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试卷四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0502894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原理试卷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克思原理试卷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克思原理试卷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克思原理试卷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克思原理试卷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原理试卷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原理试卷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A、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2、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对立统一的观点 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4、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A、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

2、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5、偶然性是指()A.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趋势B.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前途和方向的趋势C.客观事物中不确定的趋势D.客观事物中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6、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7、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是否具有思想意识 B、是否具有道德C、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D、是否具有宗教信仰8、“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3、,指的是()A、 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B、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9、上层建筑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A、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B、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C、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1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A、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C、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11、“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

4、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医生给病人作手术C、农民收割庄稼 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14、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D、实践的成功与否可以证明

5、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正确与否1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宗教 B、艺术C、哲学 D、逻辑学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漏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认为()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B、时间和空间的特性随物质运动的改变而改变C、时间和空间是主观的、精神的东西D、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E、时间和空间的特性是不发生任何变化的2、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C、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D、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E、既要全面,又

6、要抓重点3、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E、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矛盾4、下列各项中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的有()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绝对对立的5、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视为真理,这是()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B、充分相信群众,使群众掌握真理C、主观真理论D、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E、唯心主义真理论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 5 分,共

7、20 分) 人是机器。 有用就是真理。 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回事。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1、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3、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五、论述题(14 分)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论述思想观念现代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六、材料分析题(6 分)材料 1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摘自陆九渊集)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摘自传习录)材料 2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

8、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摘自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材料 3列宁:“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摘自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请回答:(1)简析材料 1 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2)简析材料 2 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3)谈谈对材料 3 的理解。试卷四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

9、题 2 分)1.C2.D3.C4.B5.C6.A7.C8.C9.D10.C11.D12.D13.C14.D15.D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ABD2.AE3.CD4.ABCD5.ACE三、辨析题(每小题 5 分) 错误。(2 分) 这是典型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是有着复杂联系的生命有机体。(3 分) 错误。(2 分) 这是实用主义者的真理观,是主观真理论。真理是客观的。(3 分) 错误。(2 分) 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即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

10、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3 分) 错误。(2 分) 社会意识形式是系统的、定型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也叫思想的上层建筑,是社会意识形式中与经济基础关系较密切的那一部分,包括除了逻辑学、语言学、思维科学之外的所有人文社会科学。(3 分)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于统体中,为变化发展提供了条件(1 分)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各自得到发展(1 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向对立面转化(1 分)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发生变化(

11、1 分)突破极限,实现质变(1 分) 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有客观内容(1 分)人的认识本性能够正确反映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都是认识向着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1 分)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从广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某一过程的正确反映(1 分)从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1 分)二者辩证统一。(1 分)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产生和变革。(2 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推

12、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 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矛盾运动。(1 分)五、论述题(14 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不是简单的、消极的、被动的,而是复杂的、能动的,并且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2 分)表现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1 分)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 分)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1 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1 分)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大体上包括价值观念、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道德观念等方面。联系实际部分,请酌情考虑给分。(8 分)六、材料分析题(6 分) 主观唯心主义。(2 分) 客观唯心主义。(2 分) 是对唯心主义错误的批判和揭露。(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