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0491064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工科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 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 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理工科各教学指导委员会以研究课题立项的方式,开展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学科专业教学规范和编制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引导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指导学科专业评估。2003 年 12 月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理工科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立项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41 号)文件精神,20002005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高教司的指

2、导下,立项研究制定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与水力学)教学基本要求,并完成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的初稿。2006 年教育部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后,20062010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按照教育部高教司关于批准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立项的通知(教高司函2005246 号)文件精神,立项进一步修订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7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又召开了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规范研制工作会议,部署理工科专业规范及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研制工作。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

3、员会根据会议精神,在上一届教指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征求不同层次学校第一线教师的意见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的意见,对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做了进一步完善。这里印发的理工科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就是由两届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历时 5 年制定的 12 份教学指导性文件。研制指导性专业规范与教学基本要求是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切入点,是研究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考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的要求,并且把多年来的教学改革成果吸收到专业规范与教学基本要求中,以期推动教

4、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断改革,形成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新机制。基本要求是教育部下文指示批准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编制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对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最低要求,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中都给出了课程的建议学时,供各高等学校在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作为参考的依据,希望各高校力学基础课程的学时都不低于这一建议学时数。不同层次的学校在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本校的要求,制定本校的教学的质量标准,体现本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A 类)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理论力学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同时是一门对工程对象进行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的技术基础课,在诸多工程技术领域有着

5、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相关的后继课程以及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必要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二、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基本部分(一)静力学1掌握工程对象中力、力矩、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以及力偶矩及其投影。2掌握约束的概念和各种常见约束力的性质。能熟练地画出单个刚体及刚体系的受力图。3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包括

6、平行力系中心的概念及其位置计算的方法。掌握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各类力系的主矢和主矩。4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平衡条件。能熟练利用平衡方程求解单个刚体和刚体系的平衡问题。了解结构的静定与静不定概念。5掌握滑动摩擦、摩擦力和摩擦角的概念,了解滚动摩阻的概念。能熟练地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刚体系的平衡问题。(二)运动学1掌握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地求解与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2掌握刚体平移和定轴转动的概念及其运动特征,以及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能熟练求解与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

7、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3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点作复合运动时的速度合成定理与加速度合成定理及其应用。4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速度瞬心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能熟练求解与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5会综合判定平面机构各构件的运动特征,并会对其进行与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问题的分析。(三)动力学1掌握建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以及质点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2掌握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了解刚体惯性积和惯性主轴的概念,会判定简单情况下刚体的惯性主轴。3能熟练计算质点系与刚体的动

8、量、动量矩和动能;并能熟练计算冲量、冲量矩、力的功和势能。4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和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律,并能熟练综合应用。5掌握建立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方程的方法。会应用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求解有关简单问题。6掌握达朗贝尔惯性力的概念,掌握刚体平移、具有质量对称面的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方法及简化结果计算。掌握质点系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并会综合应用。了解定轴转动刚体动约束力的概念及其消除条件。7掌握虚位移、虚功、自由度、广义坐标和理想约束的概念。掌握质点系虚位移原理,并会综合应用。专题部分(一) 刚体定点运动1掌握

9、刚体定点运动欧拉角、角速度矢量和角加速度矢量的概念。会计算与定点运动刚体角速度与角加速度及刚体上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2掌握建立刚体定点运动欧拉动力学方程的方法。了解陀螺近似理论、陀螺力矩和陀螺效应的概念。(二) 碰撞问题1掌握碰撞问题的特征及其简化条件。掌握恢复因数概念。2会求解两物体对心碰撞以及定轴转动刚体和平面运动刚体的碰撞问题。(三) 离散系统的振动1能熟练计算单自由度线性系统振动的频率,了解系统的幅频特性。2掌握建立二自由度线性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的方法。了解主振型、主振动和主坐标的概念。3了解临界转速、隔振和动力减振的概念。(四) 运动学问题过程分析1掌握刚体运动的位形、速度与加

10、速度的概念。掌握刚体上点的运动与刚体运动间的关系。2掌握建立刚体系位形、速度与加速度运动学约束方程的方法。3会应用刚体系运动学过程分析方法。(五) 动力学问题过程分析1掌握用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刚体系封闭动力学方程的概念。2会应用动力学过程分析的方法。3了解拉格朗日乘子与理想约束力的关系。(六) 非惯性系下的动力学1掌握非惯性系下惯性力的概念,会应用非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2了解非惯性系下质点系(刚体)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及其应用。(七)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1掌握系统位形、速度与加速度约束方程的概念及建立的方法。2掌握建立质点系或刚体的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3会应用第

11、一类拉格朗日方程。(八) 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1掌握广义力、拉格朗日函数的概念,并会计算广义力和拉格朗日函数。2会应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3会求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的首次积分。(九) 哈密尔顿原理1掌握变分的概念。掌握哈密尔顿原理。2掌握正则变量的概念。会应用哈密尔顿方程。 三、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在以下能力上得到培养:1建模能力:具有将简单实际问题抽象成为质点、质点系、刚体或刚体系力学模型的能力,并具有根据力学基本原理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的能力。2分析能力:具有对力学模型的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性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能力。3自学能力:具有借助理论力学教材与相关参考资料自主学习本课

12、程相关知识的能力。 四、几点说明1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 类)适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土木、动力、水利、车辆、采矿、船舶、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等类专业。其教学基本要求包括基本部分和专题部分。上述专业除必修基本部分全部内容外,还需至少选择必修两个专题内容。2应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习题课、讨论课及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学时上应有适当比例。要保证课外习题和作业的数量与难度。鼓励各校创造条件开设实验课。3教学基本要求中对各部分内容的要求程度由高到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掌握”、“熟练”;第二层次是“会”;第三层次是“了解”。4在教学中应科学地采用多种教学媒体,充分利用试题库,有效运用现代化教

13、学手段。 5建议学时:教学基本要求中的基本部分建议 64 学时;专题部分建议 16 学时。“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B 类)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理论力学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同时是一门对工程对象进行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的技术基础课,在诸多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相关的后继课程以及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必要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二、课程的基本

14、内容与要求基本部分(一)静力学1掌握工程对象中力、力矩、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以及力偶矩及其投影。2掌握约束的概念和各种常见约束力的性质。能熟练地画出单个刚体及刚体系的受力图。3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包括平行力系中心的概念及其位置计算的方法。掌握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各类力系的主矢和主矩。4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平衡条件。能熟练利用平衡方程求解单个刚体和刚体系的平衡问题。了解结构的静定与静不定概念。5掌握滑动摩擦、摩擦力和摩擦角的概念。能熟练地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刚体系的平衡问题。(二)运动学1掌握描述点运

15、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地求解与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2掌握刚体平移和定轴转动的概念及其运动特征,以及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能熟练求解与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3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点作复合运动时的速度合成定理与加速度合成定理及其应用。4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速度瞬心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能熟练求解与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的问题。(三)动力学1掌握建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以及质点动

16、力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2掌握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了解刚体惯性积和惯性主轴的概念,会判定简单情况下刚体的惯性主轴。3能熟练计算质点系与刚体的动量、动量矩和动能;并能熟练计算冲量、冲量矩、力的功和势能。4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和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律,并能熟练综合应用。5掌握建立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方程的方法。会应用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求解有关简单问题。6掌握达朗贝尔惯性力的概念,掌握刚体平移、具有质量对称面的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方法及简化结果计算。掌握质点系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并会综合应用。了解定轴转动刚体动约束力的概念及其消除条件。专题部分(一) 虚位移原理掌握虚位移、虚功、自由度、广义坐标和理想约束的概念。掌握质点系虚位移原理,并会综合应用。(二) 碰撞问题1掌握碰撞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