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481235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第一部分 整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全套教材的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共分四个学习目标发展领域1、知识与技能2、数学思考3、解决问题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围绕这四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之下,我们按照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四个学习领域(1、数学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统计与概率;4、实践与综合应用。)为学生创设学习的素材,提供有价值的数学。通过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本套教材编写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想用教材提供一个学习的样例,使我们的老师能在改变自己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 1、自主探索,2、合作交流,3

2、、猜测验证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尤其是一种学习品质的形成。第二部分 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教材首先提供了编者大朋友与读者小朋友的一段对话(类似的对话在一册教材中也有) 。如果说第一册体现了“数学就在我身边”,那么这一册体现了这样一个主题:“数学真有趣”。这也是教材编写的一个特点,它是学生的一个伙伴,将伴随孩子进入数学。具体内容我们根据课标中的四个学习领域来介绍: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百以内数的认识 )从第一册的 20 以内数的认识扩展到百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 加与减 (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这是用的我们成人交流的

3、语言,学生学习时用教材上给的一个个活动性语言来代替,如“采松果”、 “拔萝卜 ”等,用活动的主题来体现。第五单元 加与减 (二)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第七单元 加与减(三) (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第六单元 购物 (元、角、分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 (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厘米和米的认识)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图的直观认识)本套教材编写遵循着立体平面立体这一过程,在一册认识立体图形,这册认识平面图形。三、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 统计(在方格内涂色 )学生要学会根据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做出一个判断,搜集

4、素材,学会在方格内涂色,呈现统计的结果。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实践活动分散在各部分学习内容中。提供的实践活动题材,力图使其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生活中实际应用的问题。2、在这个基础上,提供了三个实践活动。(P61、P85、P87)有多少本课外书 调查小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调查一个星期内家里扔掉多少个塑料袋。3、同时还提供了三个综合性实践活动(主体活动)我和小树一起成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 让孩子们能够把这一阶段学习的知识连贯起来,也就是数学知识本身的综合运用。此外,还安排了一些小栏目:数学游戏 5 个(P9、P57 、P67、P75、P79)。猜数、二人轮流选数、火星探险、

5、小小百货店、变魔术。数学故事 1 个(P23)。存款怎么多了?小调查 3 个(P7、P84 、P85) 。一年级几个班?每班多少人?班内同学最喜欢什么活动?小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有哪些?数学万花筒 2 个(P33、P40)。算盘、图形编织图案。你知道吗?1 个(P45)。七巧板。第三部分 各部分教材内容介绍研究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学习领域中,我们力图体现什么样的理念?教材又是怎样体现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去把握才能更好地体现这种理念?一、数与代数在这个学习领域内,应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数感。发展学生数感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学习数与代数的核心内容之一。数感主要表现在:1、

6、理解数的意义。2、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3、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4、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5、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6、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具体到本册教材中,学生学习的数域扩展了,由原来认识 20 以内的数,扩展到认识百以内的数,学生除了认识百以内的数和计算百以内数的加减外,保证学生数数、读数、写数、比较数的大小,能够进行准确地加减运算,除此以外,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所以,教材中的标题用活动性的语言,如“数铅笔”“数豆子”等,而不用成人交流的知识性语言,如“百以内数的认识” 等。数感的建立必须在数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如“数豆子”就是“ 认识数位”,却用

7、“数豆子” 为标题,就是告诉老师,你必须提供学习材料,让孩子真正在数豆子的活动中去理解数位,把握数的大小、相对之间的关系等。(一)百以内数的认识1、引导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P2“数铅笔” 教材提供了活动性的标题,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真正的活动。所以教师要提供材料让学生活动。可以用小棒等代替铅笔,例如可以用扣子来代替铅笔,用小盘放学具,用串扣子来体现数的方法,串扣子不同,那么方法也就不同。这也表明,数感不同的孩子,数的方法也不同。这个活动要注意一点:孩子是先思后做。以前的教材,是老师先让学生数,数完了再交流怎么数的,没有带着思想去做。而这里老师要

8、先问一问,你准备怎样数?想好再开始,数完进行交流。活动不至于忙乱、无序,会在一种非常有序地情境下,有趣地投入活动。P3“看谁数得快”仍然是一个数的方法。可以一格格地数,也可凑成整行来数。后一种数法的孩子思维是比较活跃地。老师要注意把握:数的方法是多样的,随意几个几个地数都可以,但我们还是强调一点,也就是暗示着 10 个一数,10 个一数。这实际也是在暗示着十进制,是位值制活动的一个体现。P4“数豆子”把估测、估计运用到数数中,这种估计在以后的教学中随时会出现,这也是这套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抓一把豆子,估计一下有多少粒,然后再数一数,看与估计的有多大差距,这是培养数感的一个极好途径。这个环节是绝

9、对不能疏忽的。先抓一把(感觉一下) ,再估计,再数出来,做几次后,再交流,它是孩子对数的一种直观的把握。可能有些学生的估计与实际可能差的很远,做几次,也就是让他不断调整。过去的教材,是老师先让学生数数,比如数出 12,把 1 写在十位上,把 2 写在个位上,再仿照着写一个 17,写一个 56 等等,它立足于老师告诉你这个知识,你去做就行了。现在的教材是让学生在做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抓一次,记录一次,每次记录不同,使学生的活动与数联系起来,不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去写数,而是因为需要才写的,使整个活动丰富起来了。实际上,现在教材的处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物体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

10、的模型也就体现出来了。这也使学生对数位概念的建立,对数感的把握,对数学的喜爱情绪,得到和谐的发展。2、引导学生经历运用适当的方法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P4 从物中抽象出数,再建立位值,这么抽象的东西,还需要一个具体的情境来建构起来,所以“数豆子”活动后,还设计了“ 怎么拨?怎么写?”,也就是把刚才数豆子的数怎样记录下来呢?例如数出 28 粒,可以在个位上拨 8 个珠子,十位上拨 2 个珠子。教材中有一个提示“右边的 8 在它们合起来表示 28”,这是一种记录方法。P4“说一说” 记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境,个位和十位上都是 2 个珠子。这两个“2”一样吗?学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11、就会引发思考,去辨析个位和十位,它们的位值到底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去经历这样一种数的过程,拨珠的过程,去体会位值制,而不是老师讲的过程。可能有些孩子在家中,学前班的时候已有数完就把数直接写下来的经验,而不是在计数器上拨,写出 45 来,未必对 4 和 5 的含义理解,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的理解会深一些。这里要求必须在计数器上拨,因为这种记录方法比写数使学生对位值制体验、理解地要好,这块教材重点就是让孩子体会数位的不同。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P8“小小养殖场”(三个数进行比较,用语言表示)这里学生可能要提许多问题,例如鸭比鸡少多少只?鸡和鹅一共有多少只?等,应该及时进行鼓励,因为学生习惯

12、得出一个精确值,所以会这样问。但在这里学生还不会马上计算出来,老师就可以告诉学生“鸡比鹅多得多”“鸭比鹅多一些 ”等,可以问:“谁能象老师这样说一说,谁能象他那样说一说?”让学生在交流中去把握。到底怎样划分多得多和多一些呢?这里要注意它们是相对来说的,如鸡 85 只比鸭 42 只多得多,如果我们把我写 34 只改到 340 只,那么只能说鸡对鸭多一些,而不是多得多了。对数的大小的比较,正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提供了很多类似的问题。P8, “想一想”通过学生的理解,初步断定可能的情况。P9“猜数” 利用语言表达逼近答案,这是一种区间套的游戏,学生会逐渐感悟“多得多”“ 多一些”等。这

13、里的活动决不意味着可有可无,这种活动的体验比老师讲解,让学生要领会、理解得深刻地多,可以培养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这是不能忽视的。课堂上,也可能会出现猜父母的年龄等,这样更贴近孩子,是比较可取的。(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意义。意义的理解要结合具体情境。教材安排了很多这样的情境,鼓励学生从这些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抽象出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而不是象以前的教材,讲加法的意义是什么,减法的意义是什么。P20“小兔请客” 算式来源于情境,孩子可能说不出来,但得到了真实的体验。以下的“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这也是一种数学思

14、想。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学习必要的部分,第一次出现,这是老师告诉的,没有什么好发现的。P22“采松果” 二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从情境图中提出问题,抽象出算式,产生计算的需要。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估算应用较多,是一种生活需要。长期估计,学生会估计的准确一些。P26 第 4 题 先估计再去选择。P31 第 7 题 先估计,有几种不同的买法,每种买法应付多少钱。P53 第 3 题 进行策略分析。每个孩子拿一个卡片,搭配,知道最大数与最小数组合比较有可能实现。P76“套圈游戏”每次都不同,学生先估计而不是计算,培养估算能力。估计方法有很多。先提出估计的要求,鼓励学

15、生有意识地去估算,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先自己思考,再交流。只有在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才能展示自己,才能在别人的想法中得到启发,也让别人在自己的想法中得到启发,得以实现信息共享。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估计的策略丰富起来。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P48“买书”第四种用竖式书写,进位点不能忽视(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竖式) 。这里出现了多种算法,是否提示哪种方法简便?老师顾虑很多。算法多样化是这次改革的一个亮点,但很难把握。与一题多解不同。一题多解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算法多样化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体差异。算法多种,哪种更好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没有必要告诉学生,的想法与

16、老师的一样,来统一算法。适合学生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必要一开始就统一算法。只有在多样的前提下,不断调整,才能真正体验过程,参考别人的做法,反思自己的做法。所以要允许自我做法的存在,哪怕个别学生的方法显得笨一些,也要允许。老师不能强人所难,如果有特别优的方法,可以用“你再看看,能不能理解他的方法,下次做题用他的方法试一试”,这样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切入,而不是一个权威,强调必须用这种方法。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这套教材的一个新安排,避免了应用题分类等脱离生活的现象。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自己。题材具有现实性(教材所提供的可以换一个适合自己的题材) ;教材中 呈现形式多样化;提供的 有多余信息;答案不唯一。 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灵活。P25 第 4 题 看电影或参观等的现实问题。P29 第 5 题 最好换一个最近发生的事情,这里只是提供参考。P49 第 4 题 多余信息。P55 第 6 题 答案不唯一,一位数十二位数 二位数十二位数。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