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583759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摘要:体育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体育教学能让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完成以后繁重的学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体育教学应当侧重于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然而在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重点分析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现状,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提升教学效率,从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体育教学;身体素质;兴趣的培养与疏导 小学体育教学在小学基础教育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喜爱体育,掌握体育锻炼技巧,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现实中,小学生很少进行体育锻炼,每周锻炼 3、4 次的学生

2、寥寥无几。这表明,小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他们喜欢的体育教学就应该是自由活动,所以导致体育教学的效率低下,根据上述情况,我们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缺乏体育锻炼兴趣的原因出发,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进行概括性的分析和探讨。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 6 到 12 岁不等,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长身体的重要时期,活泼爱动,但是学生对于体育就不太重视,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际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容易放松自己,可能跑的比较快、跳的比较远,但是无法进行系统的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因此,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显得特别重要,这样不仅能建立起正确的兴趣观,还能为

3、以后的“终身锻炼”奠定很好的基础。 二、小学生对体育教学过程缺乏兴趣的原因 1、教学效率低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教师都采用“模仿式”教学,教师先自己演练一下规范动作,然后再让学生模仿,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简单,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极大的节约时间,也不用任何教学技巧来完成这件事,但是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甚至一些学生“偷懒” ,消极的对待训练。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味地生搬硬套,忽视教学方法的更新,从而使得教学效率低下。 2、教师要求过高 小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不是很强,体育教学过程是以速度、力量和持久性共同组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教学任务有时候过重,比如让学生进行长跑,长跑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是学

4、生的身体素质不能满足长跑的前提,这样会使学生厌倦体育,达不到教师的教学目的,从而也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3、对体育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是比较肤浅,体育技巧掌握的有限,对体育锻炼的意义了解不深,只知道成绩好能收到周边人的赞赏, “体育锻炼就是浪费学习时间” ,从心理上不重视体育锻炼,在体育课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毕竟体育再好也不能升入重点初中,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丧失兴趣,观念陈旧。 三、小学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1、创新教学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基本特点,活泼好动、容易激动,易于接受新事物,不喜欢机械刻板的教学方法,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动作的科学性、合理

5、性,在保证动作规范的前提下,设计艺术娱乐的成分,让学生在锻炼的同时,娱乐与艺术同在;增加一些理论灌输课程,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内心重视起来。体育教学不单单有育体的作用,还应该育心、育人,通过体育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的思想升华。课堂教学中加入动手动脑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才具有趣味性。 2、设计体育游戏激发兴趣 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能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设计不同的体育游戏。把学生爱玩爱闹的特点融入游戏中去,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短跑授课的时候,可以采用游戏授学的方式, “木头人”的游戏就能很好的加入进去,学生计时跑,教师把控时间

6、20 秒,20 秒结束后学生不能动,再后来采用 10 秒、5 秒,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体育教学课堂。 3、通过竞赛的组织提升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所以教师应当抓住这个特点,设置组织竞赛,任何的体育活动都能进行竞赛,这样学生能在同一个起点下良性竞争。比如教师在教授完篮球基本技能和技巧之后,随机选取人员进行 3V3 各个位置投篮,进行一场投篮比赛,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的投篮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束语: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过程。小学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不仅能让学生锻炼身体,提高全面素质,还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总而言之,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让学生对体育充满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体育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成为身体健康、体质强壮的优秀人才,将来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韩夫苓.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相关动作教材体系及其教法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 年 2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3霍军.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