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0559438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选择题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3 题。1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2自然带 P 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 B洋流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32008 年 3 月 1 日 12 时(区时),一艘由横滨开往旧金的货轮经过分钟越过 180经线(如图所示),此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是()A3 月 2 日 12 时分 B3 月 1 时 11 时分2 月 28 日 12 时分 D2 月 29 日 12 时分【解析】图中区域自然带的分异是以热量为

2、基础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图示区域位于中高纬度,北太平洋西岸。受千岛寒流影响,自然带 P 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偏低。图中轮船越过的区域,180经线刚好与日界线重合,因此应进行日期的变更。同时,从航行方向看,轮船由东 12 区进入了西 12 区,日期应减 1 天。2008 年为闰年,2 月份有 29 天,日期不应为 28 日。【答案】1A2B3D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 4题。4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3、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解析】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分解如下:当地为平地、森林植被;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由森林变为草原;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说明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4BA读下面的两图(上幅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下幅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 68 题。6在上幅图中,A 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分异B 海陆位

4、置影响,属干湿度地带分异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分异D受地形影响,属地方性分异【解析】图中 A 处经过东西伯利亚高原,受地形影响,出现苔原带,属于地方性分异现象。【答案】D7在下幅图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A下垫面 B洋流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解析】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西岸受西风和副热带高压的交替影响。【答案】D8在下幅图中,B 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B 受到西风的影响带丰富的降水B 处有高冰雪融化,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能滋润草地的生长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丰富的水汽【解析】图中 B 处尽管远离海洋,深居

5、内陆,气候比较干燥,但是高上的冰雪融水是重要的水,能够滋润草地的生长。【答案】(2009 年高考江苏地理卷)右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 910 题。9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B 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解析】根据题意, “滴水叶尖” 现象常年出现的地区应是常年多雨区,选项中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最易出现该现象。【答案】D10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九曲溪边【解析】我国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 “滴水叶尖” 现象在此出现较为普遍。【答案】B读下列 A、B、三幅图,回答 1113 题。 11能

6、够观察到图 A 所示自然景观变化现象的考察线路是( )A甲线 B乙线丙线 D丁线12图 A 四地中,气候特征与图相符的是( )A地 B地地 D地13在沿图 B 中丁线考察时,虽然穿越了赤道,但沿途所见几乎都是草原景观,这是因为()A该处的热带雨林被砍伐,次生植被以草原为主B 该处虽在赤道附近,但受不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了终年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处地势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出现了非地带性现象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在非洲大陆的体现,非洲赤道附近由西部的森林过渡到东部的草原【解析】根据图 A 的自然景观变化可知,沿考察线路的自然景观自荒漠逐渐向草原、森林过渡;结合非洲气候、植被的变

7、化可知,甲线路的北部位于撒哈拉沙漠、南部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中部经过热带草原气候区;故沿甲线可见图 A 的景观变化。根据图可知,它表示的是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以稀树草原为主,如地所示。沿丁线考察时沿途所见几乎都是草原景观,这是因为丁线附近地区地势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出现了非地带性现象。【答案】11A12B13二、综合题14下图为 2008 年奥运火炬在我国境内传递的原定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奥运火炬在由 A 地区向 B 地区传递过程中,沿途主要植被类型有_、_,这种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地带性规律,其影响因素是_。(2)奥运火炬在由 D 地区向 F 地区传递的过程中,沿途

8、所看到的主要自然带有_、_、_、_、_等,D、E 、F 三地区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地带性规律,其影响因素是_。(3)下列景观图中,在 E 所在省区传递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4)下图为奥运火炬 x 疆到黑龙江传递途中某峰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该峰可能位于()A武夷脉 B祁连脉天脉 D阴脉该峰针叶林带只分布在北坡原因是北坡()A热量高于南坡 B降水多于南坡光照多于南坡 D海拔低于南坡关于该峰雪线高低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坡气温高,降水少,雪线高B 北坡气温高,降水多,雪线低南坡气温低,降水多,雪线高D北坡气温低,降水少,雪线低() 图中 处是此次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的大本营,珠峰自

9、然带垂直分异中,其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原因是_。(6)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途径著名的灌溉农业区_,_,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分异规律,主要受_影响。【解析】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第(1)、(2)题,根据我国自然带分布分析。第(3)题,图 A 是沙丘,图 B 是草原,图是温带落叶林景观(梅花鹿是典型动物),图 D 是喀斯特地貌。第 (4)题,根据海拔高度以及针叶林分布(说明北坡降水多) 可以判断为天脉。北坡处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第()题,主要与相对高度有关。第(6)题,两灌溉农业区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有灌溉水便成为农业区,体现了非地带性的特征。【答案】(1)热带雨林亚热

10、带常绿阔叶林纬度热量(2)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针阔混交林带经度水分(3)D (4)BA() 南坡较北坡相对高度大,且纬度低,降水较丰富(6)河西走廊河套平原非地带性灌溉水原1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带是_带,它在 40N 高上的分布高度是_米。(2)自然带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判断理由是_。(3)自然带所属的气候类型在亚欧大陆东岸为_,在亚欧大陆西岸为_。(4)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 从高、中、低纬度地带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6)雪线最高的地区大致在_附近,其雪线最高的原

11、因是_。【解析】解答此题,必须读懂图,明确纵横坐标的地理含义,同时要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相对照。自然带 分布在北纬708 ,可判定为寒带苔原带;根据纵坐标,可读出其在 40N 高上的分布高度为 4000000 米左右。自然带分布在 0N70N 之间,可判定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南半球因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无此自然带分布。自然带分布的纬度大致在北纬 400之间,故在亚欧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在亚欧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由于低纬度地区地面气温高,同样相对高度的情况下,上下的温差较大,故垂直地带性最为明显。【答案】(1)寒带苔原带约 4000000 米(2)没有南半球适宜该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范围内绝大部分是海洋(3)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亚马孙河流域() 低纬度地区(6) 回归线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