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038525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 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见 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4)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5)执策而临之 执: (6)才美不外见。 见:_ (7)执策而临之。 临:_2翻译下

2、列句子。(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_ _(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5)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 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 饲”,喂。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4 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 “其真不知马也”。C. 作者借“ 千里马”不遇“伯乐

3、”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 B. 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C.执策而临之(面对) 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6.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以策之不以其道 (2)之虽有千里之能属予作文以记之 渔人甚异之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 相同。 B. 两个“ 以”不同,两个“之”不同。C.两个“ 以” 相同,两个“之” 不同。D. 两个“ 以”不同,两个“之”相同。7 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造成千里马

4、“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C.文章以“马 ”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这也是怀才不遇之人经常用以抒怀之句。B文中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是:“抵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橱之间。”其作用是: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同时揭示出

5、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C文中作者对“食马者”“天下无马”的无知妄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D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五柳先生传(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

6、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下列带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旧知其如此 旧:旧亲戚 B箪瓢屡空,晏如也 晏:安乐,安然C造饮辄尽 造:往,到 D既醉而退 退 :回去,回家2下列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或置酒而招之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B以乐其志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不戚戚于贫贱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D无怀氏之民欤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环堵萧然 ,不蔽 风日;短褐穿

7、结。译: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译: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点明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B文章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C文章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守。D文末的“赞”,是传记的一种体式,是称赞、赞美的意思。在这里,是赞美自己如古人一样高尚。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每有会意 (2)性嗜酒 (3)期在必醉 (4)既醉而退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 B其真不知马也。C亲旧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尽其材7用现代汉语

8、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3)好读书,不求甚解。满井游记(一)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

9、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 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欲出不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C于时冰皮始解/学而时习之 D麦田浅鬣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晶 晶 然 如 镜 之 新 开 而 冷 光 之 乍 出 于 匣 也 。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

10、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构。C“泉而茗者,晷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 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4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 分)廿 二 日 天 稍 和 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 呷浪之鳞 对比阅读:(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2)潭中鱼可百许

11、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1.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A.之:如镜之新开 余之从师也B. 其:不可知其源 其真无马耶C.者:似与游者相乐 水落而石出者 D.为:山峦为晴雪所洗 为坻,为屿2.解释加点词的词义。负势竞上(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于时冰皮始解(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 _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 _ 4.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声响。B. 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C. 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D. 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