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553166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学习目标 分析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产生的地理意义。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_。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2空间(纬度) 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_。3时间(季节) 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节气最大值地区最小值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_冬至日_北半球各纬度二分日_极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_分割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某点所处的纬线上,昼弧长,夜弧短,则该点_;反之则_。2变化规律(1)赤

2、道地区:全年_;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加大;极圈内出现?_、?_ 现象。(2)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3)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与北半球?_。(4)二分日前后:全球各地?_,均为?_ 小时。三、季节更替1原因:?_ 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2不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变化(1)低纬度地区?_,季节更替现象?_ 。(2)高纬度地区?_。(3)中纬度地区?_更替明显。3季节划分(1)中国传统四季划分:以_为起点划分。(2)气候统计工作中( 北半球)的划分北半球春季:_月,每三个月一季。夏、秋、冬依次类推。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_。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2009 年

3、 11 月 10 日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马西亚、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据此完成 12 题。1胡锦涛主席出访期间,地球的位置最接近上图中的()aa 处 bb 处 处 dd 处2出访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正()a越越大 b越越小 没有变化 d先大后小考查点 2昼夜长短的变化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据此回答 34 题。3元旦这一天,下列各地中白昼最长的是()a北京 b上海 厦门 d海口4厦门市在下列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是()a月 1 日 b8 月 1 日

4、11 月 1 日 d3 月 1 日考查点 3季节更替读“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 表中均为北京时间) ,完成6 题。夏季(9 月底)冬季(10 月至次年 4 月底)上午9:3013:30上午10:0014:00午休午休下午16:0020:00下午1:3019:30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该城市最可能是()a沈阳 b西安 乌鲁木齐 d武汉6该城市不同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日地距离的变化方法技巧练 方法一地球上各地正午日影偏向的规律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据此回答

5、 12 题。1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a b d 2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方法技巧(1)赤道上:半年正午日影偏南,半年正午日影偏北。(2)北回归线上:除夏至日太阳直射外,一年中其余时间正午日影都偏北,南回归线上与之相反。(3)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都偏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与之相反(极夜除外)。方法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3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的是_月_日前后的光照情况。(2)此时 a 点是_时,a、b、

6、三点中白昼最短的是_点,昼长是_小时。(3)此日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_。(4)点的夜长是_小时,d 点的夜长是_小时。方法技巧(1)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如下所示:3 月 21 日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 9 月23 日(2)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南半球反之。(3)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昼长与夜长正好相反。(4)同一纬度地区,以 6 月 22 日( 或 12 月 22 日) 对称的两个日期,昼夜长短相同。教材 p21思考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我们所

7、在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若你处在北回归线以南,则太阳直射点位于你所在纬度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最小时仍是冬至日。教材 p23思考地球的自转形成日,公转形成年。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序列的法则称为历法。由于不同历法中的年和月采用不同的标准协调年和月之间的相应关系,历法中年和月的时间长度有所不同。历法年月古埃及历法36 天1 年 12 个月,每月 30 天,多余天不属于任何一个月罗马历法(公历)36 天1 年 12 个月,其中 11 个月有 30 天或 31 天,还有 1 个月只有 28天或 29 天(闰年)中国农历360 天1 年 12 个月或

8、13 个月(闰月),每月 29 天或 30 天教材 p23复习题1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即地球自转 360所用的时间。而太阳日则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线相交的时间间隔,自转了 3609,所以恒星日比太阳日少 3 分 6 秒。23解释昼夜更替形成的过程,首先要明确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的不同含义。昼夜现象是由地球不发光、不透明这一特点决定的,在此基础上,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则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产生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运动中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应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入手

9、,分析其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及变化趋势。4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直接影响太阳辐射强度,二者共同影响地面的热量状况,因而成为季节更替的主要因素。参考答案知识清单正午90递减南半球各纬度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赤道纬线圈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平分?极昼?极夜 ?相反?昼夜平分?12?太阳直射点?全年皆夏?不明显?全年皆冬 ? 四季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3、4、相反基础达标练1a11 月份,地球正向冬至点靠近。2b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方向移动,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越小。3d元旦为 1 月 1 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在地球上越靠南,白昼越长。四地中,海口位置最靠南,所以其白昼

10、最长。4b厦门市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应为距离二至日最近的一天,所给的四个选项中,b 项 8 月 1 日距夏至日最近。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可知,当地时间和北京时间大约相差两个小时,因此当地经度约为 90e,据此可知应为乌鲁木齐。6a季节不同,昼夜长短就不一样,乌鲁木齐不同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主要考虑的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方法技巧练12d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依据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准确判断四地所在的纬度。第 1 题,由图中可知地的正午太阳方向半年在北方,半年在南方,且有太阳直射,应为赤道地区;地正午太阳方向一直在北方,且有太阳直射,说明地在南回归线上;同理地在北回归线上;地的最小正午太阳高

11、度为 0,正午太阳方向一直在南方,故地在北极圈上。只有地可能反映我国的情况,故选。第 2 题,由第 1 题可知,地在南回归线上,当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故选 d。3(1)6 22(2)1 12(3)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4)120解析从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此图所示的范围为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此图表示的是 6 月 22 日前后的光照情况。此日太阳直射 2326n,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据 e 点所在经线为 18 时,可推算a 点的时间为 1 时,点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故夜长为 12 小时,d 点位于北极圈上,故夜长为 0 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