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503529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坐落于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源头,临安与水的渊源深厚,也意味着临安在面对“ 五水共治” 生态大考 时,必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考验。近年来,临安将建设“美丽 中国”“两美浙江”“三美临安” 的生 态 理念融为 一体,用一系列临 安特色的创新实践,巧妙破解治水命题。从集镇污水处理设施率先实现提标全覆盖,到“2.0 版河长制”的长效机制保障,一泓清水从城市悠悠贯通到青山绿水之间的大小乡村,临安人用全民治水、全面治水的热情助力城乡美丽升级,并给护航 G20 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从扎实推进治水+拆违、畜禽养殖整治“ 百日攻坚”到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低小散 ”向“绿富美”华丽转 型

2、,一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时代变奏曲在 临安大地华丽上演。先行先试,重在长久,走在前列的治水“排头兵”临安站在“城乡一盘棋” 的高度,以科学的规划为统领,全面统筹治水问题。近年来,先后编制了临安生态市建设规划、各镇(街)生态建设规划、 临安市域污水专项规划、 临安主城区污水专项规划和临安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域总体规划等,将镇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列为重点工程,为全市 287 个行政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临安先后投入近 20 亿元资金,通过构建覆盖城乡的污水管网设施,形成了完善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的网络化治水体系。在市区,临安市城市污水厂堪称“城市之肾”,是城市水生

3、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力量。这座总投资 1.3 亿元、日处理量 6 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植物水军” 脱氮除磷、净化尾水,经处理后的水质优于国家一级 A 标。该工程已列入国家减排计划,工艺和规模在全省领先,还被授予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五水共治” 文化景观 。在乡村,13 座集镇污水处理厂和 287 个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共计 2308 个污水处理终端)保障农村治污“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2015 年,临安完成了 13 座集镇污水处理厂的一级 A 提标改造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集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全覆盖,污水处理能力得到有力提升。与此同时,临安将“互联网+”思维融

4、入治水工作,为城、镇、村三级污水实现高效有序管理装上了“智慧大脑” ,农村管网设施已全部纳入在线监测联网系统,农村生活污水指挥中心成为全省领先的 24 小时动态监控管理平台。治水,贵在长效,长效治理的核心能量源于全民治水。临安创造性实施的“2.0 版”河长制,成为构建河湖保 护新格局的关键力量。临安着力构建由河长牵头,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市民群众合力参与的“2.0 版” 河 长制,将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定 为“河长固定活动日”,按照 “长效管理、属地 负责”原则,将辖区内所有河道纳入“ 党 员河道 ”管理范 围,确立了人大代表 评议河长制度,河长每年必须向所在地人民代表大会述职。与此同时,169

5、 名民间河长与“ 五水共治” 义工服 务队协同配合,成 为田间村头河岸边最活跃的“ 治水 卫 士” ,民间 治水能量得以最大化 释放。美丽升级,产业转型,新旧发展动能加速转换经过长期奋战,如今,临安“五水共治”顺利进入“ 巷战”阶段。对水环境的“毛细血管 ”境内 600 个河湖 库塘清淤和小沟、小渠、小溪、小塘(统称小微水体)的集中整治,成为临安治水新的发力点。於潜镇光明村组织党员和村民打了近一个月的“巷战”,通过清淤把村里的池塘、大小沟渠彻底进行清洁。在池塘里修起假山,栽下荷花;岸边筑起篱笆,种上杨柳,村民们临水浣纱的场景重新回来了。如今,像光明村一样, “巷战” 的治水故事正在 临安各个乡

6、村火热上演。过去 9 个月,临安 4 个出境断面水质年均值基本保持类水质,市域范围内 166 条镇级以上河道,类水以上河道数达95%, 昌化溪等多数河段水质达到类水。一泓清水出临安,临安境内大小河流换了新颜。南苕溪的水清了,东关溪一度消失的汪刺鱼、石斑鱼又出现在水里,和水有关的乡愁记忆重新回到了生活。水清了,城乡美了,如何实现美丽生态与经济发展协同进步?这才是深入践行“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科学论断的题中之义。临安通过实施“两换 一变” ,推动地方特色 产业由“低小散”向“ 绿富美” 华丽转型,在推 进环境治理的同时,促进新旧发展动能顺利转换。临安是省级生猪输出大市(县),畜牧 业年产值

7、9 亿元以上,生猪养殖,是临安农业的传统主导产业和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推动环境治理和农民致富实现双赢,在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中,临安连续实施两个临安市草食动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农户从生猪养殖转向肉羊、肉兔为主的草食动物产业。生猪饲养量从 2013 年的 20.8 万头,消减至 2016 年的 15.5 万头,仍保持 9.6 亿元产值,与整治前基本持平,临安初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畜牧业发展之路。今年 3 月,临安市发展草食动物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在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会议上做典型发言。作为闻名于世的山核桃之乡,在临安,每年约有 5 万吨山核桃蒲壳被当作垃圾丢弃,曾几何时,每逢采收季节,产区河道屡屡出现水质变红发黑现象。近年来,临安大力推广“便携式山核桃脱壳机” ,实行山上就地脱壳。另外,临安通过扶持相关企业,对回收利用蒲壳进行财政补助,将山核桃蒲壳制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农药、天然抗氧化剂、有机肥、园艺栽培介质、活性炭等,综合利用率几乎达到 100%,在减小产区水坏境压力的同时,也帮助农民鼓了“钱 袋子” 。一泓清水里,既有临安人对水环境的尊崇和呵护,又折射出临安创新发展的思维。走在前列、敢于创新的“临安模式” 赋予水长久之美,赋予发展以新内涵,为浙江“五水共治” 生态事业写下了生动的临安注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