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565346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篆角中心校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学困生” 。所谓“学困生” ,即指思想品德差、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因此,必须在教学工作中,把“学困生”转化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本文分析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在这几年教学工作中转化“学困生”的一些浅显认识及措施。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影响;人才 “学困生”是现代教育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对学困生的教育和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以人为本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否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

2、作不仅是衡量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度量一个“育人者”成败的尺码。因此、新课标要求老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发展要求。 一、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所谓“学困生” ,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可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需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赐与补救或矫治的学生。通过我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二十五的亲身尝试,有所体验。认识到转化“学困生”极其重要。 “学困生”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方面

3、都低于合格水平,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缺陷。主要成因有: 1.自身原因,包括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或智力迟钝、身体不好、目的不明确、交友不良等原因造成的“学习成绩差”和“思想品德差。 ” 2.家庭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极其重要,如:父母的离异、家庭关系的紧张、经济的困难等。 3.社会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深入,不健康思想乘机而入,孩子们缺乏分辨能力,贪图一时刺激、好玩,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一个好老师,主要从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开始着手,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学困生”的成长上。 二、如何转化“学困生” 从教这些年,我所教的班级中“学困生”不少,可以开列出一批名单,而每个名字后面

4、都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事迹,我从实际工作中,寻求在这方面能有所突破,下面我谈一谈自己是怎样转化“学困生”的。 (一)教师要做到:诚、爱、恒、尊 “诚”是诚实。原本学困生就有百分之六七十的说假话,在家哄父母奶爷,在学校哄老师同学。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驾驶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教师又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v 道理、摆事实,为促进学生成长而创造条件,老师不仅是学生的一面?R 子,还是学生的一个影子。要想让学生相信你,愿意你为他服务,你就必须坚持一个“诚”字,以诚待人,以诚取信。 “爱”是关爱。是无私的高尚的爱。是:父子之间、

5、母女之间纯真的爱。这是教师育人的内在动力。一般说来,多数教师的爱的“甘露”都是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爱的都是金凤凰 白天鹅 。而对学困生轻则不屑一顾、重则喝斥、羞辱、体罚,结果造成这些学生产生逆反心里,破灌子破摔,不求上进,反而雪上加霜。我认为倒不如:不时给他们一个真诚微笑、温柔地摸一摸他们的小脑袋、小脸蛋、或者帮他们系一系鞋带使之感受到老师的可敬可亲,产生情感共鸣。体会到像母爱、父爱的温暖。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采取了与此不同的做法,我认为“学困生”需要的“爱”超之于优等生, “学困生”更需要关心,更需要老师爱的滋润。陶行之研究会名誉所长周弘曾说:“如果把孩子看圆了、就像打足气

6、的轮胎,一跃千里;如果把孩子看扁了、就像泄了气的轮胎,无力硅步。 ” “恒”是恒心。教师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教师要用恒心去面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这个道理。 ” “尊”是尊重。也就是:“尊重学困生的人格不受损害、兴趣爱好、特长得到正确的发展。 ”从教育要为社会服务的发展理念看,育人者就要育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据我了解:在某方面有所成就人、多数在校都不一定是优等生因此、教师要避免在学困生的心灵上笼罩阴影,给他们带来终生的遗憾。 (二)转化对教师的评价机制 多少年来“素质教育”一直取代不了“应试教育”原因就是:家长、学校、社会等没有

7、转变对老师的公正评价。 始终是以质量为评价老师的唯一标准。家长以孩子的成绩评价老师的好坏;学校以质量评比,甚至以经济挂钩评价老师的好坏;社会以议论来评价学校。导致老师不敢、或者也想用过多的时间、精力去对待学困生。 以质量求生存是一线老师唯一出路,不得不把育人变成教人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我认为:“育人对象是活生生孩子,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误导。 ”因此、我提倡要转变对老师的评价机制。 总而言之,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已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只要我们把“学困生”看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再加上真心、细心去感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何愁把“学困生”转化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叶幼环. 学困生转化的教学策略J. 文学教育(上). 2011(04) 2 娄凤琴. 中学“学困生”的厌学分析及教育管理对策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3 朱华平. 实施教育目标管理 促进学困生转化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20) 4 王振平,刘中红. 怎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汉字文化卷四)C. 2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