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融合渗透的建设路径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569629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融合渗透的建设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融合渗透的建设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融合渗透的建设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融合渗透的建设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融合渗透的建设路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融合渗透的建设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融合渗透的建设路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融合渗透的建设路径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的内在联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都是关于如何做人的教育课。作为政策性必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长期的开设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人文素质教育同样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其核心是对完整人格的追求和培养,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其理性本质是道德方面的判断和选择,有助于学生正确对待自然、社会、他人和自己,正确认识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法律。二者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在内容上交叉相融,相互渗透、

2、相互补充。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按上级教育部门相关规定而开设,而人文素质课的开设则没有上级教育部门统一的规定,因而出现了因校而异、百花齐放的局面。有些高校或教师因此教条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课分为两个相对独立、互不相干的教学体系,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课两者之间难以实现有机的融合、渗透,影响其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当今世界,随着技术观念的更新,技术不再被视为简单掌握一门单纯的技术,其内涵已变得日益丰富。 “技术的意义是其内具有的促进人的思想、精神和能力发展的力量” ,我们必须转变纯技术观点的高等职业教育观,培养目标由“技术工具”转向“技术人文” ,“技术人文”归根到底强调的是一种

3、“教育价值观”教育,以人的尊严、劳动的尊严为中心价值观,以健康、人与自然和谐、真理与智慧、爱心与同情、可持续发展等为核心,共同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框架。为此,高职院校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从而既能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又能满足学生人文关怀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融合渗透的作用、意义 首先,只有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渗透,才能形成大德育观念。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而言,既要保证其政治性、原则性、严肃性,强化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的理论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同时也要在内容中融

4、入人文内涵,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强化其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治意识。就人文素质教育而言,要改变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重视不够的现状,开设针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和与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人文素质选修课、专题讲座等,提高高职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其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长期以来,由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单一的政治教育功能,是有计划、系统的、相对集中的教育过程,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系统、逻辑结构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庞大的系统内容,而高职院校学制短、学生文化基础和认知水平相对较弱,系统掌

5、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较差,效果欠佳。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针对高职学生的客观实际和成长规律,创新教育方式,把人文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人文关怀,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和自觉接受。 再次,拓展人文教育的途径和空间。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有其自身的内容、功能和特点,所以,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就是要重构健全人格养成的教学体系,加强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整合,重视校园文化和实践基地的环境建设,将人文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融合渗透的建设路径 (一)构建“一体化”的大人文课程体系 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进

6、行“一个渠道,多方渗透,三类活动”的一体化大人文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将思想政治、人文素质、心理教育等公共基础课程相互整合、融通,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架构社会与政治、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自我与人生、科技与人类、创新与创业、沟通与管理等七大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开设 35 门课程,由于学制所限,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开设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抓住其中一些核心?I 域设置一些精要的课程,课程设置应围绕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具备相关专业的人文素养来进行,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优良思想品德、高度敬业精神、睿智思维方法、积极合作意识、终身学习能力等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审美

7、、会生活、宽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体化”的大人文课程体系遵循针对性、开放性、理实一体化、考评一体化、必修与选修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等原则,通过模块化系统设计,构建以课程教育为核心,延伸三个层次的专题实践项目(人文讲堂、活动熏陶、修为内化) ,开展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多内容、多形式、多层次的综合素质活动,对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进行全面渗透和立体熏染,使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时时、处处、人人,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课目标一致、价值同类、功能互补、方法互借、资源共享的目标。 (二)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实践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实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实施也

8、有着莫大的影响。大人文课程不是封闭式、独立型的育人体系,而是以理论课程教学为中心,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以深化课堂教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空间。大人文课程推行理论教学模块化、实践活动项目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理论课程教学为中心,对应设计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一:人文讲堂,实践二:活动熏陶,实践三:修为内化)延伸、补充和深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有机融合,将大人文教育课程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大人文专任教师和学工、团委、宣传部等职能部门都纳入育人体系中,理论教学由人文社科部专任教师承担,项目化活动由党办、

9、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协同人文社科部共同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评价共同构成学生的课程总成绩,形成各部门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育人一体化、理实一体化、考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评价方式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一体化大人文课程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考核评价客观存在着课程教学过程评价与育人效果评价的双重定位,而以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和人文课程的评价制度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及终结性考查,很难发挥评价机制对学生发展职业人文素养的导向作用。 必须打破传统单一的一考定成绩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建立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体现过程性评价和成效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职能部门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原则。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他们的行为表现、学习成效。成绩评定涵盖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到课情况、课堂参与、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表现及成果、作业完成、学校素养积分等环节,实现教学评价全程化,体现行动导向、知行合一的科学质量观。 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2014 年项目“高职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渗透的实践研究” (2014JGA3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