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566989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摘要:德育教育是中职学校的重要环节,如何实施和加强中学德育教育和管理,是目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本文结合本人职业教育经验,浅谈德育教育的心得。 关键词:学生;德育教育;教师 德育教育是中职学校的重要环节,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运用得当的德育教育方法,使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认真研究和把握当今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就如何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在爱心教育中严格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中,学

2、生顽劣、不好管理是多数老师的切身感受。在德育教育中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爱”和“严” 。或者是爱过了头,处处袒护学生,结果是惯坏了学生,滋生出更多的缺点;或者是吹毛求疵,过于严格,不顾学生身心特点,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些做法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扭曲和伤害。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应坚持以爱为本,严字当头的协调统一,教师要善于爱护学生,善于从为学生发展负责的角度表达爱生的情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爱,与学生分享爱的快乐。只有教师对学生有着发自内心的爱护,才能播洒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但这种爱绝不是骄纵溺爱,而是为学生前途发展着想,分析他们的过去,关心他们的现在和未来。 二、德育教育应遵循在理论中学习

3、、在实践中践行 德育是民族力量发展之所在,德育理论是社会经验的总结,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要坚持想学生进行理论灌输,要相信教育的导向作用。要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使理论灌输有针对性精而有用。以课堂为主渠道,辅之以重大节日纪念(五四青年节、一二九学生运动等) 、周会、升旗仪式、校园广播等活动,进行思想教育。 在实践中要遵循教育的知行统一原则。因此,在进行理论灌输的同时,还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养成性行为规范训练。在学生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旷课、逃课、夜不归寝、离家出走、打架斗殴、沉迷于网络游戏、抢拿索要等。这些不良行为的存在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学校教育的

4、重智轻德,教师勤于教书疏于育人是原因之一。学生不良行为在萌生期疏于管理纠正,一段时期后就形成了行为习惯。对这种不良行为如果不采取措施纠正,很容易诱发犯罪。针对这一事实,如果只进行简单的理论说教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进行基本的行为规范训练,使学生从坐、立、行、走,卫生纪律,文明礼貌等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做起,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规范和规则带来的方便和益处,由此促进学生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 三、充分信任学生,调到学生自我管理积极性 对学生要信任,不能以怀疑的目光看待学生。虽然学生身心特点决定着自制能力的薄弱,但他们的内心深处都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自己能管好自己,认为自己有能力决定不需要太多的

5、管束。这种潜在的自信心是宝贵的,我们在强化学生管理的同时,应保护这种自信心不受到伤害,否则会使学生丧失掉自信,成为被动的管理对象,失去主动发展的动力,这种结果与培养学生素质是相?N 的。为保护和培养学生这种自我管理的信心,我们要坚决摒弃那些死盯硬看、专挑毛病、凡事亲临等落后的教育管理策略,而是相信学生,肯定他们的能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一个开阔的环境,学生自己能管理的就不要插手。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力,释放他们的潜能,让学生在获得成功和取得成绩时增强自信心,提高自防自律的能力。如班会、歌咏比赛、运动会等。但是,这种信任不是盲目地相信学生,不是放任自流,不是过高估计学生的自防自律的能力,而是在

6、具体的实际情况下科学地给学生以评价和引导。所以,在这种可控的自我管理中,学生是管理者,在管理他人的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自觉自律。学生又是被管理者,在被管理中总结教训,查找不足,自觉自防,使教育管理有了内在动力。 四、德育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 一些德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走入了这样的误区:只强调利益的外在性,即强调个人品德行为对他人、集体、社会有何好处,而不讲对自己有何好处,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下优胜劣汰的法则使人不可能不考虑个人利益问题。学生也是社会人,如果脱离实际只向学生解释这样做那样做会给他人、给社会带来何种好处,无疑会使说服教育大打折扣,因此

7、,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坚持利他与利己并重,树立利益均衡的意识。如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技能,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服务于社会,才能生存自立。这样,学生在明确既利他又利己的情况下,很容易接受教育者的?点,并自觉地去努力实现教育目标。 五、建立和完善学校的教育环境 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否认的,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是校园的硬环境,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及社会关系所形成的软环境。美丽的现代化的校园环境会给人以愉悦的视觉感受和舒畅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是硬环境的教育作用。但作为学校,由教师群体形成的环境是不易被教师本身所觉察的软环境,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都能体验到、感觉到并受到这些环境的影响,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在美化校园、建设硬件的同时,更要倾力于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把教师的德育工作态度,德育工作量和个人品行纳入考核,督促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德育工作中来,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强化治学风气和工作作风,提高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育人软环境。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用简单的几句话能概括的,需要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目的,广泛地积累经验,不断地开拓创新,坚持有益的探讨和交流,这样才能把德育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