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 (小导洞爬坡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488897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 (小导洞爬坡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 (小导洞爬坡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 (小导洞爬坡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 (小导洞爬坡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 (小导洞爬坡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 (小导洞爬坡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 (小导洞爬坡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 XX 铁路 XX 标XXX 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文件编号: 版 本 号: 受控编号: 编 制: 复 核: 审 核: 批 准: 有效状态: 中国中铁中国中铁 X 局局 XX 铁路经理部铁路经理部2011 年年 6 月月1目 录1 编制依据 .22 工程概况 .23 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小导洞爬坡法) .33.1 总体施工方案 .33.2 斜井交叉口段施工 .53.3 斜井转入正洞施工 .63.4 正洞台车及二衬施工 .74 斜井排水 .75 三管两线布置 .86 斜井转正洞方案实施阶段主要劳动力计划表 .87 斜井转正洞方案实施阶段主要机械计划表 .98 质量控制措施 .99 安全保证措

2、施 .102XXX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4)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TB10108-2002)(5) 张唐铁路张家口至唐山 ZTSG06 标段XXX 隧道设计图(6) 张唐铁路张家口至唐山辅助坑道衬砌参考图 (张唐施隧参 06-0106-45)(7) 张唐铁路张家口至唐山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参考图(无砟轨道) (张唐施隧参 02-0102-65)2工程概况XXX隧道设计为双线隧道,线间距4.0m,进口里程为DK395+

3、986,出口里程为DK402+390,中心里程DK399+188,隧道全长6404m。隧道DK397+587.97DK399+563.43位于左偏曲线上,左线半径R=3000m,右线半径R=3005m;DK402+355.94出口位于右偏曲线上,左线半径R=2000m,右线半径R=1995.6m;其余皆在直线上。隧道纵坡为人字坡,大部分为上坡,仅出口段为下坡。坡度分别为5.1、坡长1500m;4.9 、坡长2050m;5.1、坡长2700m;-3、坡长300m。本隧斜井与正洞线路交会里程为 DK398+360,交叉地段正洞设计为级围岩,交会处隧道正线路肩高程为 66.032m,斜井长 L=48

4、7m,斜井与线路平面交角为 84.8。斜井内坡段最大坡度为 10,综合坡度8.81,斜井内轮廓宽 5m,高 6.02m,单车道设置;每 70m设一处错车道,按双车道设置;斜井与正洞交界处按双车道设置。斜井不作为永久结构,施工完毕后斜井与正洞相交处设不小于 3m厚 C25片石砼封堵,斜井井口设 5m厚 C25片石砼封堵。3根据施工图设计和施组安排,斜井进洞后以出口(唐山)方向作为主攻方向,承担 1800m施工任务;往进口(张家口)方向为副攻方向,承担 1200m施工任务。斜井段、斜井进入主洞处设计图纸为级围岩,但根据目前掌子面围岩和 TSP超前地质预报探测结果分析,斜井进入主洞处实际为级围岩。3

5、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小导洞爬坡法)3.1 总体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围岩情况,斜井进入正洞施工地段拟采用“小导洞爬坡法”施工。斜井施工至与正洞交界后,以圆曲线形式转体进入正洞,同时上坡开挖至正洞拱顶高程,并继续沿相同方向掘进一定距离;形成作业空间后,转向相反方向施工,扩挖临时支护达到正洞标准断面。临近正洞边 10m段斜井设计为级围岩,拟降低一级按级围岩双车道加 I12.6工字钢架支护,具体支护参数:I12.6 工字钢架,1m/榀;拱部 25 中空锚杆,L3m(环 1纵 1m) ;边墙 22 砂浆锚杆,L3m(环 1纵 1m) ;拱墙 6*8(20*20cm)纵、横向挂网;C25 喷砼15cm厚。

6、斜井与正洞交界处喇叭口采用 3榀并联 I20a工字门架加强,并做为正洞钢架落脚支撑。斜井转入正洞采用单车道斜井,可根据围岩情况调整断面尺寸,小导洞爬坡,按照斜井级围岩措施加固,拱部 25 中空锚杆,L3m(环1.5纵 1.5m) ;边墙 22 砂浆锚杆,L3m(环 1.5纵 1.5m) ;C25 喷砼 10cm厚。正洞段实际为级围岩,正洞交叉 DK398+345.2DK398+374.2段29m拟降低一级按级围岩加 I16工字钢全环钢架支护,具体支护参数:I16工字钢架,1m/榀;拱部 25 中空锚杆,L3m(环 1.2纵 1.2m) ;边墙 22 砂浆锚杆,L3m(环 1.2纵 1.2m)

7、;拱墙46*6(25*25cm)纵、横向挂网;C25 喷砼 20cm厚。XXX隧道斜井转正洞“小导洞爬坡法”总体平面图和纵断面图分别见图 1、图 2。图 1斜井转正洞“小导洞爬坡法”总体平面示意图5图 2斜井转正洞“小导洞爬坡法”纵断面图63.2斜井交叉口段施工3.2.1斜井开挖至距正洞开挖轮廓线 10m即 1斜 0+13.54时,按级围岩双车道措施进行加强支护,如图 2、图 3所示;由于进正洞后需往两头掘进,交界段 3m范围内喇叭口断面加宽至 9m,高度不变,采用异型钢架支护。图 3 斜井加强支护段平面图3.2.2斜井与正洞交界处采用 3榀并联 I20a工字门架加强,并做为正洞钢架落脚支撑,

8、保证相交地段三维受力状态围岩的稳定。斜井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与正洞初期支护施工平齐,以便支撑正洞拱部初期支护。如图2、图 4所示。图 4 斜井门架图73.3斜井转入正洞施工图 5 斜 井 与 正 洞 相 交 处 施 工 程 序 图施工顺序 示意图 说明一1、斜井掘进至正洞开挖轮廓线后,在交叉口处施作加强支护及斜交口处支撑门架。按确定的曲线半径(12m)测设中线。2、向出口方向开挖一处爬坡导坑。3、爬坡导坑定为级围岩单车道断面,视岩体情况可进行调整。4、交汇段斜井及时施做二次衬砌。二1、按导洞断面,在 DK398+360DK398+374.2 段斜向上挑顶 2.77m 开挖至正洞拱顶,坡度19.5

9、%。2、开挖爬坡道,直至爬坡道拱顶标高达到正洞拱顶标高。3、爬坡导坑支护参数按照斜井级围岩支护设计参数施工。三1、开挖到导洞顶和正洞顶位于同一高程后(DK398+374.2);继续向该方向(出口方向)按级围岩台阶法开挖、支护参数施工正洞上台,在 4m范围内扩挖至正洞上台断面;再施工 6米后,喷砼封闭掌子面。四1、然后调头往进口方向,按正洞级围岩台阶法开挖、支护参数施工正洞上台,斜井地段扩孔至正洞上台尺寸,循环进尺 2m。2、施工中可根据需要开挖过斜井 10m后至DK398+345.2,暂停该方向(进口方向)开挖,并喷射砼封闭掌子面,再回头按正常工序进行正洞出口方向的开挖及初期支护。五1、正洞落

10、底施工,并及时进行正洞仰拱施工,以便初期支护与仰拱尽早成环,确保施工安全。2、按照台阶法双向掘进,加强地质超前钻探及监控量测工作。3.3.1 斜井施工至正洞 1斜 0+03.54处,按 R12m 半径左转入正洞,斜井拱顶爬坡导坑正洞 正面图斜井正洞拱顶爬坡导坑(爬坡导坑纵断面)图 坑坑坑导坑爬坡上弧导坑锁脚锚杆锁脚锚杆8DK398+360DK398+374.2段为爬坡段,导洞按单车道级围岩断面尺寸及支护参数施工,可根据围岩情况调整尺寸。3.3.2 爬坡道按 19.5%坡度上挑 2.77m后达到达到正洞拱顶标高,可根据岩体情况及机械施工需要进行调整,以加快爬坡导坑施工进度,减少不安全因素为原则。

11、3.3.3完成爬坡后,按照线路设计坡度向出口方向按级围岩支护参数,台阶法开挖上台,在 4m范围内扩至正洞上台断面,继续施工 6m后,喷砼封闭出口方向掌子面。3.3.4反向往进口方向开挖正洞,爬坡段、斜井口段、并往进口延伸10m,DK398+345.2DK398+374.2 段 29m按级围岩支护参数,扩孔至正洞断面尺寸,循环进尺 2m。3.3.5正洞上台施工过斜井 10m至 DK398+345.2后,上台正洞落底施工,及时进行正洞仰拱浇筑,以便初期支护与仰拱尽早封闭成环,确保施工安全。3.4正洞台车及二衬施工交叉段下台落底后,按台阶法双向掘进施工,进口方向下台开挖支护过斜井口 35m至 DK398+320.2后停止开挖,封闭掌子面;在该段拼装衬砌台车。出口方向按台阶法开挖支护,仰拱及时跟进,级围岩仰拱初期支护距掌子面不超过 35m,二次衬砌不超过 90m。衬砌台车拼装完成后,首先施作临近斜井口进口侧一环二次衬砌,再施作临近斜井口出口侧一环二次衬砌,完成后,第一台衬砌台车向出口方向跟进衬砌施工。进口方向衬砌一环后,按台阶法继续开挖支护,形成工作面后,在进口方向拼装第二台衬砌台车,向进口方向跟进衬砌施工。4斜井排水为保证斜井水流不排入正洞,在 1斜 0+15处右侧边墙开挖一处集水坑,铺底面设一条截水沟将左侧水沟引流至集水坑中,并设置 8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