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木兰诗》学案及答案鄂教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038717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木兰诗》学案及答案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木兰诗》学案及答案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木兰诗》学案及答案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木兰诗》学案及答案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木兰诗》学案及答案鄂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木兰诗》学案及答案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木兰诗》学案及答案鄂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1第 28 课木兰诗 学案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可汉 khn:我国古代西北地区少 数民族称君主为可汗。溅 jin :1、形容流水声。本文取此义。2、另读 jin,如溅落。燕 yn :1、地方,如燕山,今蒙古人民共各国境同的杭爱山。2、另读 yn,如燕子。骑 j:1、骑兵。本文取此义。2、另读 q,如骑马。朔 shu :北方。柝 tu :打更用的梆子。唧唧:形容叹息的声音。机杼:织布机的转轴和梭子。这里指织布机。军帖:军队的文告。十二:这里形容数量多,不是确数。爷:父亲。下文“阿爷”义同。市:买。溅溅:形容水流的声音。胡骑:文中指北部入侵者的骑兵。啾啾

2、:形容战马嘶鸣的声音。用心 爱心 专心 2戎机:军机,军事。本文指战争。关山:关塞和山脉。寒光:本文指清冷的月光。铁衣:即铠甲,古代军人穿的带甲的护身装。明堂:古代帝王祭祀祖先、接见诸候、选拔人才的地方。策勋:记功。转:当时官爵分为若干级,每升一级叫一转。用:当,作。尚书郎:尚书省的高级官员。尚书省是古代管理国事的机关,下设若干曹,管某一曹事务的官员称尚书郎。千里足:千里马,跑得极快的马。郭:外城。红妆:妇女的红色装饰,泛指艳丽妆饰。霍霍:形容磨刀急速的声音,象声词。云鬓:像乌云一样黑的头发。帖:通假字,现写作“贴”。花黄:当时妇女贴在额头正中的一种装饰。火:通假字,现写作“伙”。扑朔:跳跃的

3、样子。用心 爱心 专心 3迷离:目光模糊的样子。傍:靠近,贴近。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关于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民歌和民歌体文人诗)的著名涛歌总集。共 l00 卷,12 类。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 5000 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诗集的编者郭茂倩,宋朝人,生平 事迹不详。乐府,本是古代音乐官署,起于秦、汉时,除掌管朝会宴飨所用音乐外,兼采民间歌诗、乐曲。后来将乐府机关所唱的诗称作乐府。以后,又将仿用乐府曲调、旧题写的诗叫乐府,后人又将含乐能唱的词或散曲叫乐府,如东坡乐府(苏轼词集)、乐府群珠(元

4、明散曲集)等。2、相关知识: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

5、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用心 爱心 专心 4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与家人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 ,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斯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家长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

6、,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了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它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二、文章脉络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3 段):叙述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第二部分(第 4 段):写木兰的十年征战生活。第三部分(第 56 段):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第四部分(第 7 段):是诗的主体的补充,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三、写作方法1、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处理特别突出:全诗以塑造木兰性格特征为目的进行材料组织,直接描写木兰的就显得特别详细,比如出征前的准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一个市鞍马,就引出这么一组长长的

7、句子,并且反复渲染。这样循序铺排的手法在这时砂但不给人以重复累赘的感觉,反而觉得灵活简洁,因为这几句把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氛围烘托了出来。在木兰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的各种表现,也是运用了浓墨重彩描写,表现了一种亲人生离死别后终得以团聚的喜悦和欢乐的气氛,这种描写合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大团圆,也是读者所愿意看到的,这样无疑增加了作品的社会认可度。紧接下来,通过细节描写了木兰“还我女儿装”的情景。更是淋漓尽致地再现了木兰作为一个普 普通通的人物形象:她爱美丽,爱生活,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用心 爱心 专心 5诗歌在叙事方面就写得简洁,比如,对十年战争生活,只寥寥数语就一带而过,因为它毕竟是诗歌,不是后来的

8、叙事文学作品,没有必要写她的战斗传奇,否则会有蛇足之嫌。2、注重心理活动描写,比如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唧唧声和叹息声交织在一起,内涵丰富,反复写何所思、何所忆,实质是木兰从军前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思想斗争和最后毅然决然的果敢行为。除此以外,征途中和回家后都有突出的心理活动描写,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有助于展示人物的英雄性格,真实感人,有血有肉。3、诗歌在语言表现上,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的运用,增加了诗文的朗读性,互文的使用,渲染了气氛,丰富了内容而不显得累赘。在表达上,运用了问答的形式,而且没有明确问答的角色,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有余地。4、细节描写

9、对烘托气氛和描写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第六段写木兰荣归故里后,通过对父母姐弟各自符合性格、身份、年龄特征的举止,来表现出一家人团聚时的喜悦之情,读来尤具生活气息,另外,对木兰还其女儿身的一连串描写,木兰的喜悦之情和音容笑貌呼之欲出。四、参考译文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在集市上买来骏马、马鞍、马

10、鞭等装备。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用心 爱心 专心 6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

11、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练习解答】一、熟读并背诵全涛(略),回答问题如下:1木兰诗写的几件事:(1)写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2)写木兰的十年征战生活。(3)写木兰凯旋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

12、聚,喜不自禁。详写的是(1)和(3),略写的是(2)。2从诗中可以看出本兰的高贵品质有:(1)从爱父亲,爱 国家,善良、勇敢。在国家需要而父亲年老又无兄弟可替之时,她毅然挺身而出,女扮男装,代父出征。(2)机智、无比坚强。在长期征战的艰苦生活中,她驰骋沙场,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包括在战场上、宿营休息时让伙伴看不出她是女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她要比男战士付出更多的力量与智慧,忍受更大的痛苦!(3)得胜回朝,她不要做官,而要回乡过平民生活。到家后,她又那样高兴。这表现她淳朴、不羡慕功名、热爱和平的优秀品质。用心 爱心 专心 73、这里采用的是比喻,用雄雌兔子处于静止状态容易分辨,处于运动状态则不易分辨

13、,来比喻男女之间在战场厮杀时,就难以分出性别特征。这里可以理解成是木兰当年的“火伴”,惊讶地发现木兰原来是个姑娘的惊讶。二、度:过,飞跃。朔:北方。强:有余。将:语气词。走:跑。辨:辨别,判断。三、选 A,介词,对着。四、设问对偶顶针互文、排比【类文品读】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1、这段文字选自宋朝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从形式上看,它是 诗,从内容上看,它是诗。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14、字。采桑城南隅(隅: )但坐观罗敷(但: 坐: )3、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描写罗敷穿着漂亮的句子是:表时罗敷身份的句子是:表时罗敷采桑的工具精美的句子是:用心 爱心 专心 84、语段极力描写了罗敷的()A、品德高尚B、才智高超C、貌美惊人D、武艺出众5、诗人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请分别指出各句描写的角度:A、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B、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C、少年见罗敷,脱帽著肖头( )D、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参考答案:1、乐府、叙事2、角落只、因为3、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罗敷善蚕桑。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4、C5、依次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正

15、面描写)二同步练测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鞍鞯()辔头()戎机()朔气()金柝()胡骑()燕山()2、木兰诗选自,是时期北方的民歌。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帖: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将: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用心 爱心 专心 9市: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 )机:万里赴戎机( )不闻机杼声( )选出 46 题对诗句理解正确的项: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描写征途遥远而辛苦,表现出不畏劳苦,无坚不摧的坚强意志。、描写征途艰辛,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决心。、描写不断频繁征战,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豪情。、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形容北方苦寒,形象地说明战地生活的艰辛,以环境来衬托主人公勇敢坚强的性格。、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方的寒冷气候,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每天每夜里站岗放哨,听着打更的声音,受着严寒的袭击,突出北方战场的苦寒。、形容北方天气的严寒,战斗生活的艰苦,突出主人公的勇敢性格。6、没有作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7、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用心 爱心 专心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