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455645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本章知识脉络图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范畴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概念 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一般均衡人的实现“虚拟拍卖机制埃奇沃思方框图分析帕累托最优状态交换的帕累托最有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经济效率 帕累托改进满足“帕累托最优“福利经济学 社会福利函数 效用可能性曲线 不可能性定理规范经济学范畴 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及其解决 收入再分配问题福利经济学定理实证经济学描述经济现象解释经济现象预测经济发展“是什么”“为什么”“会如何”规范经济学 评价经济现象 “该如何”实证经济学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力求说

2、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会如何” ,而不对实务做好坏、善恶的评价。本章中阐述的一般均衡理论就属于实证经济学范畴。规范经济学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阐述注意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本章阐述的福利经济学就属于贵干经济学范畴。二、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一)概念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城市从相互联系的构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加以单独研究。这种分析将某一市场商品的供求看作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 被假定为不变,从而这些不变价格所决定的供求曲线共同决定了该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一般

3、均衡分析是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其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与该商品本省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补充品)的价格。因此,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的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与实现1.一般均衡的存在性是否存在一组均衡价格,在该价格体系上,所有商品的供求均相等,即所谓的“一般均衡存在性”问题。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第一个提出了一般均衡的数学模型并试图解决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通过证明得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全部得到满足时,一般均衡体系就有均衡解存在。注意

4、:这些假设条件有任何厂商都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每一种商品的生产至少必须使用一种原始生产要素;任何消费者所提供的原始生产要素都不得大于它的初始存量;每个消费者都可以提供所有的原始生产要素;每个消费者的叙述效用函数都是连续的;消费者的欲望无限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等等2.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瓦尔拉斯假定,在市场上村在一位“拍卖人” ,该拍卖人的任务是寻找并确定能使市场供求一直的均衡价格。该拍卖人寻找价格的方法就像在拍卖市场上采取逐一试错的方法,将市场供求一直的价格固定下来,将错误价格(即供给和需求不相等时的价格)收回然后重新提出,知道该价格使得需求与供给一致时停止。这就是瓦尔拉斯体系中达到

5、均衡的所谓“试探过程” 。三、经济效率1.如果至少有个人认为 A 优于 B,而没有人认为 A 劣于 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 A 优于 B。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建成为帕累托标准。2.如果既定的资源拍之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的状态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好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3.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的,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注意: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

6、为经济效率提示:帕累托标准也就是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四-帕累托最优条件(一)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两个消费者(A 和 B)与两种(X 和 Y)的情况下,两个消费者交换的所有结果可以用埃奇沃思盒式图描述,如果 101 所示。注意:两个消费者所有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轨迹都代表一种在资源的出事并附既定条件下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条曲线叫做“交换的契约线” ,如图 101 中 V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为两个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斜率相等,即(10.1)BXYAXYMRS(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两个生产者(C 和 D)使用两种

7、要素(K 和 L)生查明两种产品,所有要素使用状况及产量状况都可以用埃奇沃思盒式图描述,如图 102 所示。gY2X2Y1YAXBYBXAX1OAOBIIIBIAaIIBIIAdIB IIIAbc图10-1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fg/sdca/ b/gKcK1LD L2OC Lc L1KDK2ODICIICIIDIIICIDIIID图10-2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f/注意:两个生产者所有的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轨迹都代表一种在资源的出事并附既定条件下,两个生产这所能达到的最优分配状态的集合,即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条曲线叫做“生产的契约线” ,如图 102 中的 q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为两个生产者等常量

8、曲线斜率相等,即(10.2)DLKXYMRTS(三)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生产的契约线”上每一点都表示两种要素投入在两个生产者之间分配的最优,既指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分配,也意味着这两种产出还是帕累托意义上的最优产出,即此时要增加一种产品的产量,就必须降低另一种产品的产量。(1)含义: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是指在技术和资源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系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所形成的集合,也称为产品转换曲线,如图 103 中的 P(2)特点向右下方倾斜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被称为“边际转换率” ,他表示在技术和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增加最后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

9、大数量,即(10.3)dXYMRTXlim0提示:当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移动时,一种产品的增加必然伴随另一种产出的减少,即两种最优产出量的变化是相反的,所以生产可能性取向斜率为负,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根据定义式,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实际上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它向右上方凸出可以证明 ,即 X 产品对 Y 产品的边际转换率是两种产品的边际成YXYMCPT AT/VV/ecTSBYPY*A X* P X图10-3 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本的比。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随着在产品 X 上的投入(L+K )增加,要素的边际产量减少,从而 MCX 上升;而随着在产品 Y 上的投入(L+K)减少,要素的边

10、际产量增加,从而 MCY减少,随着 X 产品数量的增加, X 转换 Y 的边际转化率也在增加。所以,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上方凸出。(3)经济含义:生产可能性边界由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每一点表示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整个经济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组合,所以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右上方区域实际上是在目标条件下不可能达到的区域,即“生产缺乏效率” ;而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左下方的区域对应的产量表明经济没有达到其可能有的最大产量,即生产中存在着闲置资源,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说明生产缺乏效率,即“生产无效率区域”提示:生产可能性曲线在实际上是上述区域的边界,所以也可以称作“生产可能性边界” 。(4)曲线的移动:生产可能性曲

11、线的高低取决与投入要素的数量和技术状况。资源数量增加或者技术进步都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本身向右上方平移。2.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0.4)XYXYMRTS提示:上述各种情况下的帕累托最优条件都可以通过反证法来分析,考虑“如果不满足这些等式条件,消费者或生产者能否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些调整是否能提高某一方面的福利而之手不损害另一方的福利?” ,如果存在这样的调整方式,即存在帕累托改进,这样证明(10.1) (10.2) 、 (10.4)式为帕累托最优条件。五、福利经济学(一)福利经济学定理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给定一些理想条件,消费者和生产

12、者在完全竞争的经济中的最优化行为将导致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即“看不见的手”原理。一个经济如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交换的最优条件 ;XYBXYAMRS第二,生产的最优条件 ;LKDLKCT第三,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 ,XYXY则称整个经济体系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注意: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消费者是既定产品价格的接受者,消费者均衡时有 ,XYYXMRSP正是产品的均衡价格实现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这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生产者均衡时有 ,正是要rwMRTSLK素的均衡价格实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对于完全竞争经济中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由于 X 产品对 Y 产品的边际转换率是两种产品

13、的边际成本的比,即 ;同时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YXYMCdPT条件是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 PX=MCX,PY=MCY,可见正是竞争经济中的商品均衡价格实现了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提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表明竞争市场的特定结构去游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合乎需要的特性,即我们可以利用竞争性市场极值来确保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2.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帕累托最优状态都能达到竞争均衡。提示: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意味着分配与效率问题可以分开来考虑,任何的帕累托最优状态都能得到市场机制的支持。市场机制在分配上是中性的,不管商品或财富的公平分配标准如何,都可以利用竞争市场来获得

14、这种市场机制。给定两种生产要素的既定数量 ),(KL构造生产的埃奇沃斯盒式图加入两个生产者(C,D)的生产函数生产的契约曲线 q生产可能性的曲线 P任选一点 得到两种产品的一组最优产出组合 ),(YX构造交换的埃奇沃斯盒式图加入两个消费者(A,B)的效用函数交换的契约曲线 V上任意一点满足交换的怕累托最优,而只有一V点 e 满足生产和交换的最优在 e 点存在 XYYMRTS(二)社会福利函数1.效用可能性曲线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构建的埃奇沃斯盒式图中的交换的契约曲线上存在着一点满足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而这一点同时也是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因因此其代表着两个消费者的最优效用水平。

15、这样,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最优效用水平组合之间建立了一种对应关系,从而建立了效用可能性曲线。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在满足全部帕累托最优条件的情况下,某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与其他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存在替代关系,即要提高某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就必须将另一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否则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根据在帕累托最优状态下消费者之间效用的反方向变化,因此他们的关系可以用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来表示,这就是效用可能性曲线,它代表消费者所有最优效用水平组合, 即表示社会效用水平,说明当一个消费者效用水平给定之后,另一个消费者所可能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提示: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仿,效用可能性曲线将整个效用空间划分为“

16、效用不可能”区域和“无效率”区,而效用可能性曲线也被称为“效用可能性边界” 。但是与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同,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凹凸性无法确定。2.社会福利函数要解决效用可能性曲线的最优化问题需要知道效用可能性曲线上每一点代表的社会福利的相对大小,即所谓的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是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函数,在两人模型中写成(10.5),(BAUW提示:如果社会福利函数存在,利用鼓励函数可以球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结合效用可能性曲线则可以决定最大的社会福利水平。可是,阿罗在 1951 年利用相当宽松的条件,证明不可能从个人的偏好当中合理的形成这回偏好。3.不可能性定理社会福利函数是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通过一定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纳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阿罗证明,在能被一般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