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508101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于 6 月中上旬对我县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工作进行了调研。工委委员分别到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及其二级单位、栝城办事处及所辖社区、凤凰新城、怡和新城,进行实地察看、走访座谈、查阅资料,重点调研了城市供水、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具体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建施县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局成立于 2012 年,当时是从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分离成立,主要承担县政府对城市公用事业的管理职能,隶属于政府序列。2013 年政府机构改革时,机构名称变更为“建施县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为隶属于县住房和城乡

2、建设局领导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规格、职能、职责和经费供给渠道保持不变,主要负责对城市公用事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截止目前,公用事业服务中心设 3 室 3 办 4 股,下辖自来水总公司、园林绿化管理所、环境卫生管理所、城市公共交通公司、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公室、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公室、秀水公园管理处、市政建设工程公司、燃气管理站、城区广场管理办公室、蓼东污水处理公司、路灯管理所、根亲文化公园、公用事业监察大队等共 14 个二级单位。其中,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公室为财政全供单位,自来水公司、市政公司有经营收入,环卫所、园林所、燃气管理站、秀水公园、路灯所、公交公司、根亲文化园等 7 个为定

3、编的自收自支或差供单位,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蓼东污水处理公司(即污水处理厂)、广场办、监察大队等 4 个为中心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内设机构。共有干部职工 1400 多人,在册在岗人员 269 名(不含自来水总公司)。城市供水。由自来水总公司负责,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是集生产、经营、管理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公司始建于 1973 年,现有员工620 人。城区现铺设有直径 100 毫米以上供水主管道 180千米,拥有公、私用户 6 万余户,供水普及率达 89%,日供水规模 6 万 m3。尤其是近几年来,县人大常委会两次办理饮用水安全议案,城市供水工作引起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4、共投资 2500 余万元,先后实施了县地表水厂的沉井建设工程、提标改造工程和干管建设工程,通过三个工程的实施,保障了枯水期取水口有水可供;日供水能力由以前的 4.5 万吨提高到 6 万吨,水压稳定,水质达标率达99%;新铺陈元光路、新红苏路、蓼北路西延段等直径 100毫米以上管道 16000 余米,城区供回水线路扩展到 2 条,供水区域扩大了 8 平方公里。 环境卫生。环卫所现有环卫工人 636 人,在岗职工233 人。2008 年 10 月我县实行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将城区分为 6 个片区,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把环卫工作对外公开承包,实行管干分开。2009 年这一做法在全省推广。2013 年

5、8 月进行第二轮承包,现有 8 个承包作业公司,负责城区主次干道、场前区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背街小巷清扫由社区负责)。城区清扫保洁面积达 440 余万,日收运垃圾量约为 250 吨。城区现有垃圾中转站 15 座(其中压缩中转站 14 座);生活垃圾处理场 1 处(总库容 125万元 m3,主要采取卫生填埋方式处理);纳入环卫管理的公厕 61 座(其中水冲公厕 29 座,旱厕 32 座);垃圾箱(池)、果皮箱近 3000 个;道路清扫车、吸污车、洒水车、装载挖掘机各 1 辆,垃圾运输车辆 13 辆、机动三轮车 45 辆、电瓶车 57 辆、人力车 112 辆。2014 年建成两处环卫工人爱心食堂

6、,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园林绿化。我县城区绿化起步于 1998 年,逐步发展到现有的绿化带、小品、游园、公园、广场、林带等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生态型绿化景观效果。目前城区绿化总面积共达 5288800,绿化覆盖率达 19.7%,建成区绿地率17.6%,人均绿地 5。2013 年申报完成省级绿化达标道路三条(蓼北路、蓼城大道、凤凰大道)、达标公园一个(秀水公园)、达标广场二个(陈元光广场、成功广场)、达标单位二个(县行政中心、污水处理厂)、达标小区三个(日出东方期、香樟苑、湖畔春天期)。城区绿化养护管理于 2009 年推行市场化运行,通过招标进行,一直延续至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近五年,城市基础设施

7、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累计投入资金 2.8 亿元(含中央投资 7000 万元):改造了中原路等 26 座旱厕;向城区补充了大量垃圾桶和多个水泥垃圾池;建成多处垃圾中转站(有的启水冲式公厕)、公厕;疏通了城区多处排水节点;完成了西排水、麻纺路、北大街、北干排、南干排等排水管道、排水附属设施建设和雨污水管道铺设、配套及改造工程;兴建了产业集聚污水处理厂、扩建了县污水处理厂。仅 2014 年,就完成了红星路与中山大街交叉口、黄河路东段黄河三巷、黄河路与光明路交叉口、幸福路与红苏路西交叉口、淮河路农场路口等 5 处排水节点的疏通和城区 20000 余米下水道的清淤、清障工作。几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

8、善了我县城区环境,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一致认可。其他工作。燃气管理方面,全县共有 10 家燃气企业、350 个网点,2014 年全部集中进行了安全整顿,有效排除安全隐患;公交方面,城市公交实现了 1、2 、3、6 路循环运营;路灯已由 2008 年的 1600 盏迅猛增加到目前的 5505盏,信号灯由 8 处增至 27 处,并完善了路灯智能开启系统;“两费”征收和“两厂(场) ”运营方面,五年来共征收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 3200 万元,共处理污水 3600 万吨、卫生填埋垃圾 350000 吨,五年共减排 COD 7000 吨,在省环保厅、住建厅的多次检查中均获嘉奖。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

9、城市规划前瞻性不强,执行不严,专项规划编制力度不够。多年来我县城市建设在追求确定的经济目标时,受利益驱动,规划执行不严、变更随意,多处预留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绿地被挪作商业开发;由于规划缺乏前瞻性,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多条主要道路上应配置的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市政设施无址可选、无处建设。同时,规划编制是市场行为,每个专项规划的编制经费为每平方公里 12 万元,由于经费缺乏,我县城市双“50”总体规划期间,仅编制了排水和园林绿化两项专项规划且落实很不到位,而城市道路、公交、供水、燃气、照明、市容环卫等专项规划均未编制,致使城市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没有依据和指导,也缺乏前瞻性、科学

10、性和系统性。2、公用事业财政投入不足,保障不力。城市公用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民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市民的“衣、食、住、行”。政府理应是其投资主体,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近年来,县政府虽逐年加大了这方面的财政投入,但由于我县城市管理起步晚,历史欠账太多,城市扩张太快,投入不足问题仍十分明显。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供水、市政、环卫、园林绿化、公园广场等方面的建设、养护、维修、改造资金缺口巨大;二是干部职工待遇,大部分人每月只能领取基本的档案工资,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隐含着群体性上访等不稳定因素。3、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规划滞后和投入不足两

11、方面的原因,我县城市规模扩张方面速度迅猛,但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一是老城区道路狭窄,路面破损严重,多条道路没有路灯;公共绿地少,绿化率低,垃圾中转站欠缺,公厕数量少且多是难以改造的旱厕。二是城南新区、县城产业集聚区、凤凰新城、怡和新城等新城区的公共基础设施缺少严重。尤其是两个新城,凤凰新城历时 10 年建设,总占地面积 7000 多亩,道路总里程 49.4 公里,人口达 10 万以上;怡和新城规划面积 8.6 平方公里,道路总里程 11.6 公里,区域内仅学校就有 5 所(幼儿园 2所,小学、中学、职业中专各 1 所)。两个新城吸纳大量人口入住和就学、就医、就业等,但区域内水、污、垃

12、圾处理等设施不足,给排水和截污管网建设落后,与中心城区的规划无法对接,雨污直排户外,垃圾的收集、清运也不及时,对区域环境污染严重。三是城区公厕、垃圾中转站、公共停车场、农贸市场及专业市场等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现有的布局也不尽合理。4、公用事业管理职能履行不到位。突出表现在城市整体环卫和市容市貌管理方面:小吃、摊点、集贸市场外溢、占道经营、垃圾随意丢弃等,“脏、乱、差”现象明显;车辆的乱停乱放也造成路边无法清扫;户外广告混乱;路边随意洗车;建筑材料乱堆等等。一方面是由于公用、城管、市场发展等部门管理职能交叉甚至错位,管理、服务与执法没有有效衔接甚至推诿扯皮;另一方面公用事业监管也存在以收代管、以罚

13、代管现象。此外,很多工程项目前期没有公用事业参与,后期管理再移交公用事业负责,建、管分离不衔接,也是管理难以到位的一个原因。5、城市扩张过快,公用事业服务理念落后,市民城市意识淡薄。自 2005 年以来,我县城区建设步入“快车道”,城区面积迅猛扩大。城市规模的加快扩张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而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理念的提升及市民社会公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的提高却是循序渐进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宣传、教育才能转变和提升的。在我县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只顾强调建设的速度和效率,而重建设轻管理、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理念长时间没有转变,并且对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和服务的内涵理解片

14、面,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的层面,面向市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不强。此外,县城的集聚能力吸纳了大量人口进城定居,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市民的文明素质却还有待提高,乱丢、乱吐、乱停、乱放、乱倒、乱搭、乱建等现象十分突出,散养家禽家畜和到处开辟“小菜园”现象屡禁不止,人为破坏甚至盗窃公共设施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些都给城市公用事业的管理、服务和发展增加了难度,影响了城市品位的提升。6、城区供水矛盾日益突出,亟待解决。一是没有编制城区供水专项规划,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缺乏可持续性;二是城区供水管网建设布局不合理,历史欠账多,老城区管道老化严重,新建道路工

15、程的排水、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均一次性投资建设到位,唯有供水管网不能及时配套建设;三是目前地表水厂配水总管仅有一条且始建于 1993 年,设计供水能力有限、配水能力不足,且已服役 22 年,安全隐患极大,形成地表水厂对外供水的瓶颈;四是地表水厂制水能力严重不足,2014年通过实施提标改造工程将日供水能力提升到 6 万 m3,但只能缓解 23 年内城区供水紧缺状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区供水不足问题。据预测,2020 年城区需水量将达到1015 万 m3/日,供水缺口巨大;五是现有史河饮用水源可靠性低,城市缺乏应急水源和后备水源。 三、建议1、结合建施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尽快编制城

16、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472 号)要求, “加快编制综合交通、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水排涝、燃气、供热、园林绿化、照明、市容环卫、电力、通讯、广电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和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并要求 2015 年年底前完成编制工作。我县新的城乡总体规划已报省政府待审批,县政府要尽快按照省政府要求结合总规,编制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燃气、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专项规划,为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指导。2、加大投入,提高城市公用事业建设与管理的保障能力。政府作为城市公用事业的投资主体,应围绕“绿化美化亮化”这一主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分步实施”的思路,按一定比例逐年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强化管理。一是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经费投入。根据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合理核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专项经费,并纳入县财政预算管理,以保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能与城市建设同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