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的职业防护.ppt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488733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的职业防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的职业防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的职业防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的职业防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的职业防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的职业防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的职业防护.ppt(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的职业防护,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婷,什么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是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其中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最为常见。 据相关研究表明:锐器伤占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80%。,在你和你的同行中便会发生一次职业暴露,便有一名医护工作者被污染针头扎伤,也就是每年将有近百万次针头扎伤事故发生,每30秒钟,每30秒钟,每30秒钟一次,Jaret,Peter .Immune System: The Wars Within. National G

2、eographic. June 1986, pp701-734.OSHAs final bloodborne pathogens standards:A special briefing.Washington: U.S. Department of labor. Reprint:American hospital association.Feb 1992.,HIV: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病毒,形象的说,在一个标点符号里足以容下2.3亿个病毒。1,HBV:1毫升HbsAg(+)血液中有1亿个感染剂量。2,2.3亿,病毒传播差异,我们必须重视职业性血液性疾病感染的危险。也许你所接触的病人群体导致你感染

3、的机率是较低的,但不可忽视的是,仅被一只病人用过的针头扎伤,就有可能引发你被感染。,Berry A, Greene E. The risk of needlestick injuries and needlestick-transmitted diseases in the practice of anesthesiology. 1992; 77:1007-1021,针刺伤后的感染机率,HCV2.7%,HIV0.3%,HBV6-30%,HbsAg(+) 27-43%,关于针刺伤(美国护士学会数据),每年医护人员遭受60万至100万次针刺伤。这些职业暴露可能导致乙肝,丙肝,以及艾滋病。 每年至少

4、有1000位医护人员由于针刺伤和锐器伤受到严重的感染。在病房工作的注册护士持续地受到无法抵御的职业暴露的危险。针刺伤是可以被预防的。超过80%的针刺伤是可以通过防针刺伤的装置或产品来预防的。(1992年以前)少于15%的美国医院使用安全型的针头装置和系统。199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署针对所有的医护人员发布了一项警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使用无针的输液装置。这个警示只是推荐而不是命令。因此,医护人员没有法律义务去履行。第一个安全针的设计在70年代获得专利,随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署批准了超过250项的安全型的装置进入市场。超过20种其他感染通过针刺伤传播可能被携带或传播,包括:肺结核、梅毒、

5、疟疾和疱疹。,医护人员感染HIV的数据分析(美国1993报导),美国CDC从1983年开始,截止1993年6月30日,共收到1891起医护人员感染HIV的报告,刺伤事故发生地点/时间的分析(美国1993年报导),发生地点和时间等问题是不可忽略的。收集、分析刺伤事故数据是为了更有效地控制这种职业危险的发生。,美国CDC从1983年开始,截止1993年6月30日,共收到1891起医护人员感染HIV的报告,你知道病人是否感染?冰山图,不要认为只有在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个体才具有传染性。很可能,一个被感染的人看上去和健康人一样。,“如果让我说是在哪一次操作中感染的,我哪里说得清,我们做护士的接触病人血

6、液、体液的机会太多了!” 一名职业获得性艾滋病护士,原 因,教育和培训不到位个人工作粗心、存在不正确的操作习惯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心理因素防护设施欠缺,刺 伤 相 关 因 素,刺伤深度 深度刺伤引起感染几率大于浅度刺伤不同器械和被污染液体的量 中空针头沾染的血量大引起感染几率大于缝针和刀接触路径 针刺感染大于粘膜接触时间长短 被与病人刚接触后的锐器刺伤引起的感染几率大于放置数小时后锐器,抽血:拔出针头时,职业暴露常见原因,抽血,分离输液器时,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他人员突然移动时,收拾、处理用后污物,职业暴露常见原因,直接接触,标准预防原则,是指护士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以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

7、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护士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措施,标准预防措施1 手套,手套作为标准预防的措施之一,为了预防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是必须使用的。 戴手套时接触的由针头转移的血量减小50%。,标准预防措施1 手套,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戴手套的进行操作次数越多就越习惯在开始操作时戴手套。治疗过程完毕和整体处理完毕后摘手套,摘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还应进行手消毒。保持手套的完整。,标准预防措施1 手套,手套作为标准防护的措施之一,为了预防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是必须使用的。 但是: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标准防护的措施2手卫生,来自皮肤的

8、致病菌是感染的重要来源,经手接触是医院感染的最重要途径。 手卫生是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有效控制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标准防护的措施2手卫生,1、实施临床操作前、后应洗手,戴手套前和脱下手套之后也需洗手。2、实施输液治疗过程中操作者不允许戴假指甲,或使用其他指甲产品。3、操作者手上有可见体液、血液或可疑手被污染,应立即用皂液和水进行洗手。4、消毒后的输液穿刺部位不要用手再进行触诊,除非进行再消毒。5、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6、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或使用液体洗手液,盛放容器要保持清洁。7、在没有流动水洗手,并无明显体液、血液污染的情况下,也可使用手消毒液。,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

9、南与实施细则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之手卫生推荐意见,标准防护的措施3防护用具,操作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时,应戴防护镜和穿隔离衣,可以减少血液、体液感染的机会。,标准预防的措施4安全输液工具,安全真空采血系列,标准预防的措施4安全输液工具,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标准预防的措施4安全输液工具,BD优赛TM分隔膜密闭式安全接头,标准防护的措施5 锐器、危险材料和危险性废弃物的处理,1、将所有受血液、体液污染的感染性废物放入专用黄色医疗垃圾袋中。2、损伤性废物丢弃于防渗漏、防穿刺、不能打开的锐器盒中。3、锐器盒不能重复使用,锐器不可折断或弯曲。4、所有锐器盒,应贴有医疗废弃物警示标识,并标明

10、损伤性废物。5、锐器盒放置在方便护士使用并易于丢弃的地方,由专人负责清理。,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之锐器、危险材料和危险性废弃物的处理细则,标准防护的措施5 锐器、危险材料和危险性废弃物的处理,6、护士操作时应将锐器盒带到患者床边。7、锐器盒盛装锐器达到3/4时,应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封口紧密严实并做标识。8、规范处置损伤性废物,安全操作不回套针帽,并将血液污染的针头置于锐器盒中。9、禁止用手直接传递或清理损伤性废物。10、接触潜在感染材料或被锐器刺伤后应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填写锐器伤登记报告表。11、医疗废物的处理,采取三联单制度,资料保存3年。,输液治疗护

11、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之锐器、危险材料和危险性废弃物的处理细则,标准预防的措施6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措施,1、立即由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2、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3、用75%的乙醇或0.5%碘伏,对创面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4、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5、如被H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之锐器、危险材料和危险性废弃物的处理细则,24h内,越早越好 由暴露者本人决定,标准预防的措施7 预防性用药方案(建议),预防性用药方案,小时内注射

12、200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一个月后开始乙肝疫苗全套接种,预防性用药方案,目前尚无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措施戊型肝炎疫苗免疫球蛋白已被证实无效采用恢复期病人的血清或流行区供血员的血清制备免疫球蛋白的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干扰素:a-干扰素300万单位,连用天。,梅毒预防性用药方案,用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次,共3次;(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预防性用药方案,按南防艾办【2010】25号文件要求,由上级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处理小组及时对暴露感染的危险度进行调查评估,告知当事人有关利益和风险,并与当事人咨询、沟通后,在知情同意和充分考虑利弊的基础上由当事人自愿选择是否预防用药。一旦决定用药,越快越好,应当在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立即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南宁市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处理小组24小时联系电话: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679907(上班时间) 2430765(下班时间)青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790740 18978825726,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