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497728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规采油工程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常规采油工程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常规采油工程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常规采油工程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常规采油工程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规采油工程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规采油工程课程设计(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油工程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题 目 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设计内容与要求1. 原始数据(1)基础数据井深2146m,地层压力17MPa,油藏温度70,饱和压力12MPa,套管内径140mm,油管内径62mm,油管外径73mm,地面原油相对密度0.856,地面产出水相对密度1,标况下天然气相对密度0.7。(2)生产动态数据体积含水20%,井底流压6.26MPa,产油量6t/d。2. 设计任务(1)设计数据体积含水50%,产油量4t/d,生产气油比87m 3/t,油压 0.8MPa,套压0.2MPa。(2)任务确定泵效最大的机杆泵及其工作参数。3. 设计要求(1)通过文献查阅

2、,进一步完善确定机杆泵及其工作参数的理论依据;(2)设计成果用A4纸打印。起止时间 2009年6月28日至2009年7月11日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学生签名 2010年7月10日目 录前 言 .4一、设计内容 .5(一)基础数据 .5(二)生产动态数据 .5(三)设计数据 .5(四)设计内容与步骤 .5二、流入动态预测 .6(一)根据原始生产动态数据计算采液指数 .6(二)IPR曲线的绘制 .7(三)由设计数据和IPR 曲线计算井底流压和动液面 .8三、工作参数的确定 .10(一)作充满程度与下泵深度(沉没度)关系曲线 .10(二)初选下泵深度 .12(三)由

3、产液量和下泵深度选择抽油机和泵径 .13(四)确定冲程和冲次 .14(五)抽油杆柱设计 .14(六)计算泵效: .19(七)产量校核 .21(八)抽油机校核 .22(九)结论 .23四、最优泵效与下泵深度选择 .23(一)由产液量和下泵深度选择抽油机和泵径 .24(二)确定冲程和冲次 .24(三)抽油杆柱设计 .25(五)计算泵效 .29(六)产量校核 .30(七)抽油机校核 .31(八)结论 .32五、总结 .33参考文献 .33前 言采油工程是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的总称。作为一门综合应用学科,它所研究的是可经济有效地作用于油藏,以提高油井产量

4、和原油采收率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理论、工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技术。有杆泵采油包括游梁式抽油机井有杆泵采油和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它们都是用抽油杆将地面动力传递给井下泵。前者是将抽油机悬点的往复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柱塞泵;后者是将井口驱动头的旋转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螺杆泵。有杆抽油系统包括油层、井筒流动、机-杆-泵和地面出油管线到油气分离器。有杆抽油系统设计主要是选择机、杆、泵、管以及抽汲参数,并预测其工况指标,使整个系统高效而安全地工作。设计原则是以油藏供液能力为依据,以油藏与抽油设备的协调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和油藏潜力,使抽油系统高效而安全地工作。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是采油工程中的重要

5、组成部分。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有杆泵抽油系统的原始生产动态数据和设计数据设计来确定合理的下泵深度和最高的泵效;熟练的掌握设计的主要过程、步骤以及所涉及的个个参数的计算。同时该设计包括制作IPR曲线;计算井底流压和动液面;作充满程度与下泵深度关系曲线;初选下泵深度由下泵深度和产液量初选抽油机和泵径;确定冲程和冲次;抽油杆柱设计;计算泵效;产量校核;计算最大最小载荷、曲柄轴扭矩,抽油机校核;确定机杆泵及其工作参数。进行此次设计可以培养我们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深我们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

6、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并提高我们在查阅资料、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应用标准与规范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课程设计必须制定教学大纲,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和内容一、设计内容(一)基础数据井深2146m,地层压力17MPa,油藏温度70,饱和压力12MPa,套管内径140mm,油管内径62mm,油管外径73mm,地面原油相对密度0.856,地面产出水相对密度1,标况下天然气相对密度0.7。(二)生产动态数据体积含水20%,井底流压6.26MPa,产油量6t/d。(三)设计数据体积含水50%,产油量4t/d,生产气油比87m 3/t,油压0.8MPa,套压0.2MPa。(四

7、)设计内容与步骤1.根据原始生产动态数据和设计数据作IPR曲线。2.又设计数据和IPR曲线计算井底流压和动液面。3.作充满程度与下泵深度(沉没度)关系曲线。4.初选下泵深度。5.由下泵深度和产液量初选抽油机和泵径。6.确定冲程和冲次。7.抽油杆柱设计。8.计算泵效。9.产量校核,不满足时调整冲程和冲次返回第6或4步。10.计算最大最小载荷、曲柄轴扭矩,抽油机校核,不满足返回第4步11.确定机杆泵及其工作参数二、流入动态预测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流入动态曲线(Inf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Curve),简称IPR曲线。(一)根据原始生产动态数据计算采液指数采油指数是一个反应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泻油面积等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