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不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529342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欺凌,不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校园欺凌,不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校园欺凌,不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校园欺凌,不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园欺凌,不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欺凌,不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欺凌,不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当孩子在学校遭受了欺凌,回去跟父母说时,父母说:“你不会打回去吗?怎么那么没用?” 或是 “你躲 ta 远点,别惹ta,ta 就不会欺负你了。 ”当学生跟老师说自己被欺凌,老师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 “就是同学间开玩笑有点儿过分了,你别说得那么严重。当这件事闹到学校时,学校的回应是:“只是偶发事件,不足以构成校园欺凌。 ”在这其中能够确认的是:被欺凌者的感受才是真实的。 什么是霸凌或者欺凌? 霸凌行为(Bullying)是指带有敌意地使用攻击、威胁、强制等手段令他人感到恐惧,从而达到控制他人的目的。 它有两个重要特点:霸凌是一种不对等行为,只有攻击者强

2、于受害者时,所进行的攻击行为才能被视为霸凌。霸凌往往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极有可能会反复发生。 校园中霸凌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能是聚众行为,即一群人对于某一个人的霸凌。后者通常以一个主要霸凌者为首,其他人或起到协助作用,或坐视不管,然而起哄和默许都使霸凌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霸凌的发生要比我们想想的频繁得多,也普遍得多。2016 年美国教育统计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2%的高中生在过去的一年中曾遭受过霸凌,518 岁的学生中有 21.8%表示曾经被霸凌过。我国的数据暂缺,但情况可以想象,并不乐观。 欺凌有哪些表现? 言语上: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或使用羞辱性的话语;嘲笑讽刺;威胁 、恐吓、强迫他人做不想

3、做的事;敲诈勒索。行为上:故意忽视,在群体中把你当透明人,集结他人一起排挤孤立你;暴力行为、肢体攻击。这是校园中最常见的欺凌形式,却常常被认为是“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 。网络欺凌:社交网络上的言语攻击;威胁恐吓的邮件和短信;发布信息、照片令他人难堪等。 被欺负的孩子往往并没有什么错,可能因为 ta 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 ta 不爱说话,或者因为体型、外貌等等。但这些原因从来都不能成为被欺负的理由,没有人应该受到欺负。但现实是:每个人都有受到伤害的风险,我们不能只顾保护好自己,而不去从根源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 校园欺凌会波及到哪些人? 除欺凌者与受害者外,参与欺凌的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4、协助者(assistant)是欺凌中最大的帮凶,也是最软弱的。在欺凌者首先实施欺凌行为之后,协助者会迫切地想要加入到其中。我们校园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一开始只有一个人欺负人,后来更多的人加入。协助欺凌者好像是一种保护自己的行为,类似“站队”:我跟你是一拨的,我帮你欺负别人,你别欺负我。 起哄者(reinforce)如果个体对于反抗欺凌的预期是偏负性的,例如会认同“枪打出头鸟” 、 “我并不能改变什么” ,那么将很有可能成为起哄者。 局外人(outsider)在面对欺凌行为发生时可能会选择回避、直接走开。但他们是欺凌事件中变数最大的角色,如果他们能改变对于反抗欺凌的负性预期,那么将会起到积极

5、作用。 抵抗者(defender)是欺凌行为中与受害者站在一边的。这些敢于反抗欺凌者的孩子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也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较少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校园欺凌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1.失眠。 在校园中曾受到过欺凌的孩子可能会有更多的睡眠问题,并且问题的严重性随着欺凌次数的增多而提高。2.心理失常。 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没有遭受过欺凌的孩子。3.缺乏自信,自尊降低。被欺凌经历越多、时?g 越长,个体的自尊水平越低。4.影响正常学习。欺凌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5.严重行为问题。被欺凌的孩子很可能会发展出品行障碍,以及成年后

6、的反社会型人格。美国每 15 起校园枪击案中,有 12 个枪击者都曾经被霸凌过。长期的逆境会导致人的情感反应系统一直处于激活状态,这种慢性压力会永久损坏大脑神经元。 对于欺凌者,行为实验表明,他们并不会获益。这类孩子有很高的患有抑郁、焦虑情绪障碍以及自杀的风险。可见,欺凌者并不是胜利和强势的存在。据调查,小时候曾作为校园欺凌者的孩子,在长大后有更高的风险参与暴力事件、酗酒、吸毒以及犯罪行为。 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看到一些声音,比如“不要怂,打回去 ta 就不敢再欺负你了。 ”或者“一个巴掌拍不响,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遭受校园欺凌对于受害者而言已经是十分痛苦的事了,不指责受害者,是每一个关注者所应做的,要告诉孩子当“我”面对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我”会有怎样的表达渠道和应对措施? 校园欺凌比我们想象的要普遍得多,也隐蔽得多。然而一件坏事,就算再微小,再普遍,再频繁,它也还是坏事。我们要一直意识到它的存在,关注它,抵抗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