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国际论坛综述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0497206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届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国际论坛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首届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国际论坛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首届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国际论坛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首届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国际论坛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首届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国际论坛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首届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国际论坛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届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国际论坛综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1月 21日 發佈日期:2014 年 11月 24日 頁碼:1/11首屆“漢代趙國與邯鄲文化” 國際論壇綜述*(首發)呂廟軍邯鄲學院文史學院摘 要 : 2014年 金 秋 十 月 , 邯 鄲 學 院 與 中 國 秦 漢 史 研 究 會 在 古 都 邯 鄲 共同 主 辦 了 首 屆 “漢 代 趙 國 與 邯 鄲 文 化 ”國 際 論 壇 。 學 者 們 緊 密 圍 繞 會 議 主題 就 趙 國 政 治 、 經 濟 、 重 要 人 物 、 學 術 思 想 、 風 俗 信 仰 等 方 面 內 容 開 展 了深 入 討 論 , 在 許

2、多 問 題 上 達 成 共 識 。關 鍵 字 : 漢 代 趙 國 ; 邯 鄲 文 化 ; 政 治 ; 江 充 ; 學 術 思 想2014年 10月 19至 21日,正值金秋十月,由邯鄲學院與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共同主辦的首屆“漢代趙國與邯鄲文化”國際論壇在中國古都邯鄲隆重舉行。來自於中國大陸、香港、臺灣、韓、日等國家和地區的 70余位海內外專家、學者彙聚一堂,圍繞漢代趙國與邯鄲文化等主要議題進行了熱烈的深入的探討。本次論壇共收到會議論文 28篇。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從趙國歷史人物、政治法令、經濟制度、學術思想文化、風俗信仰等方面內容開展討論。下面對本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

3、tp:/ 年 11月 21日 發佈日期:2014 年 11月 24日 頁碼:2/11次論壇主要情況綜述如下。一、關於漢代趙國(地)政治、經濟制度研究學者們對漢代趙國政治與經濟制度的探討是本次國際論壇主要議題之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宋超研究員試析劉濞所謂燕王“摶胡眾入蕭關”說深入考察了劉濞所謂燕王“摶胡眾入蕭關”說的目的和原因,指出吳王劉濞在“敬問”諸侯書中,刻意強調“燕王、趙王故與胡王有約” ,並為無意無力反漢燕王劉嘉杜撰出將“摶胡眾入蕭關,走長安”的進軍路線,試圖通過燕、趙將匈奴捲入七國之亂中,從而達到“與趙合謀入漢”的目的。有學者敏銳觀察到趙國經濟制度對秦代乃至漢代制度的影響。東北師範大學

4、歷史文化學院王彥輝教授的趙國土地制度與二年律令戶律的關係一文通過考察戰國時代國家授田制的內在機制、傳統及趙制到漢制的演變軌跡,指出漢初田宅制度的源頭應當是趙國的“予田宅”制度,這種制度的精神和原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漢初律的制訂。有學者對趙地叛亂原因進行了獨到的分析。湖北經濟學院法學院張功教授的邊地商人與西漢初期的趙地叛亂研究一文以邊地商人群體利益與漢政權政策的關係為切入點,探討了西漢初年邊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1月 21日 發佈日期:2014 年 11月 24日 頁碼:3/11商人群體與趙地叛亂之間的政治博弈關係。有學者從趙人進言與納諫活動獨特視角

5、,揭示其關鍵的政治策略作用。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王文濤教授的秦朝末年影響趙國政局的進言與納諫以史記張耳陳餘列傳為中心的考察一文通過對史記張耳陳餘列傳中多則耐人尋味的進言與納諫史事的分析,揭示了以武臣、張耳、陳餘等為代表的進言與納諫、拒諫活動在趙國的興亡更替和反秦鬥爭中產生了重要乃至關鍵性的作用。漢代趙國政治鬥爭嚴酷,全面認識其影響非常必要。河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閻盛國教授的漢代初期趙國政治管轄權的爭奪及其影響一文通過漢代初期景帝、武帝與趙國彭祖政治管轄權的爭奪的分析,指出這場政治管轄權鬥爭一方面為以後積累下許多處理王國問題的重要經驗,另一方面也潛伏下嚴重的政治危機。有學者從漢代行政區劃制

6、度層面,討論了其具體歷史表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趙寵亮研究員的兩漢趙國縣邑鄉里考對漢代趙國的屬縣邯鄲、易陽、柏人、襄國和尉文等及其鄉里進行了考釋。如何全面看待長城的作用和性質,有學者通過認真思考,獲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1月 21日 發佈日期:2014 年 11月 24日 頁碼:4/11新知。內蒙古大學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王紹東教授從趙長城的修築看戰國秦漢長城的雙重功能一文以秦漢趙國南、北長城為例,闡釋了長城的雙重功能即不僅具有防禦功能,而且有開拓擴張的功能;趙國長城具有雙重的功能,特別在戰國秦漢時期,開拓擴張功能更具主導性。有學者通過新材料對衛戌

7、制度的來源和特點作了精闢的分析。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黎明釗教授的肩水金關漢簡的趙地戌卒一文以新近出版的肩水金關漢簡資料分析漢代不同籍貫的戌卒遣派來邊區情況,探討了同鄉同區遣派一地,含有鄉里情結的這一饒有趣味的問題。二、關於漢代趙國歷史人物的研究在本次論壇上,不少學者對江充、王朗等漢代趙國重要人物進行了認真詳細地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前會長王子今教授的論江充重新對“趙人”出身的著名歷史人物江充進行了客觀的中肯的評價,指出江充治巫蠱案導致西漢帝國上層出現嚴重的政治危機。但是,江充執法嚴峻,不避權貴的風格在中國法制史上保留了正面形象,也曾對漢武帝時代經濟政策的確定和執行有積極的貢獻

8、。巫蠱之禍悲劇的發生,也許不應歸結于江充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1月 21日 發佈日期:2014 年 11月 24日 頁碼:5/11的“奸” 、 “邪” 、 “詐” 、 “讒” , “用心不端” ,人們應當從社會歷史文化的更深層結構尋找其原因。有學者對“趙蛇”之讖進行了辨正。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豔萍研究員的漢武帝時期的“趙蛇”之讖解析兼論漢代畫像中的“蛇”形象依據文獻記載和對漢畫像石中“蛇”形象的解析,認為班固的趙蛇之讖不單指趙人江充,實具有“微言大義” ,“趙蛇”之讖應指趙婕妤及漢昭帝。王朗是趙國歷史上值得研究的人物。王朗及王朗政權與邯鄲的關係

9、,受到了較多學者的關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劉敏教授的對王朗及邯鄲敗亡相關問題的質疑一文通過對有關史料的細緻梳理,認為王朗籍貫不在邯鄲;王朗具有為成帝之子劉子輿的可能性;打敗王朗,是更始帝劉玄詔命下多路將領合力作戰的結果,其中主要功勞屬於更始大將謝躬,正史及後世史家將之主要歸於漢光武帝劉秀是欠公允的。華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劉玲娣教授的兩漢之際王朗政權述論主要對王朗政權始末、王朗異軍突起的歷史背景、王朗何以速亡于劉秀之手以及王郎政權滅亡後邯鄲城的逐步衰落進行了論述。也有學者重新考察了趙武靈王的改革性質和內容,特別富有啟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1月 21日 發佈

10、日期:2014 年 11月 24日 頁碼:6/11示意義。日本帝京大學柿沼陽平的趙武靈王改革新探一文對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所實施的改革進行了探討,認為趙武靈王改革包括胡服改革、騎射改革、舟楫改革、建設長城為軸心的前期改革以及自惠文王開始趙國變為同時受其境內北方異民族及華夏人擁護階段的後期改革。這種前後兩期的改革與其他國家的改革有著完全不同的特質。三、關於漢代趙國地理、歷史年代考證追求真實、辨別真偽是歷史永恆的目標。本次論壇,考證之作不乏出現。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秦進才教授的群臣上酬刻石年代述論一文通過對學術界對群臣上酬刻石的六種主要年代觀點的考察,認為群臣上酬刻石比較可信的年代是漢文帝后元六年

11、、趙王遂二十二年,即西元前 158年。發現新材料,辨別其時代、認識其價值,是歷史學者一項重要基本功。邯鄲市博物館郝良真研究員的新見東漢建寧二年殘碑及對趙國的點滴記載一文詳細分析了建寧二年碑這塊東漢碑刻的文物價值,指出它為研究東漢趙國官制以及漢代隸書提供了珍貴資料。邯鄲學院圖書館張潤澤教授與鄭州大學歷史學院王自興的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1月 21日 發佈日期:2014 年 11月 24日 頁碼:7/11“平臺”地望考辨從先秦貨幣平臺三孔布入手,分析了戰國至秦漢時期的平臺縣(平臺侯國)的地望及其與平臺三孔布的關係,它和秦始皇駕崩的“沙丘平臺”並非一地。梳

12、理和厘定漢代趙國的歷史事件,有學者進行了嘗試。邯鄲學院趙文化研究中心青年學者範文華的漢代趙國編年結合古代典籍文獻與現代學者研究成果對漢代趙國歷時四百年歷史進行了細緻梳理、編次、考訂和補缺,從而較為完整地展現了漢代趙國歷史的風貌。四、漢代趙國歷史及邯鄲都城文化研究對於漢代趙國歷史及邯鄲都城文化的探討是本次國際論壇的主題。學者們進行了熱烈討論和認真分析。臺灣彰化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陳文豪教授王莽五都新探邯鄲論略通過對王莽五都異同的詳細比較,認為王莽的五都不是經濟陪都,是帶有經濟性質的區域性都會。在地理位置及產業發展上邯鄲較燕佔有較大的優勢,以中地學說來看,邯鄲地位更加明確,此為它成為五都的主要原因。

13、有學者注意到趙文化與少數民族的融合及其對文化產生影響。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史党社研究員“邯鄲命吏”側證一文利用內蒙古中南部的考古和人骨資料,論證了文獻所記的“邯鄲命吏”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1月 21日 發佈日期:2014 年 11月 24日 頁碼:8/11的基本可信,並闡述了戰國晚期北方長城地帶由趙向北移民所帶來的文化與族群的變化。有學者深刻考察了邯鄲及趙國文化在漢代文化譜系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趙凱研究員的“騎士”之藪商業之都時尚之城漢代邯鄲文化三題一文以大量的歷史事例闡明了漢代趙地尤其邯鄲士人勇於任事、銳意進取的時代精神和區域風貌

14、、邯鄲成為商業都市的有利條件以及漢代在服飾、歌舞文化方面的時尚元素,指出漢代邯鄲及趙國文化在漢代文化譜系中具有重要而獨特的地位。秦漢趙國政權此起彼伏,波瀾壯闊,曾留下深刻的歷史印痕。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趙國華教授的秦漢之際的趙國一文透過秦漢之際的社會背景,考察了武氏趙國、趙氏趙國、張氏趙國、劉氏趙國的興亡過程及其歷史的政治演變特點。韓國首爾大學金秉駿教授的西漢武帝時期以後趙文化認同之解體一文認為,趙文化符合“地區文化”的概念,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戰國時代,趙文化就在魏燕之間的地理範圍發展而興盛了;西漢武帝後,兩漢史料上消滅了趙國認同自己的意識;並檢討了趙文化逐漸解體的原因主要是漢帝國本身的指向以及郡縣制度的實行影響。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 年 11月 21日 發佈日期:2014 年 11月 24日 頁碼:9/11趙國在歷史上音樂舞蹈的興盛,曾一枝獨秀。杭州師範大學黃宛峰教授的漢代“趙女鄭姬” 、 “鄭衛之音”的實指與泛華一文對漢代“趙女鄭姬” 、 “鄭衛之音”之說進行了細緻探討,通過其實指與泛化揭示了三晉舊地在漢代所傳承的某些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漢代社會的音樂觀、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