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481283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殖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养殖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养殖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养殖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养殖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殖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总 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 项目名称*养殖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改建项目1.1.2 项目承办单位*养殖场法人代表:1.1.3 项目拟建设地点*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2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养殖场始建于 2004 年,企业性质为个体,目前企业资产总额 130 万元。养殖场占地面积 6776 平方米,建筑面积 2000 平方米,有现代化猪舍 6 栋,1750 平方米。现有职工 5 人,其中场长 1 人,技术员2 人,饲养员 2 人,后勤人员 1 人。现在年出栏育肥猪 700 头;有美系、长白、大白、杜洛克四个优良品种。2养猪场各种设施齐全,自动化程度较高,管理

2、严格,生猪生产按照标准化生产规程进行。猪场内现有配电容量 100 千瓦,可保证项目用电。有自备供水 2 眼,水质良好,可满足人畜饮水需要。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养猪场已在*有较大的知名度,经*畜牧水产局检查验收合格,颁发了种畜禽生经营许可证。2007 年引进了高科技瘦肉型种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养殖户,促进了商品猪的发展,对提高*生猪生产产业化整体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1.3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 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 号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4、国务院关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决定5、

3、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菜篮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通知6、*关于畜牧业“主辅换位”战略规划的实施方案7、 *动物防疫条例8、 *畜牧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9、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310、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1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12、建设单位提供的作为编制依据的数据和资料13、可研报告编制的有关规范要求1.4 可研报告编制的范围1、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项目建设区情况3、项目建设的内容4、项目技术方案5、项目环境保护与消防6、项目定员和进度设想7、项目投资估算和经济分析1.5 编制原则本着“科学、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布局,保护生态环境,以增加农民收入

4、为核心”的指导方针,树立健康的养猪理念:生态养殖、科技养殖、防控养殖;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本地实情出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明确建设思路。按照 2010 年*农业规划的要求,即农业发展要服4务于畜牧业,畜牧业的比重达到倒三、七水平,起码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完成主辅换位。 1.6 研究结论1.6.1 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及省县发展畜牧业的具体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国家“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方针。本项目从当地实际出发,改善村容村貌,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坚持节约和集

5、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体现地方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区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畜牧业生产基础较好,技术力量雄厚,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明确,节约建设投资,建设规模适中。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专业化养殖”的路子,带给农民实惠、增产增收,本项目对区域社会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综上所述,项目的各项财务指标较好,表明项目投资效益好,有较强的偿还贷款能力和资金回收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该项目生产基地扎实,市场需求宽广,技术决策定位和设施配置合理,结构功能多样化,因此,系统弹性好,互补作用强。本项目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是可行的,通过努力,可以完成本项目。1.

6、6.2 建议5建议在项目建设及建后运行中,要注重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引进人员,提高人员素质,扩大生产规模,完善经营机制,确保企业效益,进而拉动本地区农牧业发展,做到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条件和必要性2.1 项目建设的背景近年来,全国各地猪肉价格普遍上涨,带动相关农副产品、食品价格一路上扬。鉴于生猪供应的严峻形势,国务院及各部委、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生猪生产、稳定猪肉价格。我国是世界上养猪大国,养猪业一直是我国畜牧业的传统产业。“粮猪安天下”。生猪产业是一个攸关国计民生的大产业,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农业增效的一条重要

7、途径,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养猪业在畜牧业中占主体地位,大力发展养猪业,有利于调整农业与畜牧业结构,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粮食资源,大力发展养猪业符合*实施的“畜牧业振兴计划”的根本要求,能够增加对无公害猪肉食品的市场供应量,适应广大消费者的普遍餐饮习惯。6从国内农业与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与国际市场前景来看,大力发展肉猪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畜产品竞争,符合国家有关发展畜牧业的产业政策。2.2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在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畜牧业

8、,大力推进健康养殖;省委、省政府也提出要实施粮牧“主辅换位”战略,为把农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06 年生猪价格长期低迷以及目前生猪价格持续高涨,都引起国家高层领导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养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提出了扶持生猪生产,包括建立能繁殖母猪补贴制度,推进能繁殖母猪保险工作,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等;建立和完善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包括强化生猪防疫,对影响生猪生产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以及防疫扑杀补贴等共有八条,简称国八条。农业部也提出关于进一步提高生猪生产水平的技术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公安

9、部、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等各部委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提出了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改善,对猪肉的消费将持续增长,养猪产业依然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养猪产业是农村经济的中轴产业,它下连种植业,上连加工企业,发7展养猪产业可以转化余粮,通过过腹增值,增加农民收入,并能加快加工企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在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及需进行调整的形势下,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是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最现实、最便捷途径,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障。*地区处于世界玉米带,属于典型的

10、农业大区,粮食作物稳定高产,农业产品品种多,是*重要的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物质基础稳定,饲料资源丰富;建立生猪养殖场饲料供应有保障。养猪业是*地区畜牧业的主导产业,有多年养殖的传统,积累了丰富饲养经验,区域优势明显。从国内来看,目前我国已进入建设小康社会初期,随着人们收入的逐年增长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食品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主食消费需求减少,畜产品消费需求大幅度增加是一种必然趋势,中国作为习惯消费猪肉的大国,猪肉产品市场增长空间仍然很大。受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猪肉也一直是我国居民主要的肉类消费品。按照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预测,到 2010 年,人均肉类消费量达到

11、70 千克,其中猪肉为 45 千克(占 65%左右)。从国际形势来看,我国入世之后,国内的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相比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其中猪肉价格低 60%,猪肉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和很大的出口发展空间。8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中,国家高度重视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提出将畜牧业尽快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养猪业属畜牧业中最大的行业,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 70%。发展养猪业是促进农业产品经济结构调整,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规模化是生猪养殖业的基础。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做大做强*养猪产

12、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地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形成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提高农产品食用安全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地区农村种植业以玉米为主,农产品的生产过分依赖化肥,导致土壤结构变化,土地板结,有害残留物积蓄等。通过建设本项目的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可提供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用量,使土壤有机质增加,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及质量,带动周边乡镇养殖户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循环模式,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通过本项目建设,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理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为农田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牧良

13、性发展。因此,本项目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立项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可行的。9第三章 自然和现状概况*镇围绕“特色立镇、转移富民、牧业兴镇、工业强镇”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的推进“四个换位”,努力构造沿江稻、沿路果、近郊菜、远效牧的格局,全力做好畜牧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建设等各项工作,促进镇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2006 年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 23465 万元,同比增长 7%,总收入完成 19936.9 万元,同比增长 7%,人均可支配收入 3896 元,同比增长 11.5%。3.1 种植业生产*镇依托资源优势,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是落实

14、“特色立镇”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以丰富中心城市群众的饮食多样化要求为主攻,以绿色健康为导向,充分发挥镇“沿江、围城、沿路”的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米、特色菜、优质果”生产,辟建了大五福玛村、稻田村、黎光村、三岱屯绿色水稻生产基地,种植面积 2.25 万亩,在绿色水稻生产,以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为保障,以创品牌为措施。在技术引进上先后引进了单株超10稀植钵育摆栽、抛秧和富硒米生产等先进技术,现钵育摆栽面积达到 95%以上,富硒米种植面积达 1.2 万亩,先后引进粘稻、黑稻、香稻、东农 V10、东农 V7 和富士光等名优特新品种,全面提升了水稻的单产和品质。在创新品牌上,已注册“溪水”牌无公害富硒

15、米、“福齐”牌水晶米等品牌。现全镇大中小型农机具以达 1506 台套,其中大型农机具已达到 122 台套,使全镇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截止目前统计,全镇机电井总数达到 3350 眼,喷灌设备达 593 套,抗旱桶 813 个,可实现灌溉面积 7 万亩。通过实现良种科技入户工程,蔬菜种植全方位推广了黄瓜嫁接、茄子嫁接、高效节能日光照温室生产,反季节栽培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特色菜生产技术。共落实特色菜 4000 亩,无公害蔬菜3000 亩,引进新品种 15 个,新增蔬菜大棚 50 个,40 亩,新增日光照温室 20 栋,10 亩,全镇棚室生产面积达 4380 亩,棚室小区 8 个,日光照节能温室达

16、 420 栋,210 亩,为申报绿色食品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在科技入户的工作中,重点抓了提高农民素质的科普培训活动,2007 年,全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 22 期,培训 1427 人,举办农民科技节一次。共向农民发入科技资料 3100 份。3.2 畜牧业发展*镇在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上,以牛经济为重点,以激发奶牛产业化发展活力,创建奶牛发展环境,借助外力,深挖潜力,不断促进全镇以奶牛产业为主的畜牧快速发展为目标,认真抓了畜牧11业发展、园区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使镇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6 年全镇奶牛存栏 13400 头,增长 18%。其中,黄肉牛存栏量2830 头,增长 34%;生猪存栏 11400 头,增长 1.8%;肉鸡存栏量 25万只,蛋鸡 9.5 万只,山绵羊存栏 3450 只,年产鲜奶 2.88 万吨,增长 6%,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