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498085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前教育学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复习重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学复习料名词解释题答案1.广义的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一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3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从广义的教育看,教育者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学校教育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家庭中的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社会教育中的起到教育作用的人员,自学活动中的个人也承担了部分教育者的责任。4正规学校教育:在学龄期完成的上学年限,获得教育证书。5非正规教育:在任何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

2、行的成人或儿童所选择的学习形式,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 6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满足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7精神环境: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用社会信息。8人的个体社会化::人的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9智力:: 所谓智力是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括性。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

3、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10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11“ 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12教育目的::所谓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决策层规定的,是对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提出的统一的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13创造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是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

4、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它包含有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等。 14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15独立自主性原则::独立自主性原则如下:(1)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2)让儿童了解和认识独立自主性。16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17发展适宜性::发展适宜性就是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

5、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18 直观形象法::直观形象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子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 (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19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20.家庭文化:所谓家庭文化是家庭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为了适

6、应特定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所创造与选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21.托儿所:我国托儿所是 3 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主要负责教养 3 岁儿童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重特性。22.幼儿园:幼儿园是对 3 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23.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 :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指保教结合,日常活动与教育活动结合,处处渗透教育,在各个环节注意幼儿身体的养护,使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4.幼儿常规:幼儿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25.学前班:学前班是以学龄

7、前 1-2 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学前班大都附设于小学内,独立设置的较少。26.开放日制度:开放日制度是指请家长来园所参观各种活动,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看到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教育要求和方法,家长通过对同一年龄幼儿行为和能力的对比,可以从侧面认识自己的孩子的发展水平,改进家庭教育的制度。27.保育员:保育员是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国家规定保育员应该具备初中毕业以上的学历,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能够履行幼儿保育员的职责。28. 社区:社区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地域

8、界限是构成社区的另一个要素。29. “三优 ”工程 : “三优”是指优生、优育、优教。“三优”工程是由全国妇联倡导的,通过各级妇联组织在全国各地开展的,以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的群众性活动简答题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答:从教育的起源看,它是在人类社会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学会制作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在从事劳动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着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人与人也发生着性质不同的和多向的交往关系,并形成着一定的社会习俗和风尚,这一切都需要向新生一代传递,这些传递的活动便是人类社会的教育。再从人类的个体来看,作为人的个体,必然有着成长发展的

9、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纯自然的生长,而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接受家庭的、学校的和社会的广泛的影响和教育,渐渐成长、成熟,人从出生到成人的成长过程比任何动物都要漫长,这标志着人类成熟水准绝对地超过了任何动物,这使人的个体成长、成熟的过程充满教育。教育为人类社会所独有,它与动物界中代与代间看似“教”和“学”的现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老猫教幼仔捕捉老鼠,老鸭教小鸭游水之类的动物界现象,是一种为适应环境、为维持生命、为独立生存的亲子本能行为的传递,是自发的本能行为,只存在一个短暂的时期,而且是简单不变的重复,没有任何发展,更没有不断丰富与创新。这些动物界的行为与人类社会的教育活动决然不可同日而语,二者有着

10、本质的区别。人类的教育从一开始便是一种为了社会、具有社会性的活动,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教育同社会共存、共发展,并渐渐成为推助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广义教育包括哪几种形式?答:包括四种形式:第一种学校教育,有固定的场所,有目的的按计划进行,有班级的整体施教、小组施教和个别施教等形式。第二种通过各种媒体(如电视、电脑、广播、函授、图书、报刊等形式)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第三种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培养人的活动,在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中通过示范、模仿、交往等方式传递信息和经验,产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第四种自我教育,受教育者为提高自身和形成个性而进行的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活动。这些教育形式进行的场所有学校、家庭、

11、社会和工作部门等。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什么?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着十分复杂的互动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从总体上说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在教育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对某方面的思考超过了教师,如学生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设想有标新立异的表现;如学生中常出现学习速度的快与慢,学习效果上的好与差,以及学生的各有所长等等,这些便形成了老师向学生学习以及学生之间互教互学等现象,这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作用发挥得当,教育者创造了使受教育者发挥自身能力的条件都将引起上述的变化,我们期待在教育过程中发生这种变化。教育者

12、与受教育者地位相对变化虽经常发生,但不能改变在总体上的教育者的地位与责任。受教育者是学的主体,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受教育者变得“我要学” ,而不是教育者要受教育者学,即“要你学” ,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主体,而不是消极被动任教育者摆布的人。受教育者的这种能动性,不仅表现在接受教育的学习过程中,还可表现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中。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者而言所处的地位是接受者、受控制者的地位。但绝不因此而影响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而是以主观能动的主体姿态参与、接受教育的过程。总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不构成矛盾的对立面,而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是从不同角度说明二者

13、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能相互取代,而要把握二者的不同责任及二者的相互作用。4如何实现人的个体发展?答:现代教育认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为遗传、环境与教育。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自然与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起一定的制约作用;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5教育对个体发展如何起主导作用?答:首先,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也就是个体发展的方向。其次,教育,尤其是学校的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予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第三,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如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好主客观的关系

14、及师生间的关系,使之有利于提高个体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充分满足个体特征的发展、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体创新能力的发展。第四,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从生命开始的“自然人” ,经过教育过程成长为“社会人” ,完成个体社会化过程,使个体积极地、能动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6.教育的功能指什么?答: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有着对社会发展及人的身心发展的巨大功能.(1)促进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首先是为社会的延续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2)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现代教育认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为遗传、环境与教育。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7.现代教育的特征有哪

15、些?答: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有:(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2)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3)教育的内涵扩大;(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8.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包括哪些?答: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包括: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居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情调,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托儿所、幼儿园的园风,直接教育者的品德修养等。9.儿童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答:儿童从出生到成熟经历了三个阶段:婴儿期(3 岁前);幼儿期(36 、7 岁);学龄期(6、7-16、17 岁)。每一个阶段儿童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有其

16、主要的活动形式,标志着该阶段的特征。这些阶段又按一定的顺序,相互联系,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必要的准备,并为后一阶段所取代,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必然趋势。10.儿童心理发展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儿童心理的发展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1)智力的发展。所谓智力是指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括性特征。(2)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的发展,语法的发展及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发展上。(3)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期是情绪情感十分丰富的阶段,还出现了一些高级情感,这些情感的产生成为幼儿社会性行为产生发展的内部动力与催化剂。11.简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答: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但是没有教育就不能生活,所以教育即生活。他认为人的发展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生活。学校不能脱离生活。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从经验中学习” 。12.确定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有哪些?答: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有:我国教育方针;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发展的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