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州秧歌舞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497771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胶州秧歌舞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胶州秧歌舞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胶州秧歌舞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胶州秧歌舞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胶州秧歌舞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胶州秧歌舞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胶州秧歌舞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胶州秧歌舞蹈授课年级:职高 10(8)班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具:扇子、手绢(或丝巾)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中国民间舞蹈。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民俗内涵。从美的角度去审视中国民族文化,提高表现民族舞蹈艺术的能力和热情。(2)通过对山东胶州秧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胶州秧歌的明快、舒展、富于韧劲的舞姿和细腻、泼辣的情感,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和毫无遮掩的感情宣泄特点,从而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3)通过对山东胶州秧歌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山东胶州秧歌“三弯九动十八态” “拧、碾、抻、韧、扭”的动态风格以及基本动作的动律练习,来解决脚下的抬重、落轻、走飘,逐渐从碾、拧、抻、韧中达到上下配合

2、自如、整体协调一致的训练。二、教材分析(1)地域环境风格:我们国家有着历史悠久的乐舞文化,特别是各个民族的民间舞蹈,更是源远流长。其风格各具特色,有着各民族的代表和象征,构成了中华民族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山东秧歌是华夏民族雨雾文化史上公认的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在我们国民间舞蹈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山东秧歌具有突出的地域性,从分布情况看,以鲁西、鲁北和胶东半岛流传最盛。据统计表明,山东省不同种类的秧歌约有 30 多种,山东秧歌的总体风格相对统一。到目前为止,活跃在齐鲁大地上的秧歌最主要的有“海阳秧歌” “鼓子秧歌”和“胶州秧歌” ,被称为山东“三大秧歌” 。然而最具有女性妩媚柔韧富有含

3、蓄之美的是胶州秧歌。(2)习俗风格特征:胶州秧歌是流传于山东胶县一带的民间广场歌舞,俗称“跑秧歌” 。以胶县县城附近东小吨、南旺、丘东等村最为盛行。胶州秧歌其动律复杂,韵律浓郁,表现手法独到以舒展大方,热情灵巧的艺术风格著称。胶州秧歌舞蹈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舞姿机巧空灵,柔韧而佯狂,女子的那种“三弯九动十八态”和“三道弯”的动态特征,将舞蹈的情感、景象、意境交融于一体,这是对于“以曲线为美”的意识的张扬与表现手法,同时也是对于女子的直爽和柔媚性格的美化和再现,而这一切正使得胶州秧歌舞蹈披上了一层古老而又神秘的面纱,胶州秧歌又以“抬重、落轻、走飘”的步态动律风格,使得人们在恰似烟云飘散中,回味着百

4、态生活。(3)动作来源:山东齐鲁文化大地滋生出来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而在儒教为核心的封建社会,妇女的个人价值被严重束缚,其中对妇女的一种残酷的肉体上的束缚是缠足,封建社会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束缚妇女们的精神。这种价值观长久以来定型在舞蹈形式中,因此在无声无息中就成为了一种形式的美,也就所以出现了女角动态中的“扭” “闪腰” “三道弯”这些动态特征。胶州秧歌中的女性角色有小嫚、扇女、翠花等人物,其中尤其是以小嫚的动作最具特色,最具代表。用民间老艺人的语言来形容就是“前哈腰,后张两手,两边威体” ,这种动作用来以表现小姑娘刚刚缠足以后,走起路来脚步不稳的样子。(4)胶州秧歌表演形式:胶州秧歌,

5、以女性表演最具特色。胶州秧歌女性有三种人物,即翠花、扇女和小嫚。这三个角色的年龄差异、性格特点等在其各自的舞蹈动态中得到体现:翠花身体活动自如,两臂摆动幅度较大,动作舒展、泼辣,显得开朗大方;扇女手中的扇子上下翻飞,体态轻盈如春风拂柳,婀娜多姿;小嫚两臂架肘,如彩蝶飞舞,给人活泼俏丽的动感。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推扇前要经过抱扇,抱扇与下身的扭应在同一节拍内完成,形成全身力的凝聚,随即动作逐渐伸展。(2)难点:推扇强调用韧劲推出,眼神不断的感觉。四、教学过程与内容(一)组织教学及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的是山东胶州秧歌。 ”提问:大家对中国民族民间舞都了解多少以及舞蹈的分类?

6、然后给学生介绍一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内容。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是从 56 个民族中提取的精华,最后形成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训练性价值的五大系、八大舞种的教材。其中五大系分为:汉族、藏族、以及朝鲜族。八大舞种分为:藏族舞、舞、舞、朝鲜舞、以及汉族舞蹈中的四个分支即东北秧歌、山东秧歌、安徽花鼓灯、云南花灯,其中山东秧歌又分为“海阳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 。为同学们讲述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二)进行新课、讲授新知识A. 基本体态:三道弯:头、腰、胯形成三道弯。注意:头和胯始终保持一个方向,同时提胯,提与头胯相反的肋骨,切勿挺胃。B. 基本动律:拧、碾、抻、韧、扭(1)脚下的“拧、碾”是一体的,脚

7、下的“拧”动,强调的是主力腿的脚掌追动力腿的脚跟,强调的是“碾”劲儿,加上膝盖的转动,强调的是钻“碾”劲儿。(2)腰部的“扭”动,强调的是对抗力,双膝往右“拧” ,腰往左回,双膝往左“拧” ,腰往右回,主力腿的膝盖往下沉,要相对要往上提,这样有一个交叉的对抗力,这种对抗力需要“韧”劲和“抻”劲完成,所以一个正丁字拧步需要“拧、碾、抻、韧、扭”来完成。(3)同时“拧、碾、抻、韧、扭”还体现在其他的动作和步法上,老师会为你们一一讲解。C.基本步法:(1)提拧步:身体面第一方位,双手自然位,音乐 2/4。准备拍 58:后撤步成合扇背手位,身体成“三道弯” 。8 哒拍:动力脚快速抬起,主力脚立半脚尖;

8、12:正丁字拧步;34:原地拧回。(2)正步:双脚加紧并齐,面向一方。(3)圆场:双脚外侧先着地,快速移动,移动范围以半步为佳。D、基本扇花:(1)扣扇:扇子放平,大拇指和小指紧扣扇骨。(2)提扇:扣扇准备,双手成反力,右手提扇至腋下。(3)单(双)手抱扇:右手握扇(开扇状态) ,从腋下用扇尖向斜后方拉出,拉到最远,然后用手腕用力拉回,抱在胸前。(4)撤步推扇:抱扇的同时吸腿,身体微含,落脚时扇子从胸前向斜上线推出。(5)推扇:右手握扇(开扇状态) ,从腋下用扇尖向斜后方拉出,拉到最远,然后用手腕用力拉回,抱在胸前;然后慢慢打开成顺风旗。推扇有三种:上推扇、斜下推扇、横推扇。(6)盘扇:前两拍

9、在正丁字的基础上,右手握扇(开扇状态)从肩部用扇尖带出,后两拍时,左手护肩位,右手在胯旁盘扇。(7)胯旁盘扇:右手握扇(开扇状态)从肩部用扇尖带出,后两拍时,左手护肩位,右手在胯旁盘扇。(8)胯旁端扇:在胯旁端扇。注意扇面放平。(三)巩固新课:推扇综合组合练习准备(4 拍) 分两组后场,一组在台右后,体对 8 方向,二组在台左后,体对 2 方向。扇子打开放于台中。18:12:一组出场垫脚迈两步成正步,高 8 字绕扇(徒手)两次。34:顺风展翅走圆场向右走小圈。58:体对 8 方向慢坐地,双腿屈膝预提左侧,双搭手轻扶左膝。28:一组舞姿不动。二组出场,动作同一组 18(无特定队形要求) 。38:

10、12:全体对 8 方向,拿扇合扇,低头,再抬头对 8 方向开扇斜上推扇。34:拉扇到胯旁端扇。56:收右腿,双膝跪地对 7 方向抱扇,右回身看 2 方向向右上推扇,再收至胯旁盘扇,臀坐腿上。 78:臀立起,体对 5 方向横推扇。48:12:回身对 1 方向,胯旁盘扇。34:体对 5 方向胯旁盘扇,左脚重心踏步站起。56:并右脚成正步,胯旁盘扇。78:左提拧步,上右脚并步扣压扇。58:14:左转身对 7 方向,撤左脚斜上推扇。56:垫脚上右脚并左脚,胯旁立扇做回扇变扣扇。 78:扣扇经前弧线向上推扇,圆场步右转一圈。68:12:对 2 方向向上左脚弓步推扇,上右脚胯旁盘扇。34:撤左脚体对 7

11、方向反握横推扇,重心前移回身对 1 方向胯旁盘扇。56:上左脚体对 2 方向推扇,右转身对 5 方向胯旁盘扇。78:体对 2 方向上推扇。78:12:左撤步成三道弯体态左转一圈对 1 方向。34:小跳磋步上推扇。56:上右脚踏步盘扇。7 :左撤步盘扇三道弯体态。8 :右腿屈膝勾脚离地,左腿半蹲两下,继续盘扇。88:12:落右脚碎步左转对 5 方向,胯旁盘扇。34:上左脚踏步,推扇至一半左晃头再接推扇。5 :左脚向 4 方向迈步,右脚上至左脚前踮脚,体对 6 方向上推扇。6 :左撤步右转身对 1 方向抱扇横推。7 :右脚向 2 方向横迈,重心跟出,胯旁盘扇。8 :左转身,并右脚,体对 4 方向斜

12、上推扇。98:12:上左脚踏步左横推扇,右脚并步胯旁盘扇。36:提拧步扣压扇两次。4 :右正丁字拧步胯旁盘扇。78:重复 12 动作。108:12:左撤步三道弯体态,上推扇。34:右撤步三道弯体态,变扣扇斜上推扇。78:上左脚并右脚体对 8 方向,胯旁立扇做回扇变扣扇,上左脚大掖步,扣扇前弧线推出。118:1:左撤步三道弯体态,横推扇。2 :左转身对 7 方向,左撤步斜上推扇。34:重心前移至右脚,快速卧鱼回身对 4 方向胯旁端扇。(四)课后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胶州秧歌的基本体态和基本动律,分别进行了基本步法和基本扇花以及综合组合的练习。 ”教师可作总结性的问题,如胶州秧歌的体态、动律以及步法和扇花等,并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再做强调。布置作业: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查找胶州秧歌与东北秧歌的异同;同时希望同学们可以多训练一下今天上课所学习的知识,但是要求同学们动作的质量而不是数量,然后掌握住胶州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并且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用心去跳舞,这样无论是舞蹈感觉还是在动作上都就会有很大的进步。今天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希望以后还可以看到大家这么积极的一面,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