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578987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材料解析题的 解题思路与方法,2009年5月,主观题常犯错误及纠正,答题不规范 用蓝笔、没按区域答题、更改题号卷面不整、乱涂乱画、书写潦草史实表达混乱、时间颠倒内容不熟,内容空洞,角度少审题失误、漏答问题、理解失误没有条理化、序号化、格式化、要点化缺乏辩证分析逻辑结构不严谨(分-总;总-分)没看分答题没有用历史学科语言表达;表达混乱;口语专有名词写错归纳能力较差,纠正,文字书写(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审题(审时间;审范围;审角度)表达组织(针对性、史论结合、用史实说话、详细具体)时间分配:先易后难,(一)材料解析题的 解题四步法:审、读、联、答,1、读(读通、读懂;读题型、明主题

2、;带问读,获信息)2、审(审限定语、中心词、问答项,明确考查意图)3、联(迁移知识,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挂钩”)4、答(列提纲,答出层次、完整、规范、面广点细),步骤口决: 阅读材料明主题,提炼信息找规律。 迁移知识挂已知,组织提纲审程序。,(一)读题。审该题中有几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只有清楚这些问题,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审题包括:1、先读设问,再结合设问阅读材料。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不但思路清晰明确,而且便于从材料中找寻有效信息。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利于答题。 进行问题转换:要将试题设置的比较复杂的设问,转化

3、为自己能够理解的简洁明了的而且符合试题要求的设问;2、重视两头,看出处。材料的内容大体上包括题头、正文、注释、出处等,材料首尾两头多为段落的中心语句,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等重要信息。不可忽略题头、注释、出处等自认为“不重要”的材料,尤其要注意提示语,但是这些文字往往会给我们提供某种暗示或引导,有利于我们利用熟悉的课本知识去解读陌生的材料。图表型试题中的提示语是解题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最终答案的组成部分4、读题型。明确答题思路与方法(根据选项形式、设问要求、试题内容、题干与题支的关系等方面将试题“对号入座”,从而做到“对症下药”。但要注意题型往往不是以单一形式出现的,因而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

4、分析),(二)审题 (审关键词,明确考查意图,即“答什么(what)” )1、根据标点符号判断段落结构,确定信息源。“、”和“;”表示多个同类信息的并列。“。”表示一个完整信息的叙述完毕。“”在材料中多表示与解题无关文字的省略,也就是说“”的前后有可能会隐藏着有效信息。根据材料所包含的不同信息,用斜线划出相应的层次。2、根据设问要求找信息,确定答案来源(源于材料/源于课本/源于自己)第一“根据材料回答”:概括、归纳材料(这种设问多表示答案主要通过材料来解答,甚至有可能就出现在材料中。);第二根据所学知识:教材(这种设问大多表明材料只是抛砖引玉,真正的答案还得求助课本知识。先根据设问的指向,联系

5、相应模块、单元或专题的历史知识,根据设问要求(特别是内容词和限制词),选择相应层次的历史知识)。第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教材(这种设问表示仅仅依靠材料还不能提供完整的答案,需要通过课本知识来补充完整);第四“根据材料获取什么历史信息”(含图片信息题):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提炼信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什么影响等层次递进);第五“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认识或启示”:紧扣材料主题,逐一分析,史论结合,生成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新结论,谈评价、经验教训,切记不能没有根据地随意空谈;第六“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不能从材料中概括,而需要依据材料所涉及的现象,结合课本总结出本质;,3、要全面准确

6、审题,明确材料涉及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词);要做到四明确: 明确求答词:答项语有几个,要回答几个问; 明确答题要求:分析、概括、列举、说明、比较等即答什么。明确核心词(答题语):原因、影响、特点、措施等明确限定词:时间、地点、范围、角度等即“怎样答(how)”4、审问题间及问题内部的关系:并列、递进、因果,后一问是前一问的答题依据; 审题时易出现失误的两种情况:抽掉部分设问环节连不上;把好几个问题糅合在一起 。5、审分值:依据赋分的大小判断答题要点的多少,做到详略得当。,例题: 结合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社会状况,简要分析这一经济主张广泛盛行的政治经济根源。限定一:时间:19世

7、纪上半期;限定二:地点:英国(联系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相关历史史实)限定三:答题角度:一是政治根源,二是经济根源(如只从一个角度回答问题将至少失分一半以上),1、题目有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如: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这类问题因为题目要求做了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因此我们只能从题目的限定角度“经济”和“思想”两个角度回答问题。,2、题目没有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题目要求在分析原因是没有明确的答题角度的限定,只是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对于这类题目,“根据时代背景”、“根据当时社会情况”等分析,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

8、要求中的时代背景大概的实践范围,二是根据时间范围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政府政策等角度思考。,注意:历史学科基本的要素为时间,因此大家无论在回答任何题目时都要在时间上做一个准确的判断。没有时间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了历史学科,也就不可能对任何历史问题作答了。,(二)提炼加工整理,获取有效信息1、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如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像语文课上分析古文一样,进行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句子的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

9、等其他修饰成分。正确阅读理解材料虽然与语文阅读水平有关,但在阅读理解时必须具有历史意识,运用历史观点,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站在历史知识体系的高度进行阅读。2、提取有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把握命题的考查方向。从高考历史材料题来看,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主要分布在五个地方:一是材料的开头和结尾。因为高考命题是有时间和试卷长度的限制,命题者所选材料必须是“精取”,不能无度。材料的首尾两头,这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介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等。这些说明性文字给我们以某种暗示,可能隐藏着解题的有效信息,有一定的启发性。二是在材料中的省略号的两侧,理由同前。三

10、是材料的出处,它往往可以说明材料的时空、属性、价值等,便于我们回归课本,运用相关知识解答。四是材料中的人物、时间、地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名称,它同样能帮助我们定位材料的时空、属性、价值。五是材料中的注释或说明,它实际上是要告诉我们“这个材料重要,如没有注释,将无法正确解答所设的问题”)。,(四)联联系教材,印证史料 。就是将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挂钩”,建立起对应关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回忆该内容在教材中是如何论述的,据此建立答题的大方向。课本是帮助理解材料、解答问题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更透彻、更准确地理解材料的内容和基本观点。为此要对课本的章节内容熟悉,只有这样才能把材料与课

11、本相关知识准确对应。“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依照材料与教材的关系,可以把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材料源于教材,依托于教材,二者具有一致性和相辅相成性。这时要考虑课本上对这一问题是怎么讲的,把材料的内容和学过的教材内容相互印证,特别要挖掘材料间的隐性联系,二者结合进行知识的迁移。另一类是材料虽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打破了教材的束缚,提供了新的材料,这类材料是对课本的一种新的补充和拓展,学生要处理好这类材料题,就应该依照材料的观点进行归纳。,(五)答题审查提纲,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流畅表达1、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问什么答什么。2、语言准确、规范,戒口语和

12、大白话,语言学科化、准确化,用学科语言;逻辑紧密、史论结合;克服思维定势,史学观点的运用。3、答题思路规范全面, 多个角度、详略得当、简明扼要:5、全面分析、划分层次:分解设问,列表规划,列成几个小问题,防止漏问。6、把题干信息及与教材结论有机结合,教材基本结论把握要准确。7、答卷四化:书写序号化、段落化、层次化、规范化规范答卷的七条标准1. 不会也不空,在答题框内答题。 2.要点化、序号化和段落化。3.先概括,后说明 4. 要点全面,“广度第一,深度第二”5.“12分一句话”,“每一句话都得分”。 6.合理安排答题空间7.字体要工整,不要轻易划掉,掌握史学探究的几个基本理论(1)基本的史学观

13、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2)实事求是的史学精神 依据材料,不同的材料得出不同的结论(3)基本点史学研究方法 史论一致;孤证不立;原始史料;直接推理(4)历史地看问题(5)形成史学认识,(2009年绍兴一模)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而且反抗资本主义的力量很脆弱。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伯恩斯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作为世界经济的龙头,当时西欧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哪

14、些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平稳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4分)材料二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争斗。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演说(2)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形势,为胡佛的担忧提供一个现实的例证。(2分)为直接解决材料一所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胡佛的竞选对手们实施了怎样的“变革”和“新政”?(8分)材料三: (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经济体系(货币体系)发生了什么变

15、化?(2分)这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材料四:这本书(道德情操论)很长一段时间不引人注意,我觉得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他(亚当斯密)只有两次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 温家宝2月1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说(4)温家宝总理在当前国际金融海啸背景下强调道德呼应了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2分)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1、粗读(读题型、明主题、联教材),题型:综合型(分析、评价为主),主题:从形式上看属内涵式;从内容上看属时政与史实结合型(以经济文明为主题)。,联教材:专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专题: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解题思路示例,(2009年绍兴一模)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而且反抗资本主义的力量很脆弱。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伯恩斯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作为世界经济的龙头,当时西欧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平稳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