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总结报告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0565116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会议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术会议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术会议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术会议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术会议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术会议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会议总结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4学术会议总结报告学术会议已成为学术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学术会议后的总结怎么写?我给大家整理了学术会议总结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学术会议总结讲话20xx 年 10 月 18 日-20 日我们应邀参加了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中国作物学会 50 周年庆祝会暨 20xx 年学术年会,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四川农业大学承办,大会以“生物育种产业与粮食安全”为主旨,吸引了来自全国 20多个省份的专家学者 500 多人前来参会,会议中听取了及118 名专家分别作了报告,受益颇丰。大会首先听取了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翟虎渠教授作题为“作

2、物科学 50 年”的报告,简要回顾了作物学会 5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作物科学 50 年来对人类发展的特殊贡献,随后来自中科院的 5 位院士的主题报告。其中对陶西平先生、刘思山教授及七节高中教师展评课作具体报告。一、陶西平先生报告感悟。陶西平先生就中国当前中学教育中的问题及中学教师职业道德作了一堂精彩的报告。他提出三个明确的观念:1、着力提高教育质量;2、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3、静下心来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4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并将美国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对中国教育的部分效仿,提出“中国的中学教育是存在着一些弊端,便

3、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我们认为绝大多数还是好的,指导思想也是正确的,只是有一些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极端。同时,我们也正在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在这几年的改革中,我们也改良了一些机制,改善了一些弊端,我们仍旧在努力。 ”在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等问题上,陶西平先生格外强调“情趣教育” ,认为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枯燥的专业知识传授,更应注重知识传授的艺术性。他提出”情趣有助于培养自身的良好心态、高尚的志趣和专一的精神,没有有情趣的老师,就难以培养出有情趣的学生,而没有有情趣的校长就难以带出有情趣的教师。 ”二、刘思山教授报告领悟刘思山教授就新课程的推进与生物课程标准(7-9 年级)修订工作的进展作了详细报告,他

4、指出:至 20xx 年秋季,全国已有一个省份进入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区,如果推进顺利,20xx 年我国大陆所有省份将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试验。并分析了 20xx 年全国理综试卷,将已课改区和未课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4改区作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提出课改区的学生能力提高迅速,在高考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三、通过七节展评课及专家点评对教学的“醒悟”七节展评课均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经过精心准备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宁夏的王晓荣老师的激情迸发,江苏孔钢老师的严谨推理,北京乔文军老师的大胆课堂尝试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获颇丰,特别是东北师范大学的

5、教授和天津三中校长的点评更是精彩,他们提出老师在课堂把握上要做到:1、把握“课标”的尺度到位但不越位;2、基本功的厚度:科学性、表达能力、整合能力方面要合理;3、教学智慧的亮度:如教材的重新组织上,学生积极性调动上,教学媒体的运用上,教学机智的发挥上要得体。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观点: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课改中要运用,但要运用的恰如其分,不能在课堂不需探究的问题上瞎探究,简单的问题提了一遍又一遍,探究教学无规定模式,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均需探究,均需媒体帮助,中学教师在这方面需加强基本功。以上便是此行的最大收获,感觉这次学习和观摩让自己的眼界开阔了,教学理论充实了,教学思路拓宽了,责任更重了。感

6、谢学校领导对我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希望能有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4更多的机会学习完善自己。通过参加这次研讨会和学术考察,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第一,加深了对 19501980 年代中国学术史的认识。19501980 年代的三十年,是新中国建立、发展、经历波折、拨乱反正的三十年,新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也同样经过了新思想的改造、学术发展、 “反右” “文革”等巨大波折的阶段。在新中国三十年学术发展中所形成的诸多政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至今还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产生着影响。第二,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增加了信心。作为参加这

7、次会议的唯一的一名在读博士生,这也是也第一次出国参加这样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出国开会之前,我对自己的论文和学术水平充满忐忑之心,唯恐出现差错,更担心搞不好会为学校和导师丢脸。在参加会议和考察期间,通过接触各国的学者,论文发表后也得到了肯定,对于自己的外语水平和学术研究的能力有了信心。通过认真聆听各国学者的发言,了解了国际学术界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4民俗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从比较的角度对中国民俗学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第三,他山之石,可以借鉴。会议安排对瑞士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考察,使我们亲

8、身感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视。反观我国的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与保护近年来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相对于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国历史玉现实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言,我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和政府、企业与民间各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我们民俗学工作者今后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任重道远。学术会议会议名称:第七届全国减震控制学术会议 会议时间:2011 年 7 月 28 日 30 日 会议地点 :中国兰州 主办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 承办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 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

9、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第七届全国结构减震控制学术会议已于 2011 年 7 月 28 日30 日,在兰州 西北宾馆顺利召开,由来自全国近 20 个省、市、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 设计院等共计 25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4个单位的 150 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学术会议,其中包括分别来 自美国、日本的结构减震控制知名专家以及多位全国知名专家。本届会议由中 国建筑学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 广委员会主办,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中心联合承 办。本次会议收到论文投稿 98 篇,经过审

10、稿专家对稿件进行筛选,最终录用的 61 篇论文,其中推荐 18 篇被振动与冲击杂志收录。在会议期间,两位外 籍结构减震控制专家分别做了国际专题报告,14 位全国知名专家做了主题报告 以及 60 多位专家学者做了分会报告,在报告过程中,与会专家针对某些学术问 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达到了此次学术会议最先预订的目标,在各方面的共同 努力下,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在会前,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以及承办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针对会议的流程安排、与会专家的 食宿、会议前的报道注册、会场的安排、会

11、后的工程参观、观光旅游以及各位 专家的返程车票的预定做了周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4密的安排和分工,对会议的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配 有专人负责,为大会的顺利举办做好了充分的准备。7 月 27 号的第一批与会专 家抵达兰州为大会的接待工作拉开了序幕。为了保证与会专家能顺利到达会议地点,组委会分别在中川机场、火车站 设置了接待处,从在 7 月 28 日早上开始在西北宾馆一楼大厅设置了报到处,配 备了专门的引导人员,保证各位与会专家顺利抵达与会地点并对各位专家的食 宿进行了详细的安排。7 月 28 日晚,在兰州西北宾馆三楼会议厅召开了中国建筑学会

12、结构减震控 制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由专委会主任委员周福霖院士主持,有 11 位委员 出席了本次会议。周福霖院士首先介绍了我国结构减震控制学术会议的发展历 史,指出从第一届全国减震控制学术会议的召开到现在已经有 20 年的历史,在 这 20 年的发展历程中,减震控制学术会议传达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引领 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该学术会议序列达到了专委会成立时设立的预期目标, 也希望本次学术会议能延续前几届会议的优良传统,取得圆满成功。他对多年 来支持减震控制学术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对东南大学程文瀼教授作为结 构减震控制领域的老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13、独家原创 8 / 14前辈专程来兰参加本届会议表达了特别欢迎,对兰州理工 大学为第七届全国结构减震控制学术会议所做的充分准备工作表示感谢。接下 来,专委会秘书长谭平教授对上一届的学术会议以及专委会的近期工作进行了 总结。紧接着,周福霖院士提出了本次理事工作会议需要讨论的三个主要问 题:1)关于结构减震控制专委会委员的增补以及数量的控制问题;2)确定结构减 震控制专委会的宣传方式;3)确定第八届全国减震控制学术会议的举办地以及举 办时间。到会委员针对这三个问题展开了认真讨论。首先由南京工业大学的刘 伟庆副校长发言,他建议学术会议一年举行一次,一次大会,请全国的科研院 所,各大高校以及设计单位参加

14、;一次小会,只有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参加。哈尔 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滕军教授建议应该由各大科研院所以及各大高校推荐 专委会委员的增补人员名单,由学术委员会进行遴选,特别提出应建立专委会 委员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建议专委会委员的增补应考虑拟增补人员的科研成果 等,对两次或者多次不参加专委会会议的委员应发函询问是否愿意继续承担委 员的义务。中铁武汉设计院李龙安总工建议应增补桥梁方面的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4专家进入专委会。针对专业委员会的宣传方式,周福霖院士对兰州理工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坚持 承办”防震减灾学术交流针对这一问题,各位专家展开了讨论,杜永峰教 授介绍了兰州理工大学制作针对结构减震控制专委会 与本行业其它专委会学术合作、高层结构学术会议与结构减震控制会议联合办 会的时机等问题,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大连民族大学等单位 的委员们发言,各位委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最后,周福霖院士对本次专委会 会议讨论的三个主要问题的结果进行了总结:1)学术会议暂定一年举行一次,一 次大会,隔年一次小会。2012 年由南京工业大学先承办一个小范围的专业委员 会议,并将于该会议上讨论下一届全国减震控制学术会议的举办方式、举办时 间以及地点;2)通过发函的形式,邀请各科研院所、各大高校推荐专委会委员人 选。3)对专委会工作将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