算1 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直接判断: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利用假设法判断: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根据物体的

10、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判断弹力是否存在例如,如图所示,小球 A在车厢内随车厢一起向右运动,可根据小球的运动状态分析车厢后壁对球 A 的弹力的情况若车厢和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球 A受力平衡,所以车厢后壁对小球无弹力若车厢和小球向右做加速运动,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后车厢壁对小球的弹力水平向右2 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自身(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同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弹力弹力的方向弹簧两端的弹力与弹簧测力计中心轴线相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轻绳的弹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面与面接触的弹力垂直

11、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点与面接触的弹力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 而指向受力物体球与面接触的弹力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指向受力物体球与球接触的弹力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杆的弹力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3 计算弹力大小常见的三种方法(1)根据力的平衡条进行求解(2)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注意:(1)轻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方向,可成任意角度,具体要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判断(2)弹力是被动力,其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其他力的作用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例 1】(2011 年黄模拟)如图所示,小车内有一固定光滑斜面,一个小

12、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细绳始终保持竖直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小车静止,绳对小球的拉力可能为零B 若小车静止,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一定为零若小车向右运动,小球一定受两个力的作用D若小车向右运动,小球一定受三个力的作用【答案】选 B【详解】若小车静止,则小球受力平衡,由于斜面光滑,不受摩擦力,小球受重力、绳子的拉力,重力和拉力都沿竖直方向;如果受斜面的支持力,则没法达到平衡,因此在小车静止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一定为零,绳子的拉力等于小球的重力,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若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小球受重力和绳子拉力两个力的作用;若小车运动时加速度向左,则一定受斜面的支持力,可能

13、受绳子的拉力,也可能不受绳子的拉力,故、D 项都不对二、静摩擦力的有无及其方向的判定方法1 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思维程序如下:2 状态法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反推出必须具备的受力条,并进一步分析组成条中静摩擦力所起的作用,从而判断出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3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此法的关键是抓住“力是成对出现的” ,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反向” 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注意:(1)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2)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

14、力【例 2】如图所示,在平直公路上,有一辆汽车,车上有一木箱,试判断下列情况中,木箱所受摩擦力的方向(1)汽车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时(木箱和车无相对滑动);(2)汽车刹车时(二者无相对滑动);(3)汽车匀速运动时( 二者无相对滑动)【详解】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牛顿运动定律不难判断出:(1)汽车加速时,木箱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2)汽车刹车时,木箱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3)汽车匀速运动时,木箱不受摩擦力作用三、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 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由公式 FfFN 计算,最关键的是对相互挤压力 FN的分析,它跟研究物体在垂直于接触面方向的受力密切相关2 静摩擦力的计算(1)其大小、方

15、向都跟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密切相关,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 FN 无直接关系,因而静摩擦力具有大小、方向的可变性,其大小只能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计算,若为平衡状态,静摩擦力将由平衡条建立方程求解;若为非平衡状态,可由动力学规律建立方程求解(2)最大静摩擦力 Ff 是物体将要发生相对滑动这一临界状态时的摩擦力,它的数值与 FN 成正比,在 FN 不变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略小于 Ff,而静摩擦力可在 0Ff 间变化注意: (1)通常情况下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 Ff 等于滑动摩擦力Ff(2)解题时首先判定物体之间的摩擦是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静摩擦力不能用滑动摩擦力的公式计算【例 3】(2011 年

16、合肥六中期中测试)如图所示,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倾角为 37(sin3706,s3708),质量为 1 g 的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滑,斜面足够长,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8 该滑块所受摩擦力 Ff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图 214 中的(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g10 /s2)()【答案】选 A【详解】由于 gsin37gs37,滑块减速下滑,因斜面足够长,故滑块最终一定静止在斜面上,开始阶段 Ff 滑gs3764 N,方向沿斜面向上,静止在斜面上时,Ff 静gsin376 N,方向沿斜面向上,由于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故图象 A 正确,B、 、D 均错误【感悟高考真题】1(2011T1)如图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重力加速度为 g,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