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488819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9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二一年九月1目录摘 要 .4第一部分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 .6一、制定依据 .6二、制定目的 .6三、试点原则 .8第二部分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 .9一、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9(一)工作目的。 .9(二)工作目标。 .9(三)工作机制。 .9(四)监测范围。 .9(五)监测点分布。 .9(六)试点医院选择标准。 .10(七)监测对象。 .10(八)监测工具。 .10(九)监测内容。 .10(十)报告流程。 .12(十一)监测原则和要求。 .13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的机构组成及任务分工 .

2、15(一)试点医院。 .15(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6第三部分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 .21一、背景 .21二、工作目标 .21三、报告范围 .21四、现报告系统与原报告系统的区别 .22五、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的工作流程 .22六、报告体系机构组成及各部门的任务分工 .23(一)医疗机构。 .23(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3(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4第四部分 质量控制 .26一、提高医护人员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判断能力 .26二、降低漏报率 .26三、多级审核 .27附表 1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

3、事件报告卡 .29附表 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流行病学调查标准 31附表 3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322摘 要本工作手册是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 2010 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通知(卫办监督发 201020 号)文件要求而制订,适用于 2010 年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本手册包括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和质量控制四部分内容。2010 年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 告系统是在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定 31

4、2 家医疗机构(每个省选择 10 家县级及以上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 家医院),以医 疗机构为监测报告主体,以 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依托,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为技术总负责,实现医疗机构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无缝连接,创建与食品相关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与报告网络。2010 年本着 边建设、边规范、边提高的宗旨,主要任务是以上述 312 家医院为试点,启 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规范报告内容和机制,理顺报告流程,建立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为进一步扩展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 监测与报告范围提供依据。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是在部分省(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食物中毒报告网络的基础上,对监测目的、 报告主体、 监测范围上进行拓展与完善。形成在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 辖市)范围内以搜集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信息为目的的疾病报告体系,为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在各级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处置工作后,按照既定的格式填报报告表, 实现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和县(区)四级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网络直报;同时将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中,已明确认定的食源性健康事件纳入食源性疾病(包括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