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497798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摘要: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兴趣;理解;品味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语文教学之佳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能成为千古名言,理也就在此吧。因此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形式,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语文素养。非但如此,朗读的过程中眼、

2、耳、口、脑四个器官,同时作用于课文,共同接受知识,它比单一的默读效果要好的得多。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朗读训练呢?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分为初读课文时的自学性朗读和入情入境的表达性朗读。自学性朗读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用普通话,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表达性朗读要求学生通过充分的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 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也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

3、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对于这点许多老师觉得抽不出时间,老师们在备课的时候不妨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2.激情入境培养朗读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要引领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这样学生读来才会油然生情。诱发学生朗读热情,激活思维的火花,使其产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方法很多。教师可通过音乐、图片、实物、电脑课件、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朗读的情境。亦可通过表演、竞

4、赛、教师引读,范读等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如月光曲一文第 8、9 两个自然段的朗读,学生对其中联想部分比较难解,我们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体会读的情感。首先放音乐月光曲片断,同时用媒体配以相应的文字所描述的图片,这样学生就一下子理解了“清幽”的意境, “波涛汹涌”的场面。同时音乐的起伏,舒、紧、强、弱,也就能自 然而然地引导着学生朗读的节奏和力度了。另外,教师的引读、范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如教师的引读,它可适当地营造“愤排”状态,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不但能给学生酝酿了先决情绪,也升华了课文的魂。如小音乐家扬科 ,文中“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只

5、有树皮做的小提琴还躺在他的身边”教师可引读,扬科临死前多想听一听,村子里的演奏;扬科躺在长凳上听笛子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扬科躺在长凳上听姑娘们的歌声,这是最后一次了连续几个“最后一次”伴随着引读,节奏和感受已滋生在学生的心头上了,情感也上长了一个高度。学生已有了读的情绪,在此基础上,不断续读,不断深入,达到了师与生,师生与作者,读者与主人公的情感交流和共鸣,这不是彻底入境了吗?3.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深化理解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必须有机结合。一次我上鸟的天堂 ,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 ”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

6、,有的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 ,从而强调上 文说的“许多棵” 、 “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4.注意读中评价,引导品味语言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朗读的指导中也是如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句由衷的称赞和夸奖,都可能让他们终生受益。师范生们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适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充分地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那么每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便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即使学生朗读不到位,我们也要藏起批评的锋

7、芒,尽量把不足之处蕴藏在优点中,(可以说:你读得很好,如果能读得更响亮或更深情一点,就更好了。)学生在评价中得到了朗读指导。提高了朗读水平,也提升了朗读的兴趣。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下面介绍几种品味语言的方法:4.1 反复诵读。这是品味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反复诵读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发现语言的连贯性,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4.2 抓关键词。关键词好比钥匙一样,掌握了它,就可以打开语言品味的大门了。如掌声中小英的“犹豫” ,我们就可以紧抓这一词语,多诵读几遍,先理解“犹豫”的意思,再让学生深入到小英的内心世界进行角色转换,想想小英在“犹豫”什么呢?她会怎么想?边读边想。从而体验到小英刚开始不自信的心理。这 样边读边想。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了学生的“我情我景” 。这样一来。学生就融“我”入境,身临其境般进行推测、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轨迹,在角色参与、角色转换中不但丰富了想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增进了情感体验,升华了思想认识,这时学生所体验到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文本所涵盖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